《聪训斋语》卷一之1.21

作者: 花晨月xi | 来源:发表于2019-01-06 21:25 被阅读7次

原文

圃翁曰:《论语》云:“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考亭注:“不知命,则见利必趋,见害必避,而无以为君子。”予少奉教于姚端恪公,服膺斯语。每遇疑难踌躇之事,辄依据此言,稍有把握。古人言“居易以俟命”,有言“行法以俟命”。人生祸福荣辱得丧,自有一定命数,确不可移。审此,则利可趋而有不必趋之利,害宜避而有不能避之害。利害之见既除,而为君子之道始出,此“为”字甚有力。既知利害有一定,则落得做好人也。权势之人,岂必与之相抗以取害?到难于相从处,亦要内不失己果,谦和以谢之,宛转以避之,彼亦未必决能祸我。此亦命数宜然,又安知委曲从彼之祸不更烈于此也?使我为州县官,绝不用官银媚上官,安知用官银之祸,不甚于上官之失欢也?

昔者米脂令萧君,掘李贼之祖坟。贼破京师后获萧君,置军中,欲甘心焉?挟至山西,以二十人守之。萧君夜遁,后复为州守,自著《虎吻余生》记其事。李贼杀人数十万,究不能杀一萧君?生死有命,宁不信然耶?

予官京师日久,每见人之数应为此官,而其时本无此一缺;有人焉竭力经营,干办停当,而此人无端值之,或反为此人之所不欲,且滋诟詈。如此者,不一而足,此亦举世之人共知之,而当局则往往迷而不悟。其中之求速反迟,求得反失,彼人为此人而谋,此事因彼事而坏,颠倒错乱,不可究诘。人能将耳目闻见之事,平心体察,亦可消许多妄念也!


译文

蒲翁说:《论语》说:“不知道天命,就不能做君子。”朱熹注释说:“不知道天命,则看见利益必定会去追求,看见危害必定会去躲避,而不能成为君子。”我少年时受教于姚端恪公,把他的话牢牢记在心里。每次遇到疑惑难解或犹豫不定的事情,就依据这句话,略略有把握了。古人说“安心的处在平易的地位,等候天命的到来”,又说“奉公守法等候天命到临”。人一生的福祸、荣辱、得失,自有一定的命数,的确是不会改变的。由此可见,则有利益可以追求但有不能追求的利益,危害容易躲避但也有不能躲避的危害。趋利避害的想法已经去掉,那么作为君子方法的开始,这“为”字非常关键。既然知道有一定的利害关系,则乐得做好人了。权势的人,何必和他相抗衡来遭受伤害呢?倒是难于跟随,也要内在不失自己的责任,用谦和的态度答谢他,用婉转的态度避开他,他也未必绝对能祸害我。这命数也应该这样,有怎知屈身折节地跟从他后祸害不会比现在更猛烈些呢?我出使作为州县官,绝对不用官银去巴结上司,怎么知道用官银的祸害,不超过失去上司的欢心呢?

从前米脂县令萧君,挖掘李自成的祖坟。李自成攻破京师之后抓获萧君,放置在军中,难道不想杀他而后快吗?挟持到山西,让二十个人守着他,萧君夜晚逃跑了,后来还做了州太守,自己编写《虎吻余生》来记录这件事。李自成杀人几十万,竟然不能杀一个萧君?生死有命,难道不是这样吗?

我在京师做官很久了,每每看见有的人的气数应当做这官,而那个时候本来没有这一空缺;有的人努力经营,办公事安排妥当,而这人就无缘无故遇上官位的空缺,反而有的人不想要这个官位,同时还加上一些批评谩骂。像这类人,不止一个而是很多,这也是全世界的人所共同知道的,而当局者则往往迷惑而不自悟。这里面想快反而慢,想得到反而失去,那个人谋划的事是反而被这个人做成了,这件事因为那件事而被破坏了,颠倒错乱,不能追问原委。人可以将听到的事,看到的事,细心观察,也可以消除很多虚妄的或不正当的念头!

相关文章

  • 《聪训斋语》卷一之1.21

    原文 圃翁曰:《论语》云:“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考亭注:“不知命,则见利必趋,见害必避,而无以为君子。”予少奉教...

  • 《聪训斋语》卷一之1.21

    原文 圃翁曰:予少年嗜六安茶,中年饮武夷而甘,后乃知岕茶之妙。此三种可以终老,其他不必问矣。岕茶如名士,武夷如高士...

  • 《聪训斋语》卷一之1.12

    原文 圃翁曰:山居宜小楼,可以收揽群峰众壑之势。竹杪松梢,更有奇趣。予拟于芙蓉岛南向构一小楼,提曰:“千崖万壑之楼...

  • 《聪训斋语》卷一之1.8

    原文 圃翁曰:山色朝暮之变,无如春深秋晚。四月则有新绿,其浅深浓淡,早晚便不同;九月则有红叶,其赪黄茜紫,或映朝阳...

  • 《聪训斋语》卷一之1.9

    原文 圃翁曰:人家僮仆,最不宜多畜,但有得力二三人,训谕有方,使令得宜,未尝不得兼人之用。太多则彼此相诿,恩养必不...

  • 《聪训斋语》卷一之1.7

    原文 安寝,乃人生最乐。古人有言:“不觅仙方觅睡方”。冬夜以二鼓为一度,暑月以一更为一度。每笑人长夜酣饮不休,谓之...

  • 《聪训斋语》卷一之1.11

    原文 圃翁曰:人生不能无所适以寄其意。予无嗜好,惟酷好看山种树。昔王右军亦云:“吾笃嗜种果,此中有至乐存焉。”首种...

  • 《聪训斋语》卷一之1.19

    原文 圃翁曰:古人美王司徒之德,曰“门无杂宾”,此最有味。大约门下奔走之客,有损无益。主人以清正、高简安静为美,于...

  • 《聪训斋语》卷一之1.2

    原文 圃翁曰:圣贤仙佛,皆无不乐之理。彼世之终身忧戚、忽忽不乐者,决然无道气、无意趣之人。孔子曰“乐在其中”、颜子...

  • 《聪训斋语》卷一之1.3

    原文 圃翁曰:予拟一联,将来悬草堂中:“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其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聪训斋语》卷一之1.2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yse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