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训斋语》卷一之1.8

作者: 花晨月xi | 来源:发表于2018-12-22 22:50 被阅读2次

原文

圃翁曰:山色朝暮之变,无如春深秋晚。四月则有新绿,其浅深浓淡,早晚便不同;九月则有红叶,其赪黄茜紫,或映朝阳,或回夕照,或当风而吟,或带霜而殷,皆可谓佳胜之极。其他则烟岚雨岫,云峰霞岭,变幻顷刻,孰谓看山有厌倦时耶?放翁诗云:“游山如读书,浅深在所得。”故同一登临,视其人之识解学问,以为高下苦乐,不可得而强也。

予每天治装入龙眠,家人相谓:“山色总是如此,何用日日相对?”此真浅之乎言看山者。

译文

蒲翁说:山色清晨和夜晚的变化,就好像深春和晚秋一样。四月就有初春植物现出的嫩绿,它深深浅浅,或浓或淡,早上跟傍晚就不一样;九月就有秋天的红叶,它黄叶映日所幻变出来的赤、黄、红、紫等颜色,有时照映朝阳,有时夕阳返照,有时迎着风吟唱,有时因为霜雪而变成了黑红色,都可以称之为最美丽的风景。其他则是山峦之间,雨雾之气弥漫缭绕,高耸入云的峻岭,一瞬间就会变化莫测,谁说看山的景色会有厌倦的时候呢?

陆放翁诗说:“游览山景就像读书那样,能不能有收获取决于他的学识修养。”所以一同游览山景,可以看出那个人的学问见解,知道他优秀或低劣,痛苦或快乐,不可以知道这件事还去强调这件事。

我每天整理行装去爬龙眠山,家人对我说:“山的景色总是这样,那用天天去看呢?”这真是对喜欢看山的人浅薄的说法。

相关文章

  • 《聪训斋语》卷一之1.8

    原文 圃翁曰:山色朝暮之变,无如春深秋晚。四月则有新绿,其浅深浓淡,早晚便不同;九月则有红叶,其赪黄茜紫,或映朝阳...

  • 《聪训斋语》卷一之1.12

    原文 圃翁曰:山居宜小楼,可以收揽群峰众壑之势。竹杪松梢,更有奇趣。予拟于芙蓉岛南向构一小楼,提曰:“千崖万壑之楼...

  • 《聪训斋语》卷一之1.9

    原文 圃翁曰:人家僮仆,最不宜多畜,但有得力二三人,训谕有方,使令得宜,未尝不得兼人之用。太多则彼此相诿,恩养必不...

  • 《聪训斋语》卷一之1.7

    原文 安寝,乃人生最乐。古人有言:“不觅仙方觅睡方”。冬夜以二鼓为一度,暑月以一更为一度。每笑人长夜酣饮不休,谓之...

  • 《聪训斋语》卷一之1.11

    原文 圃翁曰:人生不能无所适以寄其意。予无嗜好,惟酷好看山种树。昔王右军亦云:“吾笃嗜种果,此中有至乐存焉。”首种...

  • 《聪训斋语》卷一之1.21

    原文 圃翁曰:《论语》云:“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考亭注:“不知命,则见利必趋,见害必避,而无以为君子。”予少奉教...

  • 《聪训斋语》卷一之1.19

    原文 圃翁曰:古人美王司徒之德,曰“门无杂宾”,此最有味。大约门下奔走之客,有损无益。主人以清正、高简安静为美,于...

  • 《聪训斋语》卷一之1.21

    原文 圃翁曰:予少年嗜六安茶,中年饮武夷而甘,后乃知岕茶之妙。此三种可以终老,其他不必问矣。岕茶如名士,武夷如高士...

  • 《聪训斋语》卷一之1.2

    原文 圃翁曰:圣贤仙佛,皆无不乐之理。彼世之终身忧戚、忽忽不乐者,决然无道气、无意趣之人。孔子曰“乐在其中”、颜子...

  • 《聪训斋语》卷一之1.3

    原文 圃翁曰:予拟一联,将来悬草堂中:“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其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聪训斋语》卷一之1.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bw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