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自传、日记、书信外,访谈应该是最能透露某位作家出身、癖好和阅读偏好的一种文体。巴黎评论的访谈提问都有一个套路,基本围绕着何时开始写作、受哪些作家及其作品的影响、写作时有哪些怪癖和对自己作品的解读等几个大方面展开。访谈结束,你对某位作家的那点“小性情”算是有个谱了。也许在别人看来,约翰·斯坦贝克和E.B.怀特不会有什么共同点,但是从访谈中你能嗅到透过文字后的一些真性情,他们都没有“知识分子”身上的“匠气”,而是对生活的诚恳、对追求的固执,那股朴实的可爱劲悄然浮于纸上。唐·德里罗的访谈充满自说自话的呓语,满篇都是谈自己的作品怎样怎样,而博尔赫斯却是沉迷于历史、语言迷宫的神秘小老头。但是,其中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作家们都在读什么书。(本文在《巴黎评论·作家访谈1》之后,再次整理梳理巴黎评论第二部16位作家的阅读偏好)
一、E.M.福斯特(访谈时间1953年)
1.受教于简·奥斯丁和普鲁斯特,从简·奥斯丁那里学会了如何设计家庭内的幽默,从普鲁斯特那里学来了怎样用一种意识流的方式审视人物,提供一种本人能接受的、现代的写作方式,以此滤去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心理学中不必懂的那部分知识。
2.喜欢梅瑞迪斯的《自我主义》。
3.佩服托尔斯泰观察生活的多样性并毫无主观色彩地去描绘生活。
二、弗朗索瓦丝·萨冈(访谈时间1956年)
1.喜欢司汤达和普鲁斯特,尤其是普鲁斯特精熟的叙述技巧。
2.阅读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莎士比亚时感受到自己能力有限。
三、奥尔德斯·赫胥黎(访谈时间1960年)
1.认为大仲马《基督山伯爵》很好看,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鼎盛时期的托尔斯泰叙事中带有隐喻性意义很了不起,会重读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短篇作品,比如《伊万·伊里奇之死》、《地下室手记》。
2.大学时期读过很多法国小说,比如阿纳托尔·法朗士、纪德、普鲁斯特,但是近期读普鲁斯特很失望。
3.不感兴趣也不能理解乔伊斯《尤利西斯》,感觉是了不起的作品,但有很大部分内容冗长而乏味,恰好正是小说不该呈现出的样子。
4.认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很奇特,她的视线异乎寻常地澄明,但似乎总是隔着一层玻璃,她永远不触碰任何东西。作品很不直观,让人感到困惑。
5.对亨利·詹姆斯毫无感觉,觉得托马斯·曼有点沉闷
6.受劳伦斯影响很深,时常重读他的作品,仍旧非常喜欢《恋爱中的女儿》。认为劳伦斯是拜伦以后最受最多作者的青睐。
7.非常喜欢斯威夫特和古书《蒙昧者来信》,受益于十八世纪的作家:休姆、劳、克雷比永、狄德罗、菲尔丁、蒲柏。
8.认为最高的艺术形式便是将悲剧和戏剧变得水乳交融,莎士比亚、荷马和乔叟拥有这种特质。
9.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比克尔凯郭尔深刻六倍,因为他用小说这种具体形式给生命赋予深刻观念。
四、哈罗德·品特(访谈时间1966年)
1.读过很多现代文学,大多是小说,很少看剧作。
2.早年开始就阅读海明威、陀思妥耶夫斯基、乔伊斯、亨利·米勒和卡夫卡。
3.贝克特和卡夫卡留下最长时间的印象,并认为贝克特是当时健在的做好的散文体作家。
五、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访谈时间1967年)
1.从安德鲁·朗恩《英国文学史》读到复合词隐喻。文中还提到很多古英语诗歌。
2.认为现代搞文学的人忽略了自己写史诗的职责,除了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智慧七柱》和吉卜林《丹麦妇人的幽怨之歌》。
3.读过鲍斯威尔的《约翰逊传》十遍以上。
4.受德·昆西影响巨大,还有叔本华的德语著作、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5.完整通读的第一本英语小说是《有绿色百叶窗的房子》,少年时期就读过吉卜林《丛林之书》、斯蒂文森《金银岛》。认为马克·吐温是真正伟大作家之一,还熟稔地提到萧伯纳、班扬,和吉卜林《吉姆》。
6.对卡夫卡了解很少,觉得他在寻找什么东西。不待见亨利·詹姆斯的《螺丝在拧紧》,认为他的短篇小说胜过长篇小说,因为他的作品中情境比人物重要,没有真正的个性角色。
7.翻译过乔伊斯《尤利西斯》最后几页。
8.不待见艾略特,挑明他在评论方面好过诗歌方面。尽管如此,仍认为艾略特作为一个评论家,他的评论没有读者的切身感受,只是对某位教授的观点表示同意或是略有保留和反对,没有创造性的新东西。济慈和弗罗斯特在其心目中的位置高过艾略特。
9.欣赏惠特曼、桑德堡。
10.约瑟夫·康拉德是其最喜爱的作家之一,并提到《阴影线》。
11.认为约翰生、华兹华斯、吉卜林比莎士比亚更能体现英语的典型风骨,因为他们那种有保留、不把话说满的表述方式,反而莎士比亚过分渲染、夸大其词。但是,他很熟悉莎士比亚,在文中熟稔地引用《哈姆雷特》中的台词。
12.超迷各种百科全书,读过所有研究卡巴拉的书和百科全书中的专题篇章。(卡巴拉是犹太教的神秘一支)读过肖勒姆《犹太教神秘主义主要思潮》。
13.从古斯堪的纳维亚语《萨迦》史诗中领悟到,应该通过人物角色的言语和行为让读者了解人物,作者不应该闯进人物的脑壳,把人物的所思所想讲出来。
14.不喜欢欧·亨利、林·拉德纳、布莱特·哈特,因为其作品中强调那种出人意料的结尾。
六、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访谈时间1968年)
1.很赞赏陀思妥耶夫斯基,但不鼓励年轻作家去模仿他。认为奥尔德斯·赫胥黎心理分析小说失败得一塌糊涂。
2.早年读的第一本小说是柯南·道尔《夏洛克·福尔摩斯探案集》,但现在不敢读,害怕失望。
3.认为S.Y.阿格农是一位好作家。
4.比较推崇阿哈龙·泽特林,对托马斯·哈代评价很高,还有肖勒姆·阿施和大卫·贝格尔松。
七、E.B.怀特(访谈时间1969年)
1.认为自己一辈子读书不多,从来都不是读书狂。读过很多动物故事,包括威廉·朗和欧内斯特·汤普森,还有很多报纸专栏。
2.从来没有读过乔伊斯和很多改变了文学面貌的大作家,《尤利西斯》看了二十分钟就走人,却超迷温德尔·布莱德利《他们因风而活》。对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印象很深刻。很喜欢纳博科夫的《说吧,记忆》。
3.觉得简·奥斯丁是一个有着深刻幽默感的女人,梭罗在乖戾之余尚懂幽默。
4.对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评价很高,认为一个没有读过《波特诺伊的怨诉》的人,不应该对文字状态妄加评论。
5.想看看一个好的日记者是什么样,就去看罗伯特·弗朗西斯·基尔维特牧师的日记。
八、巴勃罗·聂鲁达(访谈时间1970年)
1.读过捷克诗人扬·聂鲁达的短篇小说,包括《马拉街的故事》,很可能他的名字灵感来源于这位诗人。
2.受加西亚·洛尔迦影响大,但也许并不是来自于诗歌的影响。他在诗歌中经常提及洛尔迦。
3.认为贝克特的作品短而精致。
4.喜欢读侦探小说,读过埃里克·安布勒的所有作品,尤其是《德米特里奥斯的棺材》,认为其实侦探小说中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还有西默农、詹姆斯·哈德利·蔡斯、达希尔·哈米特、约翰·麦克唐纳。认为《布兰德什小姐得不到兰花》是侦探小说中的里程碑作品,它与威廉·福克纳的《圣殿》有种奇怪的相似,但并不知道谁先谁后。认为《圣殿》是一本很不好看但很重要的作品。
5.喜欢读历史书,推崇智利诗人堂阿隆索写的西班牙语文学最长史诗《阿劳卡纳》。
6.认为博尔赫斯是伟大作家,喜欢博尔赫斯写的米隆加探戈。
7.认为俄国诗歌界最突出的人物依然是马雅可夫斯基。他与俄罗斯革命的关系就像沃尔特·惠特曼和北美工业革命的关系,几乎所有诗歌仍然是马雅可夫斯基式的。
8.最早提到并极为推崇美国作家诺曼·梅勒,尤其是《裸者与死者》。认为美国小说在德莱塞以后,到了海明威、斯坦贝克和福克纳这里已经死了,但是诺曼·梅勒拥有巨大语言爆发力、深刻的微妙性和完美的描写技巧。喜欢帕斯捷尔纳克的诗歌,但是《日瓦戈医生》是一本无聊的小说,是其中的诗歌拯救了这本书。
九、约翰·斯坦贝克(未访谈已过世,整理在世文学1975年)
1.文中提到康拉德、莎士比亚并提到伟大作家如柏拉图、老子、佛陀、保罗及伟大的希伯来先知们。
2.用一整篇文字很认真写了关于海明威去世时的惋惜。
十、库尔特·冯内古特(访谈时间 最后一次1976年)
1.未曾系统地研究文学,很晚才开始真正的文学阅读,除了十八岁开始读《天使,望故乡》外。三十五岁对威廉·布莱克着迷,四十岁读《包法利夫人》,四十五岁才听说塞利纳。
2.熟悉贝娄,文中提到《雨王亨德森》。
3.读过拉尔夫·艾里森《看不见的人》、塞利纳《长夜行》。
十一、胡里奥·科塔萨尔(访谈时间应为1984年之前一段时间)
1.九岁读爱伦·坡,其后又翻译爱伦·坡全集,特别喜欢《厄谢府的倒塌》、《丽姬娅》、《贝瑞妮丝》、《黑猫》。
2.受教于博尔赫斯。
3.年轻时满怀热情地阅读法国文学。
十二、唐·德里罗(访谈时间1993年)
1.十四岁读过《德拉库拉》,十八岁读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和《八月之光》,后来又读《白鲸》和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及的画像》、《尤利西斯》,还有海明威、博尔赫斯。
2.说到当代文学,他提到《小大亨》、《哈洛特的鬼影》、《万有引力之虹》、《公众的怒火》和《血色子午线》。
十三、苏珊·桑塔格(访谈时间1994年)
1.六岁读《居里夫人传》,十三岁读安德烈·纪德的札记,然后读《小妇人》、《马丁·伊登》、爱伦·坡、莎士比亚、狄更斯、勃朗特姐妹、雨果、叔本华、佩特、托马斯·曼。
2.这些女作家对她意义非凡:清少纳言、奥斯丁、乔治·艾略特、狄金森、伍尔夫、茨维塔耶娃、阿赫玛托娃、伊丽莎白·毕肖普、伊丽莎白·哈德威克。
3.十几岁时便迷恋霍桑、梅尔维尔、爱伦·坡,提到霍桑的《带七个尖角阁的房子》和梅尔维尔的《克拉瑞尔》、《白鲸》和《皮埃尔》。
4.读过卡夫卡的日记、笛卡尔《沉思录》和伏尔泰《老实人》。
5.访谈中她引用了纳博科夫、菲利普·拉金和亨利詹姆斯的评论。
6.最欣赏的作家都是正值青春的诗人,或是可能成为诗人的人。喜欢德莱赛《珍妮姑娘》、琼·狄迪恩《民主》、格兰威·威斯考特《朝圣之鹰》和唐纳德·巴塞尔姆《死去的父亲》。
7.深受一下作家的影响:唐纳德·巴塞尔姆、伊丽莎白·哈德威克、纳博科夫和托马斯·伯恩哈德。
8.尤其推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和普鲁斯特中思想的部分,认为托马斯·曼《魔山》可能是所有小说中最富思想的作品。
十四、伊恩·麦克尤恩(访谈结束于2001年)
1.十三岁读艾丽丝·默多克、约翰·马斯特斯、尼古拉斯·蒙萨拉特、约翰·斯坦贝克,还有通俗的科学读物。
2.十六岁读赫伯特、斯威夫特、柯勒律治和艾略特《荒原》。
3.对卡夫卡、弗洛伊德的阅读永志难忘。尤其痴迷卡夫卡。
4.熟悉巴勒斯、卡波蒂、厄普代克、罗斯、贝娄、亨利·米勒、热内、乔伊斯、格雷厄姆·格林的作品。
5.访谈时他提到詹姆斯《梅西所知道的》、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傲慢与偏见》、《米德尔马契》、布莱克、济慈、玛丽·雪莱。
十五、诺曼·梅勒(访谈时间不详)
1.间接提到很多同时代的美国作家,比如海明威、卡波蒂,认为在简洁海明威方面无人能超越海明威,不提倡年轻作家模仿海明威的这种写法。
十六、大江健三郎(访谈时间2007年)
1.熟读萨特、艾略特、布莱克、叶芝、但丁、爱德华·萨义德、R.S.托马斯、陀思妥耶夫斯基、贝克特、乔伊斯、瓦尔特·本雅明、狄更斯、巴尔扎克、托马斯·曼、弗兰纳里·奥康纳、马克·吐温。
2.认为托尔斯泰不容易亲近。
海明威(1899-1961):作家提到次数最多的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