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的自我诊断(No.33)

作者: 马克叮叮 | 来源:发表于2018-02-12 13:14 被阅读60次

我们的外貌,智商可以遗传给孩子,那习惯和行为能不能遗传?

以前,我对遗传只理解到生物特征这个层面,直到听说某些基因竟然能决定人的性格,我开始担心我的坏习惯会不会遗传给孩子的问题。

比如,DRD4-7R基因中7R变异者,会特别极端,而特别成功的人,恰恰也特别极端,像乔布斯苛刻的美学主义,伊隆马斯克先逼疯自己再逼疯别人的创业风格,丘吉尔永不妥协就是相信英国行的战斗精神,都可能是基因在起作用。

如此,我就有些担心了。

小学,每一年我的寒暑假作业,都是在接近假期结束时才完成的,所谓的完成,也都是东抄西凑应付老师。而我哥呢,一放假就把自己憋在家里,夜以继日的做,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然后拼命的玩。

我的假期,基本上前半段痛快,后期偶尔焦虑,临近结束挣扎彷徨。我哥假期一开始像个苦逼,但做完作业后,就轻松惬意一顺到底。周而复始,每年如此。

虽然结果一样,但我两个对各自的“模式”颇为满意,也互相瞧不上对方。直到现在,我才知道我这种模式另外一个名字——拖延症。我哥,则是典型效率人士代表,塔勒布“杠铃法则”践行者,疯狂工作,疯狂娱乐。

拖延症我患了好多年了,久病成医,虽然我会自我安慰也没耽误啥大事,而且把事情拖到最后再做,效率出奇的高,就像这篇文章,我也是拖到周末差2个小时到凌晨才开始写,但我还是不希望女儿像我一样。因为这过程中的焦虑,实在折磨人。

我是什么样,我女儿就会什么样。所以,我决心从今年开始,向拖延症宣战。

首先承认,小时候我一直鄙视的“延迟满足”,其实是个很酷炫的自带技能。我想掌握它,恐怕还需要挣扎和锻炼很久。承认自我缺陷,心理上瞬间轻松了很多。

关于延迟满足,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实验人员先给孩子每人一颗棉花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就只有这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能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头枕双臂、自言自语熬过20分钟,最后吃到了两颗棉花糖。


to eat or not to eat.jpg

实验追踪了这些孩子的长大后的成就,结论是那些愿意等的孩子,长大后成就更大,继而把这种能力与日后表现联系在一起。

这个实验后来虽然饱受质疑,但我更看重的是:那些愿意等待的孩子,拥有更清晰的认知能力,两颗棉花糖,就是比一颗多啊。

我们身边一定有这样的朋友,新款电子产品面世后,虽然心动但并不马上入手,要等过一段时间出了新机型,老款降价以后再买。同样去健身,我们练了几天感觉没效果,索性不去了,而朋友却一直坚持不懈,几年不见,身材和状态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作中遇到挫折,我们怨天尤人,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而朋友却积极改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考核优秀年终奖金拿到手软。

愿意等待,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更大的收益,并且愿意为之付出更多的耐心。

不写作业就玩当然爽,但是耐心点,写完再玩更痛快。新机型好喜欢,但是耐心点,过段时间买性价比更高。健身没效果,但是耐心点,多少年长出来的肉就用多少年练下去。领导总批评,耐心点,做好自己的事,终会得到应有的认可。

甚至,我还可以夸大未来收益,把两颗棉花糖想象成十颗,把健身后的效果,想象成舔屏的杰森斯坦森,把年终奖想象成现在的十倍。这样,是不是就更有动力呢?

耐心,是治愈拖延的第二张处方。用今天的耐心换取未来的舒适安逸,把任务分解,从容做好今天应该做的事。

至于怎么分解任务,随便搜索下App,各类效率软件多得是。

猫顶顶.jpeg

最后一点,假装自己是个效率很高的人。

有一项美国研究,让4岁的孩子玩一个复杂的开锁游戏,想看看孩子们能坚持多久。他们给一组孩子戴上蝙蝠侠的头饰,让他们想象自己是蝙蝠侠在开锁,另外一组就做自己,结果发现,假装自己是蝙蝠侠的孩子会花更多时间研究开锁,也会试更多不同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蝙蝠侠效应”。

这里面的脑科学原理是,不管你是假装的坚持不懈,还是你本来就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这两种行为共用同一个大脑网络。当孩子们“假装”自己是蝙蝠侠的时候,他们的大脑网络跟真的蝙蝠侠的大脑网络一样,都被激活了。

为啥演员总是因戏生情?假装假装,最后就成真的了,此处心疼文章五分钟

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简单!比如,为什么情绪低落时特别容易生病?因为负责管理情绪的大脑杏仁核,也同时管理着身体免疫系统。大脑是个神奇的器官,我需要做的,就是给自己讲一个好故事,骗过大脑,让自己在困境中真正坚持下去。

总结一下,治愈拖延,我先做这几件事:

1.意识到拖延根本不值得骄傲。
2.用耐心换未来,任务分解到每天。
3.假装自己是超人。

一定要在女儿懂事之前,治愈好我的拖延。这样,我才有底气教育她啊。


Batman.jpg

相关文章

  • 拖延症的自我诊断(No.33)

    我们的外貌,智商可以遗传给孩子,那习惯和行为能不能遗传? 以前,我对遗传只理解到生物特征这个层面,直到听说某些基因...

  •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一,拖延症的有几种表现 期限拖延,自我设限,分心拖延 二,拖延症的并发症 三,如何战胜拖延症 从认知,情绪,行动几...

  • 拖延症病历诊断

    说到拖延症,小强老师说的对,其实每个人都有,看是在什么事情上。 我不拖延的事情: 每日更文 因为我把更文当作情感倾...

  • 26【拖延】世界上最大的借口就是我有拖延症

    很多人都有拖延的现象,拖延和拖延症有很大的区别。拖延症自我调节失败,预料到后果仍然拖延。 严重的额拖延症会对个体带...

  • 有拖延症怎么办?不想学习怎么办?看懂本文就够了

    我整合了全网备受好评的拖延症文献,以及《终极拖延症》《拖延心理学》《番茄工作法》《拖延症的自我疗法》,TED视频等...

  • 上了那么多的战拖课程,拖延症还在,真的没救了吗?

    首先,我也是拖延症晚期患者,在拖延的自暴自弃、自我诋毁、自我否定的愧疚情绪里反复浸泡,那酸爽! 如果你也是拖延症患...

  • 我是如何克服拖延症的

    在谈如何克服拖延症之前,我想先聊聊,什么是拖延症。 百度百科上的拖延症定义如下:“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

  • 拖延症你有过吗?

    拖延症你有过吗? 你有没有拖延症?什么是拖延症呀?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

  • 【习惯】世界上最大的借口就是拖延

    拖延与拖延症有很大区别 拖延症是自我调节失败 拖延症会对自己带来消极的情绪 拖延的现象是应该的事情没有做,一直做着...

  • 拖延症是一种病吗??

    拖延症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其实严格来说,拖延症甚至算不上一种“症”。无论从国际通用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拖延症的自我诊断(No.3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ml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