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第2课时)
师:亲爱的同学们,咱们有缘相识在信江河畔,我给大家带来一份特殊的礼物——[出示课件:乡下人家图]。同学们,这份特殊的礼物美吗?
师:伸出你的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乡下人家)
师:请读课题。(生齐读)
师:感觉还不够美,再读。(生齐读,且很抒情。)
师:大家说怪不怪?来上饶之前,我反复读了《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也许是读的遍数多了,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果然,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摇身一变,成了六幅美丽的图画。大家想知道吗?不过,我有一点要求——
(出示课件。要求:当老师说出其中一幅图画的名称时,大家就迅速找准并有感情地读出文中与图画相应的语段。)
(师出示“瓜藤攀檐图”卡片。)
师:请你来读给大家听听!像老师这样拿书,注意表情,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生读)
师:这个同学很好,按照自己的节奏读。大家齐读一下。
(教师依次出示“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卡片,生分别读出相应的语段。)
[评:这种导入很巧妙。图,是文字的注释;文字,是图的说明。两者互为补充,有助于学生理解,也具有趣味性。]
师:书读得很有节奏,大家知道吗?有一种更高的读书境界,就是能够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看看谁有这个能耐?(生读出课文中心句)
(出示课件: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谁愿意来读读?(个别读)
师:咱们一起来读读!(齐读)
师:读得真投入,几乎达到忘我的境界,敢不敢当众站起来读?(齐起立读)
师:同学们读得这样好,老师也禁不住想读一读!行吗?
(师故错读:有意丢去“迷人”。)
师:同学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老师你丢掉了“迷人”一词。
师:(师故做迟疑状)哦!少了“迷人”——好像没什么关系吗?生:“独特”是指独有的,特别的。
生:“独特”一词强调与众不同,也就是说乡下人家有,其它地方却没有。
师:对,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可我说的是少了“迷人”没有关系呀!
生:不行,因为“迷人”是指令人陶醉,尤为美丽的意思。
生:“迷人”强调美的程度深,叫人有如醉如痴的感觉。
师:看来这还是一种叫人如醉如痴的美呢!
生:乡下人家的美不仅美得独特,还美得迷人,这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评:这叫欲擒故纵。故意读错,以期引起学生的注意、讨论。一讨论,便明白了。]
师(引):同学们,让我们告诉所有前来听课的老师,乡下人家的美美得与众不同!(生接读:乡下人家,……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引):同学们,让我们告诉天底下的所有人,乡下人家的美美得叫人如醉如痴。(生接读:乡下人家,……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乡下人家”风景的独特、迷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板书:独特?迷人?)
师:前边说过,昨晚我反反复复把课文读了十几遍!告诉大家,文中六幅图,有一幅图我比较欣赏,还有一幅图是我最欣赏的。想知道我最欣赏的是哪一幅图画吗?不过,我暂时还是不告诉大家,想让大家猜猜老师最欣赏的图画会是哪一幅。
(出示课件:提示:⑴、光猜到还不行,还得思考并具体说出老师欣赏的原因。⑵、读书要学会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文字,做到字字入目;另一只眼睛看到文字背后,体会文字的内涵。)
师:谁来读读提示?(生读)明白提示了吧,自由读书吧。(生读)
[评:这是本课教学设计的最亮点。教师吃透了教材,又吃透了学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于引起学生的思考。]
师:哪位同学愿意第一个来?你认为老师最欣赏的图画是哪一幅?
(生说喜欢“月夜睡梦图”,并谈自己喜欢的原因)
(出示课件:月明人静的时候,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师:是呀,月明人静的夜晚,一阵阵甜美的歌声在催人入眠!让我们缓缓的,柔柔的,轻轻的读吧!(生齐读)
师:假如纺织娘的歌声代表一定的意思,大家想想会是什么意思?
(可用优美的语言,可即兴用一首小诗,也可哼一两句歌词来表达。)
师:这确实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但老师最欣赏的可不是这一幅!
[评:说了半天还不是!这就得重新思考,激起了新的波澜。]
(生说喜欢“鲜花轮绽图”,并谈自己喜欢的原因)
(课件出示: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师:想听听花儿的声音吗?(课件出示)
芍药(自豪)地说:
凤仙(娇滴滴)地说:
鸡冠花(涨红着脸,笑眯眯)地说:
大丽菊(乐开了花似的)说:
师:请同学们大胆想象,思考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生:芍药自豪地说:“看我开得多旺呀!因为我的开放,才更加增添了乡下人家的华丽。”
生:大丽菊乐开了花似的说:“秋天来了,百花凋零,可我却依然傲霜怒放,乡下人家也因我的开放而增添了一份独特而迷人的风景。”
生:凤仙娇滴滴地说:“我虽然不很起眼,但我的花香却是阵阵袭人的哟!”
生:鸡冠花涨红着脸,笑眯眯地说:“瞧我的花冠多特别呀!就连那大公鸡都差点把我误认为同伴啦!”
师:这就是乡下人家,即使是一年四季,这儿也是鲜花盛开,景美如画呀!不过,它还不是我最欣赏的图画。
(生说喜欢“雨后春笋图”,并谈自己喜欢的原因)
(课件出示: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成群”怎么理解?
生:不是一根、两根,也不是三根、五根,而是很多。
生:可以说是一根根,甚至说是一簇簇。
师:听你这么一说,我感觉到笋儿的确很多。(引导学生读出笋儿的多)
师:作者为什么说探出头来呢?(师故蹲下身子,并探出头来张望大家。)
生:在这里,作者把笋当作顽皮小孩来写,写出了笋儿的欢快。
生:还表达了作者对笋的喜爱,对乡下人家的赞美。
师(引):对,这是一群顽皮的竹笋!(生接读:几场春雨过后,……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引):对!这更是一群欢快的竹笋!(生接读:几场春雨过后,……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如此美丽的语言,大家愿意把它背下来吗?(生尝试背)
师:背得真好呀,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幅雨后春笋般的画面。可惜的是大家依然没有猜到,虽然这一段写得好。
(生说喜欢“瓜藤攀檐图”,并谈自己喜欢的原因)
(课件出示:青、红的瓜,碧绿的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师:“别有风趣”是什么意思?
生:特别有趣味,眼前的美景与平日见到的不一样。
师:“别有风趣的装饰”指什么?
生:青、红的瓜,碧绿的叶。
师:思考一会儿,这样的装饰有什么特别吗?
生:前者是用有生命的瓜藤来装点,而“石狮子”和“大旗杆”这样的装点则显得呆板、严肃。
(分角色互换读:前半部分女生〔男生〕读,后半部分男生〔女生〕读)
师:你们猜对了,这的确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幅图。开始我说了,还有我最喜欢的一幅,看能不能猜着。
(生说喜欢“院落晚餐图”,并谈自己喜欢的原因)
(课件出示: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师:你们家吃饭一般在哪里?(生:厨房或客厅)
师:可乡下人家吃饭在哪里呢?(生:门前场地上)
师:在哪儿吃饭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心情特别快乐。
生:心情特别愉悦。
生:心情特别惬意。
师:对,心情好,味口就好,吃饭就香!(引导学生带着愉悦、快乐的心情读)
师:如果把“天高地阔”换个词,你能换成哪些词?
生:狼吞虎咽;
生:细嚼慢咽;
生:津津有味;
师:大家思考思考,换了这些词觉得行吗?
生:不行,“狼吞虎咽”和“细嚼慢咽”只强调了吃的动作与神情。
生:“津津有味”只强调吃的味道。
生:“天高地阔”强调吃的味道,还强调吃饭时悠闲与快乐的心情。
师:对,“天高地阔”既强调吃的味道,又强调吃时的心情,还有边吃边高谈阔论的意思。(引导学再次读出那份愉悦与快乐,感受那份独特与迷人。)
师:如诗如画,着实迷人。似乎没有半点人为的装点,乡下人家一切都是那样和谐,那样自然。很不错,这也的确是让人喜欢的一幅。
(生说喜欢“鸡鸭觅食图”,并谈自己喜欢的原因)
(课件出示: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师:假如你就是快乐鸡群中的一只,你会怎么读?(生个别读)
师: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我想读出鸡的那份悠闲。
生:我想读出鸡的那份快乐。
生:我想读出母鸡带小鸡的那份亲情,还有大公鸡的那份自由。
师:读到这儿,大家还会认为这仅仅是一只母鸡,一群小鸡和一只公鸡简单的三者吗?
生: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
生:这是一个快乐的家庭。
生:这是一个美满的家庭。
师:是呀,这一家子的生活是多么的甜蜜呀!(个别读,齐读。)还有谁愿意来读?(众生举手,跃跃欲试)
师:我想知道这节课上咱们班里哪位同学还没举过手。(来到该生跟前)没关系,我先采取一个保护政策,我把这个机会先让给你。(生读)
师:这六幅图真是太美了!老师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幅图,那其实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因为这六幅图都让老师入迷了。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品读课文,发现了一幅幅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再来读读这句话,老师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课件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齐读)
(出示句式:乡下人家,不论,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师:你能用上这个句式来说说你现在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乡下人家,不论早晨、中午、夜里,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乡下人家,不论春、夏、秋、冬,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乡下人家,不论是房前还是屋后,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乡下人家,不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乡下人家,不论是地上还是水中,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是呀,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不论什么地方,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再一起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言已尽而意无穷。乡下人家是一首歌,一首扣人心弦的歌;乡下人家是一幅画,一幅清丽脱俗的画;乡下人家也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在一遍遍品读课文后,老师也写下了一首小诗,与大家共享。
乡下人家赞
乡下人家屋低平,却有藤瓜装门庭。
添得鲜花与翠竹,更显一派农家景。
屋前房后鸡成群,桥下河中鸭觅食。
倘若夏季把步散,乡下人家吃饭鲜。
秋天一到织娘欢,夜夜放歌催人眠。
乡下人家怎么样?风景独特人留连。
(师示范读,生齐读。)
感受:
《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不管是对于城市中的学生还是乡村的学生,都没有去深入了解乡村的美景,文章中的这六幅图在汪老师的引导下娓娓道来。学生在品读中想象着这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感受着乡村的田园风光和悠闲自在的惬意生活。这就告诉我们只有自己把文本读通读懂了才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读出自己的感悟与体会。
这就是汪老师的智,像一颗璀璨的星照亮了每个孩子的心,照出了他们对学习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品味语文的芬芬———摘自汪智星老师《过着语文的日子》(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