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满天星简友广场
南北朝的那些文化名人(3)

南北朝的那些文化名人(3)

作者: 快乐人生老陈 | 来源:发表于2022-11-11 13:10 被阅读0次

今天继续说说谢朓,然后再聊聊其他几位文化名人。

我们先看谢朓的另一首名作《入朝曲》。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飞甍(méng):凌空欲飞的屋脊。甍,屋脊。驰道:专供皇帝行走的御道。凝笳:舒缓的笳声。翼:送。华辀(zhōu):华丽的车辆。云台:汉宫高台名。汉光武帝曾以南宫云台作为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遂用以借指朝廷。

这是谢朓《隋王鼓吹曲》十首之一,内容是歌颂京都的富丽气象。

公元490年左右,二十七八岁的谢朓生活安逸富裕,加上我老乡、齐武帝第八子、颇有文名的萧子隆的庇护和抬举,谢朓仕途顺利,对未来的功名事业充满了信心,可谓风华正茂,前途无量。

鼓吹曲,多为军中歌乐和宫廷宴乐,歌功颂德,鲜有佳品。但这首诗格调高敞,气势壮阔,虽不免有拍马奉承之嫌,但京都的辉煌气派和江南的繁华富庶,都在笔尖渲染至极。这确实是一首可与后来者柳永的《望海潮》相提并论的颂歌。

看得出来,谢朓在艺术技巧上力求平仄调协,采用铿锵的音韵,追求华丽辞采,努力做到对仗工整,这些都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稍稍遗憾的是,谢朓和他的前辈谢灵运一样,都有“有句无篇”的通病。譬如由于李白的偏爱和赞美,“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就历古为人传诵。

还有如“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宣称郡内登望》);“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日出众鸟散,山暝孤猿吟”(《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馀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暖暖江村见,离离海树出”(《高斋视事》),等等。这些诗句,就如一幅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卷,仿佛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意境无限,情致渺远。

总之,唐代乃至后人都很重视谢朓的诗歌,他在诗歌史上无疑占有分量不轻的一席之地。

可惜天妒英才,半个世纪前他舅公,即《后汉书》作者范晔,因参与彭城王刘义康谋反事发被诛的命运一样落到了他自己头上。这个刘义康,甚至还矫诏杀死了刘宋柱国大臣檀道济,逼出后者痛心疾首之余仰天狂啸:“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自毁长城”正是由此而来。

但我们记不住刘义隆、刘义康之辈,相反,我们记住了他俩的堂哥、写过《世说新语》的临川王刘义庆和范晔、谢朓等人,这就是文化的穿透力,也是文脉的影响。

提到范晔,除了《后汉书》,大家还会想到陆凯给他写的一首诗。不妨再温习一遍: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同样在史学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写下《宋书》并同为“永明体”创始人的沈约,原是官场不倒翁,历宋、齐、梁三朝,一生以退为进、观言察色,混得荣宠至极。不过,临了,还是抵不过梁武帝萧衍的猜疑,竟然最终忧惧而亡。

据说,沈约晚年,多次上书请求辞官,但皇帝就是不予理睬。为此他写信给好友说:“我每过一段时间,腰带就要缩紧几个孔,用手握胳膊,臂围大概每个月要瘦半分。按这样推算,怎能支撑得很久呢?”“沈约腰瘦”或李煜《破城子》中的“沈腰潘鬓消磨”均由此出。

至于“潘鬓”,即才华出众、至情至孝的美男子潘安。他的《秋兴赋》以及《悼亡诗》都非常有名,此处就不再展开了。

突然想起辛弃疾名作《暗香》中提到的“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一句,于是我稍稍浏览了何逊的诗作,发现其诗风清新婉转,自然天成。

《从镇江州与游故别》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其中的“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一联一直以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又如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与胡兴安夜别》)、“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相送》)等,大都情景交融,在写景中体现惜别和惆怅的心情,看似信手拈来,但情真意切,读后令人难忘。怪不得杜甫常化用他的诗句之余谦虚说“颇学阴何苦用心”。

话说谢朓离任宣城太守不久,一位辞赋大家接替了前者的职位。他就是写过《恨赋》《别赋》的江淹。其中《恨赋》涉笔秦始皇、赵王迁、李陵、王昭君、冯衍以及嵇康六位历史名人,例举他们所恨不同,但人人饮恨的相同结局。

整篇文章写得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且文辞俊丽,浑然一体,虽说不乏消极情绪,但总体给人一种苍凉悲愤的感觉,极具抒情色彩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描写李陵北降受冤以及嵇康临刑前的从容和坚定:

写李陵:

至如李君北降,名辱身冤。拔剑击柱,吊影惭魂。情往上郡,,心留雁门。裂帛系书,誓还汉恩。朝露溘至,握手何言?

写嵇康:

及夫中散下狱,神气激扬。浊醪夕引,素琴晨张。秋日萧萦,浮云无光。郁青霞之奇意,入修夜之不晹。

至于《别赋》,作者择取世界上七种离别类型进行描摹,起首便开宗明义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然后围绕论点依次展开,分别列举富贵之别、侠客之别、从军之别、绝国之别、夫妻之别、方外之别、情侣之别,以“别虽一绪,事乃万族”铺陈各种别离的情状。

所谓别离千般,有别必怨,有怨必恨,有恨必痛,伤离别实在是人间最共通的一种情感体验。别时或无语凝噎、衔涕伤神,别后或相思不断、黯然销魂。

作者善于对生活进行观察、概括,提炼,选取不同的场所、节序、景物来烘托、刻画人的情感活动,参差错落,文采斐然,极尽赋体之骈俪整饬但又浑成无迹,避免了宫体赋之靡丽和汉大赋的一味堆砌铺张。

尤其其中描写情人离别的那段,语言天然流丽,音调珠圆玉润,诗意性的白描,极富抒情民歌的色彩。如下: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遗憾的是,江淹优秀的作品都出现在早期,后来官做得越大,才气却日益消弭殆尽。这不,据说谢朓死后不久,江淹梦见一人索要其笔,他将自己一支五彩笔递给了人家,此后再无佳作呈现。所谓“江郎才尽”指的就是江淹。

腰椎、颈椎吃不消了,且容我下次再言。

相关文章

  • 南北朝的那些文化名人(3)

    今天继续说说谢朓,然后再聊聊其他几位文化名人。 我们先看谢朓的另一首名作《入朝曲》。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

  • 南北朝的那些文化名人(2)

    今天开始说谢灵运的同族后辈、素有“小谢”之称的谢朓。小谢,比“大谢”谢灵运小了整整八十岁。 此人来头也不小,他祖父...

  • 南北朝的那些文化名人(5)

    今天开始说鲍照。说心里话,他是我最欣赏的南北朝诗人。 下面直接看他的作品。 代出自蓟北门行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 南北朝的那些文化名人(4)

    上章节收尾处介绍了江淹的两篇赋文,顺便提了一下他晚年的“江郎才尽”。 其实,我对赋体一直不太欣赏,总觉得过于夸张和...

  • 南北朝的那些文化名人(8)

    接着说两句庾信的《枯树赋》。 据伟人身边的工作人员张玉凤回忆,伟人一生酷爱庾信的《枯树赋》,几乎能一字不差地完整背...

  • 南北朝的那些文化名人(7)

    我有个习惯,喜欢看各类题材的战争片,尽管我反对杀戮,厌恶血腥。但事实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发展史,避不开战争,躲不开血...

  • 南北朝的那些文化名人(6)

    为何鲍照能够从六朝靡弱的诗坛突围而出,抗音吐怀独成亮节?为何他能从众多文化名人中一骑绝尘,光焰腾于楮墨之表? 我想...

  • 南北朝的那些文化名人(9)

    奇怪的是,将帅临阵逃逸换在任何朝代都是杀头的死罪,可庾信并没受到任何处罚。台城沦陷后,他偷偷跑到江陵,即如今的湖北...

  • 南北朝的那些文化名人(终结篇)

    在跟庾信话别前,我们再看他几首诗作。 《拟咏怀·其十》悲歌渡燕水,弭节出阳关。李陵从此去,荆卿不复还。故人形影灭,...

  • 第十章 南北朝的那些文化名人(1)

    先说谢灵运。 谢灵运(385--433),字灵运,小名客儿,世称谢客。谢灵运出身陈郡谢氏,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嵊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北朝的那些文化名人(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tf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