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不见太阳与清朗的天空多日了,本周末,终于迎来了太阳。
阳光不紧不慢地照着,窗外的小鸟啁啾的格外欢快,地上还没有形成树影,春尚嫩,花木未及醒。
这样的季节,让人忍不住想做一点什么。暂且,随意记录下我的开学第一周吧。
(一)
开学照例盘点了学生的作业,尤其是寒假“阅读打卡”与“中考语文复习计划表。”
望着这些作业,发现它们的样子大相径庭,不禁在想,这些作业真是不同,正如它们的主人也很不同。
它们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作业完成的像艺术品,有创意,有思想,美观、规范,堪称上品;第二类,作业比较认真,中规中矩,缺少灵性与突破;第三类,相当凑合,勉强上交;第四等,字迹潦草,内容单薄,惨不忍睹。
我不能以此来断定,他们未来的人生也会分为这几类,但我确乎又觉得,我们的生活又未尝不是如此?我们的身上或多或少的可能都带有一些自己年少时完成作业的影子吧。比如,做一名妈妈,做一个老师。当一件又一件事铺天盖地而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又上交了怎样的人生作业?
昨日,到徐师大接受了一上午的培训。魏本亚老师辅导我们做课题。听魏老师讲完,原本神秘的课题,瞬间落地成了素日的教学。比如,如何运用主题式阅读来开发教学资源。这不也是平时我在努力尝试的吗?每周为孩子们提供阅读素材,每学期整理诗集与作文集。可是,我所准备的阅读素材缺少思考,缺少规划与体系,琐碎,就真正成了琐碎,失去了它本该有的价值。其实,正如王君老师所说,教科研并不神秘,只需要我们养成带着探究的意识和好奇的心理进入每一个教学现场的习惯。
还是那个道理,所有宏大的目标,必须基于琐碎平常的现实生活中,必须建立在无数勤勤恳恳乃至锱铢必较的努力之上。
再重复一遍《肖申克救赎》中的那句话吧:“你已经找到了这里,那么也不介意再往前多走一点。”
(二)
我本不是养花人。
我喜欢花,看到美丽的花便会如但丁一般驻足、凝视、微笑。但我却不善养花。
这回,我买了四盆绿植,打算珍重的把她们养起来。因为屋里干燥,我殷勤的给她们喂水,怕渴着她们,又怕喂太多。早上起来,把她们细细看一遍,晚上回来,再细细看一遍。偶尔坐下,与她们长久对视。希望她们懂我,知我,为我而生命蓬勃。 可惜,没两日便蔫儿了,一枝枝垂了下来,病恹恹的,失尽了生气。沮丧之余,我把她们小心翼翼的搬到阳台晒太阳,抱着一线希望,逐一给她们浇水,洗净叶片上的尘垢,陪她们享受那煦暖又不毒辣的阳光。大概植物也是感念我的殷勤,原本要死掉的“白掌”又恢复生机,起死回生。现在的长势,竟超过刚来之时。
生命,自有其难自弃的理由啊!她们安慰了我焦虑的心。原来,育人和养花,其实都是需要脚踏实地、细细耕耘的事。
我愿继续慢慢的,呵护着这些有灵气的生命。
(三)
这一周,继续再读李泽厚《美的历程》和《阅微草堂笔记》。有些书很难读懂,比如李泽厚的书的确比蒋勋的要晦涩很多。需要正襟危坐,随时查阅资料。深入读进去,别有洞天。从“远古图腾”“原始歌舞”读到“青铜饕餮”“儒道互补”从“楚汉的浪漫”“魏晋风度”读到“盛唐之音”“宋元山水”……
我不断的发现自己的浅薄。我想象着,几千年前,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情况下,人们就已经有了对美的追求。一个器皿,一个汉字,不仅要实用,而且要美观,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艺术品,那秀骨清象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那“学而不达”的李白和“仿而可学”的杜诗……
我认为,就是这种对美的向往与最求,才促使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视野,决定着世界的大小。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世界冰山一角。我们可以无知,但不能固执于自己的无知。而阅读,不但让我的视野开阔不狭隘,也让我能够独立思考不盲从。
我相信,人不仅有外在的眼睛,也有内在的眼睛,外在的眼睛看到现象,内在的眼睛看到生命的意义。我们内在眼睛看到的越多,心灵的财富也就会越丰厚吧。
(四)
本周末,跟两位好友聚会,带着故事,还破天荒的喝了一点小酒。我们一边叙述着遥远的往事,一边开着各种玩笑。我很好奇,是什么让多年未见的我们快乐的相聚在一起?
我始终相信缘分,缘分,是奇妙的。缘分,也是注定的。我们有着相似的灵魂尺码,生命可以同频共振,凝视彼此,有着揽镜自照般的惊喜,还有着对自己更多期许。我喜欢琪琪那灿烂的笑,绝对的自信,我喜欢媛姐身上的优雅与淡定。她们用明媚征服了我。也许,使人与人之间变得难分难舍的,就是这些小小的细节与温存。我期待,下一次……
新学期,读书,囫囵吞枣,但我想,总比不吞要好;写作,仍然蜻蜓点水,我安慰自己,总比一潭死水要好。我能想到最快乐的事,就是一路经历,一路搜集,经历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待到日后再慢慢回想,如何把自己的生活,也变成一篇上品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