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电影漫谈历史有意思
《赛德克·巴莱》——关于信仰和民族

《赛德克·巴莱》——关于信仰和民族

作者: 李丽莉哩哩 | 来源:发表于2018-10-25 22:23 被阅读110次

影片《赛德克·巴莱》讲述的是1930年,台湾在日本统治之下,原住民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率众反抗日本政府而发动雾社事件的故事。

  雾社事件是台湾受日本统治时期发生在台湾台中州能高郡雾社(今属南投县仁爱乡)的抗日行动。事件是由于当地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因为不满台湾总督府与地方政府的压迫而发起,牺牲人数近千人,仅次于西来庵事件。

  1930年10月27日,在日本占领下的台湾岛,发生了血腥的雾社事件。这场原住民与日本人之间大冲突,在当时的中国大陆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因为此时台湾正处于日据时期。

  1895年,一纸《马关条约》让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对于台湾,日本也算是苦心经营,1919年开始,日本政府在这一美丽宝岛上,开始建造各项基础设施,比如自来水、电力、公路、铁路、医疗、教育等等,不过对于台湾的原住民来说,日本人的掠夺是多于建设。

  台湾的原住民没有土地所有权的观念,他们采用游耕,打猎的时候又跟着猎物跑,所以重视的是土地的使用权。

  而日本人认为土地的资源如果认定不是私人所有,就要成为公有,这样一来,原住民生活的空间日渐狭窄。雾社事件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此前长愁短恨的多年积怨所致。

  雾社位处台湾中部,风景优美,交通发达,曾经是日本的山地模范部落,也是日本人控制中央山脉的重要基地,不过在日本人的眼中,雾社的泰雅族人无非是蕃族蛮人,化外之流。

  1930年10月27日,是台湾神社大祭典,雾社地方照例举行一年一度的盛大运动会,泰雅族人认为这是起义的最好时机。第二天,泰雅族人利用运动会,升旗唱国歌为信号,冲进会场,发动总攻击,杀死日本人共计134人。

  事件发生之后,日本人立即调动大批警察与军队,在日本正规陆军及警察的进攻之下,抗日雾社的泰雅人退守断崖绝壁,地形险要的山林洞窟。然而他们最终还是为日军所攻破。

  雾社起义的六个社当中,能作战的壮丁共1236人,最后有644人死亡,其中290人自杀。

  泰雅族人是以上吊的方法自杀的,从当时日本人所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一棵吊了很多人,以至于树枝都弯曲下垂。有的妇女为了让男子没有后顾之忧而勇敢作战,就自己先自杀,十分地悲壮。

  雾社首领莫那·鲁道看到大势已去,把妻子打死,也在山洞中自杀,他的尸体没有完全腐化,有一半变成了木乃伊。

  1933年他的遗骸被日本人意外寻获,日人将其送至台北帝国大学,土俗人种研究室作为学术标本。1974年,国立台湾大学在其族人和长老强烈的要求下,莫那·鲁道的骨骸,方返还雾社的“山胞抗日起义纪念碑”下葬。

除了事件领导人莫那鲁道自杀外,参与行动的部落几遭灭族,雾社事件是日本占领台湾期间最后一次激烈的台湾反抗行动。台湾总督府于此事件之处理方式遭日本帝国议会强烈质疑,总督石冢英藏与总务长官人见次郎等人遭到撤换。

——摘自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25931531.html

2018年8月29日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这一部电影。在此之前对于雾社事件并不了解,甚至完全不知道。1895年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了日本,我知道殖民和被殖民者之间肯定会爆发冲突,但是看完这一部影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什么是文明?我之前接受了文明的是优秀的文化,文明的产生必然是伴随着流血和战争的。他就像是破茧的蝴蝶,没有经历过这种阵痛,是孵化不出来的。但是朋友的一句话将我的观点又产生了疑问,“那么现在倡导的文化多样性呢?”对呀,文化多样性呢?为何一种文化一定要去征服另外一种文化呢?难道只有用这样的方式才能诞生出完善出最完美的符合时代的发展的文明么?

除了这个还有让我震撼的就是原住民的灵魂先祖信仰。我对信仰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我觉得他很高尚很神秘,但是又感觉自己接触不到。正是这种信仰支撑着他们的反抗和战斗。(待修改)

相关文章

  • 《赛德克·巴莱》——关于信仰和民族

    影片《赛德克·巴莱》讲述的是1930年,台湾在日本统治之下,原住民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率众反抗日本政府而...

  • 《 赛德克巴莱》一部不容错过的好剧

    《赛德克·巴莱》该片筹划长达十二年、跨国动员两万人拍摄。电影在台湾上映分为《赛德克·巴莱(上):太阳旗》和《赛德克...

  • 彩虹桥与太阳旗的碰撞

    赛德克∙巴莱是赛德克语,意为真正的人,也是世代居于台湾高山上原住民对勇者的称谓。其实我觉得赛德克∙巴莱的称...

  • 赛德克巴莱,关乎信仰

    --你明明知道这一战一定会输,为什么还要打? --为了快被遗忘的图腾,拿生命来换图腾印记。 --那拿什么来换回这些...

  • 彩虹桥的另一端

    赛德克·巴莱,在台湾原住民的语言中,“赛德克”是“人”的意思,同时也是一个部落的名字;“巴莱”意为“真的、真正的”...

  • 野蛮的骄傲—— 《德赛克·巴莱》影评

    《德克·巴莱》是一部历时十二年,二万多人精心演绎的电影。电影在台湾上映分为《赛德克·巴莱(上):太阳旗》和《...

  • 《赛德克·巴莱》影评

    摘自百度 赛德克巴莱影评精选(二): 对于《赛德克·巴莱》这样一部耗费心血又较好地捕捉了历史花火的影片来说,不论评...

  • 《赛德克巴莱》感想

    《赛德克巴莱》作为一个典型的自卫反击战,也是反压迫的故事,让我想起了《猩球崛起》的故事结构,跟《赛德克巴莱》一样,...

  • 《赛德克.巴莱》

    文/梁朵 1504字 故事发生于1930年台湾南投的“雾社事件”,当信仰彩虹的赛德...

  • 《赛德克巴莱》

    野蛮,生蕃,部落,猎场。这是他们的时代。以猎场为界,以部落为首,以祖灵为至高。他们怀着最单纯男女分配思想,男猎女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赛德克·巴莱》——关于信仰和民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crh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