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搭建起这个世界的奇妙和珍贵。而每一个人都处于流淌不息的时空中,其身心为顺应宇宙不断变化的基本规律,因此也在不断地变化,因此每一个人在每一时刻,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宝。在心灵的不断变化中,每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都自然地随心灵演变着,所以没有一个人在一分钟前后是一样的,由此推知,渴望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能够融洽和鸣、全然一致,也是一种妄想。
微博插图两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不一样,不一定会使两个人不能沟通或者不能发展出良好关系。同样地,自己与别人的看法不同,也是正常的事。每个人都应该接纳和尊重别人的不同。
你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你自己的独特之处。每个人独有的个性特点就像是自然石林中一块怪石的棱角,只顾展露自己的嶙峋独特的石头,就会因为不考虑为其他石头留一段距离,而互相被对方的锋芒所伤。因此要真正做到尊重别人,就要给对方预留可自由活动的空间;即使对方贸然越界或过于紧逼,在自我捍卫的同时也要记得给对方留余地,这样做其实也同时给自己留了余地。
图片源于微博给别人预留空间也就是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这样才能建立并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当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的同时,我们也有权利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因此一个人不能希望通过“教导”或“要求”的方式,让另一个人放弃自己原来坚持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转而去接受另外一套。虽然“教导”和“要求”是几乎无效的尝试,然而可以“引导”——像修渠引水一样,引导对方学习,并“引发”对方自愿行动的动机。不强迫别人跟随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别人便不会抗拒,这跟治水得靠疏通引流、不能硬拦硬堵是一个道理。别人不产生抗拒,便会自然地接受引导,生发好的动机。
微博插图但凡事过犹不及。千万记住,好的动机只能成为一个人去做某事的原因,但是不能成为他控制别人,或使事情都恰如他意的借口和理由。当一个人的动机过于强烈和激进,促使其产生超出“限度”的行为,这时动机就成了狐假虎威的“正当”理由。然而这个“限度”,这个能巧妙地使一切保持平衡运转的“度”,非常不好把握。每一个人在其一生中,经常因把握不好不同事情的“度”而失去平衡,使自己连同他人陷于困境。准确地说,从来没有坏的、错误的、负面的动机。只能说,动机引发的行为与当时情境不协调,这种行为在当时情况下不合适、没效果。为什么这么说呢?
微博插图因为,每一个人做任何事都是为满足自己的一些深层需要。而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是经由其潜意识挑选出来的,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即最适“度”的做法。因此,每个行为的背后,都必有其正面动机;然而动机位于人的潜意识中,很多人连自己的内在动机都无法辨别,更别说认识到由动机引发的言行打破了某个平衡。不具备这份认识的话,对于自己的言行,就不能自发地做出调整。对他人的言行来说也是如此—只有发现、了解和接受了一个人的正面动机,才容易引导他改变自己的行为。要相信没有人会怀着陷自己于不利的动机而去做某件事,这是自古以来由生物基因控制的趋利避害本能所决定的。
因此所有问题都出自对于“平衡”和“度”的把握。不管是留白与灌输,尊重与控制,还是动机与借口,都在一念之间,转念成神,转念入魔。所以事实就是,我们只能自己帮助自己,自己救赎自己——重新找到平衡的感觉,拥有能够把握好某一事物的度的经验与心得,转念,发现自我与世界彼此呈镜像映射,在内心深处询问并找到最合适的答案……这些都是最适合自己的、仅自己能赋予自己的修复和疗愈。
莫奈的朦胧海岸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想什么?想要的是什么?真正想实现的是什么?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怎样思考?怎样不加批判、保持觉察?思考与行动如何平衡互补?关于自身一切的运化和变易,全然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永远不能控制和扭转别人,但我们能控制和改变自己——行为也好,心境也罢。因为我们能够进入自己内心深处与自己对话,自己即神明。我们能给心戴上有色眼镜和枷锁,也可以给心安上琴弦和翅膀——我们有能力替自己制造出困扰,也有能力替自己消除困扰。对于自己,我们有全然自主的选择权;我们与自己互为主宰,我们是自己的神,神是我们的信仰。
莫奈的微光远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