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专栏编辑:文言明语
推荐语:大巴山的景色无论用多少笔墨都无法把它写完,大巴山里的人,无论用什么样的赞美都不为过,的确不想离开,让我们下次相见,请品读作者大巴山之行。理事会乡村专栏推荐。
大巴山的山山水水美如画,大巴山的人儿纯洁又真诚。
万源的鱼泉山我去过四次,可山的深处,河流上游的蒿坝,总让我们望而却步,两山对峙,道路崎岖狭窄,有些地方的石头悬吊吊的,总感觉要掉下来一般。但蒿坝那一望无际漂亮的向日葵,那原生态的高山峻岭又强烈地吸引着我们。终于第五次,也就是今年的夏季,我们不管不顾地进去了,此行是要去河流发源地,作协一个网名叫巴山背二哥的家里。
从鱼泉山进去,车车开了大约10多分钟的样子,峡谷走完,两山相对的距离已经很远了。眼前是宽阔的平坝,高山盈盈,苍翠碧绿,底色是深绿色,上面相得益彰点缀嫩绿,黄色,红色;山下是潺潺流动的溪水,叮叮咚咚欢快极了;坝中是绿油油成片成片的玉米地,已没有大片大片向日葵,零零星星点缀其间,煞是好看;坝中还有一些新农村民居,镶嵌在绿色的世界中,多么美好的画面,真是世外桃源啦,美了醉了。
我有点想下车来走走,但巴山背二哥的家里还在里面,好吧,大山深处应该是更加吸引人的。车车一路颠簸,终于看到背二哥家里的房子,房屋后面是威峨的大山,前面就是宽宽的蒿坝,院坝旁边又是淙淙流动的小溪。院坝前有梨树,李子树,桃树,板栗树,核桃树等等,还有一些花花,蔬菜等,一派浓郁的乡村景象。这就是很多人向往的生活环境,"我有一处家园,房前屋后栽满鲜花,水果树,还有可以自由栽种蔬菜的自留地。"
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房屋右边那座人造景观,虽然不太喜欢城市里的人造景观,但在这淳朴的大山里,却显得别有韵味,体现了主人的风雅情趣与善于思考的习惯。这是由花台,石水缸组成,水一直在流动,类似于园林一样的景观,不过感觉又有一些不同,这个景观充满野趣,花台里种了一株高山杜鹃,里面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花;水缸里的水,是用管子引的山泉水进来,注入池中,然后水缸接近口处,又开一小孔,水从这里流出来,供人方便使用;池里有几条鱼,自由自在游来游去,应该是这条河的淡水鱼吧。
车车快到院坝,就见一小孩热情地来迎接。小孩子不过7,8岁的样子,不过他的一招一式俨然就是一个小大人,与城市里的娇娇孩子形成极大反差。他指挥司机如何倒车,待车停稳当之后,他马上跑到屋里端板凳到院坝,招呼大家休息,又是倒茶水为大家接风洗尘。
我们看时间还早,差不多才10:30,大家一致想法,想去溪边耍耍水,看看风景。这期间他的父亲背二哥出来热情招呼了一下,然后还是由小大人带领我们玩耍。
小大人带领我们去溯溪,他在前面一马当先,一会儿从这块石头跳到那块石头,来回穿梭,身轻如燕。遇到危险的地方,马上停下来,指导大家安全渡过,"小心小心啰,这块石头太滑,这个位置容易把脚卡起……"男的倒没有什么,随便乱踩水,在河里寻找螃蟹。在一个略为深潭 处旁边,看到一个小螃蟹,高兴得不得了,惊抓抓地吼着,螃蟹螃蟹,小朋友一听,马上捉起来让他们玩。
暗香与笑笑在后面拍照,拍抖音,嘻嘻哈哈,玩得不亦乐乎。我与小朋友和其他两个男生,继续溯溪而上,我想看到溪水的源头。又走了一段,前面无法通行,溪水被前些天下雨,塌方下来的泥土石块截流了。当然还可以走上面小路上山,在万源大山里住过的张哥说,不用上了,差不多就这样。我说,我要去找这条溪水的源头。张哥说:"在花萼山那顶顶,可能你还要爬几个小时,看到了还不是就那样。这整片山属于花萼山,这里小地名叫蒿坝。"
看样子都不想爬山了,那好吧。从上面小路折返回去,小朋友指着山旁用竹杆接出水的地方道:"你们看,那里有一个寒冰洞,冬天的时候,就结上冰淋,要几个月呢,直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才这样流水,那是山泉水,味道挺好的呀"。那边杂草丛生,也不好走路,大家就没有走近看。
路边还有野生的百合,有黄色的,花儿娇艳无比;傍山那里还有一朵白色的,我更喜欢那白白的百合花,纯洁无瑕,在周围众多绿的陪衬下圣洁无比,是那样清新脱俗,犹如花中仙子。
回到院坝,就见背二哥端着碗在寻找我们。见到我们高兴地说:"快把手洗了,来吃腊肉,刚煮出来的。"一边说一边挑出腊肉等待我们。我们就着水缸边流出来的水把手洗了,一个个乐呵呵地接过背二哥递过来的腊肉吃开了,背二哥在旁边开心得嘴都合不拢,嘴里说着:"其实腊肉就是要刚煮出来的,切起就吃,那才叫香",边说还边继续跟大家夹肉,大家分别吃了两块或者三块。
刚煮好的腊肉切起确实充满诱惑,色香味俱全,诱人的香味扑面而来。兼肥搭瘦,透过光线,肥得晶莹剔透,油亮油亮的,瘦肉粉红粉红的,组合在一起,完美地馋出你的口水,垂涎三尺呀!
吃过几块腊肉,大家又开心去玩。院坝的左边门前的矮平台上,放着各种农具,背篓,簸箕,锄头,镰刀,背夹,那真是一应俱全。我们最感兴趣的是那个背篓,上大下小,俨然一个大喇叭。女人们背起背篓拍照,也不怕把衣服划了,回家才发现衣服上滑了几道线。我们一直很疑惑,为什么这巴山的背篓要做成这个形式呢,上大下小。有点懂农活的张哥说:"这上坡下坡的,好辛苦嘛,那是为了减轻重量,这也体现了巴山人民的智慧。不是还有巴山背二哥这个歌词吗!就是说的背二哥们用这样的背篓背东西。"
下面摘录来这个歌词
巴山背二哥
巴山背二哥
巴山那个好儿郎
好儿郎
巴山那个背二哥
力气大
墩墩犊犊喂脚杆粗又壮
背二哥
先爬老鹰崖
又过青石冈
春来去成都
秋后上北京
擦到悬崖走
爬到坡坡上
累了一杆烟
渴了喝二两
一起奔小康
小朋友太热情,这么小如此懂人情世故,想方设法让我们高兴。又拿出他的弹枪与陀螺叫我们玩。这两样,小时候我都玩过,只是技术不好,没有男生玩得好!不过见到儿时的所谓玩具,还是蛮高兴的,尤其是陀螺更喜欢,玩了好大一会儿,技术比较生疏,小朋友就告诉我,先将陀螺在地上转起来,不要动作太快,要一下一下慢慢地抽动绳鞭,受力均衡。如果太快掌握不到节奏,会很快死掉,停下来的。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技术进步了不少。
最有趣的是我们在玩陀螺的时候,小猫猫也来凑热闹,它就在旁边跳来跳去的,待一停下来,它马上就来拔拉手中的绳鞭。于是我们就便陪它玩,一会儿把绳递到它的跟前,待到它抓住的时候,就把它提起来,它便喵呜喵呜地叫,一会儿巴不住了,马上掉下来,又重新来,它又把拉绳,我们操持着绳,一会儿进,一会儿,猫猫就像刚学习捉老鼠一样的,一进一退,太可爱了,偶尔它还在地上打滚,俨然撒娇一般。
12点钟,背二哥准时叫我们吃饭啦,满满的一大桌。香菇鸡肉,腊肉切片,腊肉炒红薯粉,香肠,盐菜炒肉丝,四季豆,红豆腐,烧辣椒色香味齐全,太诱人了。这些材料都是原生态的。
小朋友十分懂礼貌给我们每人盛一碗饭,然后很自然地双手递给我们。这应该与他们的家风有关,背二哥先给我们一人夹一块鸡肉,然后再给父母娃儿各夹一块鸡肉,再坐下来慢慢吃饭,慢慢聊天。
香菇鸡肉,是用柴火慢慢炖了2个小时,这种做法,一点不破坏原材料食品,煮的过程中香味飘满整个厨房。鸡肉是万源特有品种,地地道道的黑土鸡,味道芳香浓郁,肉质绵软紧实,有弹性,有嚼劲;香菇是背二哥在山里寻的山货,没有一点污染,营养丰富得很。
腊肉是自己家喂养的猪猪,吃的是红薯,玉米这些熟食;蔬菜也是自己家种的。
最喜那个烧辣椒,把火钳洗干净,夹起辣椒在柴火上烧熟,然后把辣椒放在捣蒜的钵钵里,再加点盐,加一些野山胡椒,一起捣烂。这个很下饭,味道巴实得很。
一天下来,都不想离开了。大山里的人太淳朴热情,大山里的菜原汁原味,太好吃了。期待下一次再来。
朋友们,如果有闲暇时光,不仿去乡村走走,蛮有意思的,生活充满阳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