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二月)阅读的最后两本书都是莫迪亚诺的作品——《狗样的春天》和《废墟的花朵》。
《狗样的春天》——也是2019年阅读的第16本书。
这本书吸引我的是它的名字,但翻开后却发现真是tm难读……
1964年的春天,“我”认识了摄影师冉森。我们两人有过短暂的友谊,之后他突然失踪了,有人说他去了墨西哥,带着所有的照片,没有留下一点存在过的痕迹。30年后,偶然发现的一张照片又勾连起那些尘封的往事。
《狗样的春天》和《废墟的花朵》两本书篇幅都很短,充其量只能算是中篇小说。不过篇幅和文章易读性可不一定成正比……
这两部小说都非常晦涩,而且在莫迪亚诺的创作生涯中也不能算作重要作品,如果不了解莫迪亚诺,不建议阅读。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 1945— ),是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的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莫迪亚诺)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
作为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作品的中译本,似乎是陆续出齐了,而且个别译本出了很多版。
作为中译本收官之作出版的《在记忆中流亡》,是一个包含《狗样的春天》和《废墟的花朵》两部小说的套装。
这一大段文字来自于王小波的《万寿寺》的开头。
也是因为这本《万寿寺》我才知道有一个叫莫迪阿诺(莫迪亚诺)的作家有一本叫《暗店街》的书。
2014年莫迪亚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看到新闻后有种见到老朋友的感觉——“这不就是当年王小波书上写的那个人吗?”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引用这首蹩脚的诗,大概知识因为这首诗是这本《狗样的春天》的开篇题词,或者因为这个充满现代朋克气质的书名和这首诗都提到了“狗”。
1964年的春天,“我”认识了摄影师冉森。我们两人有过短暂的友谊,之后他突然失踪了,有人说他去了墨西哥,带着所有的照片,没有留下一点存在过的痕迹。30年后,偶然发现的一张照片又勾连起那些尘封的往事。
其实,“我”并不知道冉森是谁。他有没有参加过二战?他真的是罗伯特•卡帕 的朋友?他为什么要离开法国,再无音讯?“我”回忆起当年整理的那些照片,想从光与影的定格中找寻他的蛛丝马迹。为什么“我”突然有了这份冲动?仅仅是因为1992年的春天和1964年的一样糟糕?那狗样的春天……
——以上就是封底的介绍文字,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全部都剧透完了。
这是我第一次阅读莫迪亚诺的书(王小波安利的《暗店街》我也没读过),倍感不适。
读第一遍的时候完全是蒙圈的,还好看了「译后记」,也多亏了这篇「译后记」,才稍微有点明白。
蘸着这篇「译后记」我又重新读了一遍,稍微能跟上了作者的节拍了。估计译者也觉得理解这本书有点难度,才整理写成「译后记」降低读者的阅读难度。
大多数的读者都喜欢有头有尾、事件清晰的故事。但是不管是这本《狗样的春天》还是下一本《废墟的花朵》,与故事的完整、清晰完全南辕北辙。
就这本《狗样的春天》来说,整本书就是单纯的“回忆”,回忆一个基本没什么“故事性”的与摄影师的交集的种种片段。有时候彷佛胡言乱语搬,有时候又彷佛掉入回忆“黑洞”。
是不是想到了另一个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和他的《追忆似水年华》?
《狗样的春天》和《废墟的花朵》这两本打包成《在记忆中流亡》这个套装一起出版。
出版前有消息说这个套装里有“彩蛋”
——原来“彩蛋”就是附赠了6张卡帕的摄影作品明信片。
为什么是卡帕?大概就是因为他的名字在《狗样的春天》里客串了下……
对于莫迪亚诺和他的作品,我还是陌生了。
莫迪亚诺的作品深深打上了他个人的烙印,独特的风格和魅力。这种魅力也是把双刃剑——很多读者接受不了这种风格。因此在莫迪亚诺的作品在豆瓣中的评分都很低。
作为少年时期曾自诩王小波门下走狗的我,第一次阅读完莫迪亚诺的作品,还是能感受到王小波的写作风格受他影响颇深。
因此我还是很能接受莫迪亚诺的这种非常“自我”的风格的——但是听前辈说莫迪亚诺的作品还是得从《暗店街》开始读。
理所当然的,《暗店街》加入了我近期的阅读书单了。
当然,下一篇读书笔记还得是这个套装的另一本书——《莫迪亚诺的独家记忆(二)——<废墟的花朵>》
End
微信公众号ID :Dove_booklis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