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统列传(一)
梁统
梁统字仲宁,安定郡乌氏县人,他的先祖是晋国大夫梁益耳。梁统的高祖父叫做梁子都字子桥,从河东迁居到北地,梁子都因为有千万资财迁居到茂陵,在汉哀帝和汉平帝末年,又返回安定居住。
梁统性格刚毅,喜欢法律,开始在州郡中任职。24年,刘玄征召他增补为中郎将,派他安抚凉州,封为酒泉太守。随后刘玄败亡,赤眉军攻入长安,梁统和窦融以及其他各郡守起兵保卫,谋划拥立统帅。开始按照位次排列,大家一起推举梁统。
梁统坚决推辞说:“当年陈婴不肯接受封号为王,是因为有老母亲劝阻。现在梁统我内有尊亲,又德薄力寡,确实不足以担任这个位置。”
于是大家一起推举窦融为河西大将军,梁统改任武威大守,他行政严猛,其威势达到邻郡。
29年,梁统筹划派出使者,跟随窦融的长史刘钧到刘秀的皇宫中贡献,并希望亲自去刘秀的临时办场所,刘秀诏令封梁统为宣德将军。
33年夏天,刘秀亲征隗嚣,梁统和窦融等人率兵迎接。隗嚣败亡后,刘秀封梁统为成义侯,他的同母哥哥梁巡、堂弟梁腾一起都封为关内侯,封梁腾为酒泉典农部尉,让他们全部返回河西。
36年,梁统和窦融等人一起到达京师洛阳,以列侯的身份奉朝参政,刘秀改封梁统为高山侯,封为太中大夫,封梁统的四个儿子都为郎官。
梁统在朝廷时,多次上书陈述政务,认为法令责罚太轻,导致下面的奸邪不能控制,应当加重刑罚,以遵守旧的做法。他就此上书说:
臣私下里看到孝元、孝哀二帝从轻处决的死刑囚犯,共计一百二十三件,亲手杀人的减死一等。从此以后,这些都成为经常性标准,所以人们更容易触犯法律,官吏也更容易杀人。
臣听说过立君的大道,仁义为主,仁者爱人,义者政理,爱人以除掉残暴为要务,理政以去乱为本心。刑罚在于适中,不能只用规劝,所以五帝有流、殛(杀死)、放、杀的诛罚,三王时期有大辟、刻画肌肤的刑罚。所以孔子说“仁者必有勇”,又说道:“理财正辞,禁民为非叫做义。”高祖皇帝受命诛灭暴虐,平荡天下,约令定律,程度非常相宜。孝文皇帝宽惠柔和,遭遇太平盛世,只是除掉肉刑、连坐的法令,其他仍然依照旧的制度,没有什么大的变革。孝武皇帝正值中国隆盛之时,财力有余,征伐远方,多次兴起征伐,豪杰狡猾禁忌,奸吏肆意玩弄法律,所以才加重首犯和隐藏不报的科条,对胁从者也都加重处罚,以打击结成朋党,惩罚窝藏罪犯。孝宣皇帝聪明正直,总御海内,臣下遵奉大法,没有什么失误,所以遵循先前法典,天下得到有效治理。到孝哀、孝平皇帝继位后,因为在位时间太短,决断案件不多,丞相王嘉轻易穿凿,删除先帝的旧约成律,几年之间,共决断了一百多件案件,有的很不符合情理,有的不能满足百姓之心。臣谨表奏其中有害的地方陈述在前面。
臣想到陛下品德高尚,因地制宜,拨乱反正,功勋超过周文王和周武王,品德和高祖皇帝相通,确实不应当遵循末世衰微的做法。陛下进行明察,考量得失,宣示诏令有关部门,选择其中有益的内容,确定为不变的经典,施用于后世无穷的法律,这是天下人的大幸。
刘秀把这事交给三公、廷尉商议,他们都认为严刑竣法不是明王的急务,并且已经施行日久,不是一天两天能更改的。梁统所建议的事项,不应当采纳。
梁统又上书说:“有关部门认为臣今天所提的建议不能施行。回想臣的奏报,并非是说要施行严刑。臣私下看到高祖皇帝以后,直到孝宣皇帝,其所施行的政策,大多符合经传。现在的事情参照过去的做法,遵循以前的经典,事情并不难改变。所以臣忍不住想法,希望能得以召见,以便面对尚书等近臣,口述我所讲的要点。”
刘秀诏令尚书具体询问,梁统回答说:
听说过圣帝明王制定刑罚制度,就是帝尧、帝舜那样的盛世,还是诛杀了四凶。《诗经》中说:“天讨有罪,五种刑罚有五种用处。”又说道:“要把百姓置于刑罚之中。”孔子说:“刑罚不恰当,就会让人手足无措。”适中这句话,是说刑罚要不轻不重。《春秋》中记载的诛杀,不回避亲戚,这是用来防患救乱的,是为了保全百姓安全的,怎么说没有仁爱恩义呢?这是用来杜绝残暴贼寇的办法啊!
自从高祖皇帝建立国家,直到孝宣皇帝,都是君明臣忠,谋略深远,仍然遵循旧的典章制度,不敢轻易改革,海内称赞为天下大治,所决断的案件增加很少。到了初元、建平年间,所减少的刑罚共计一百多条,但盗贼逐步增加,每年达到上万人。近年来三辅地区盗贼纵横,一批批兴起,甚至于烧毁茂陵,一直殃及未央宫。后来陇西、北地、西河的贼寇,越过州郡进攻,远隔万里交结。他们攻占夺取国家府库中的兵器,劫掠官吏百姓,虽然诏书征讨捕剿,仍然连续几年没有成效。这时天下没有大的战乱,百姓平安,暴徒依然狂妄如此,这都是因为刑罚很不适中,愚昧的百姓容易触犯造成的。
从以上来看,刑罚太轻反而易生大患,恩惠施加给奸邪,肯定会伤害良善之人。所以臣梁统希望陛下采纳当年贤臣孔光和师丹等人的同类建议。
奏议上报后,随后被压下,没有上报给刘秀。
梁统后来出京担任九江太守,定封为陵乡侯。梁统在郡中很有政绩,官吏百姓都畏惧喜爱他。梁统最后在官位上去世,由他的儿子梁松承袭爵位。
法学家梁统黄其军
作于2022年11月25日(古历壬寅年十一月初二)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