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即合理。
如今,提前消费,借贷消费,透支消费等消费方式已经在年轻群体当中普及化了。
根据央行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高达880.98亿元,环比增长16.43%,而在2010年,这个数据是76.89亿元,8年翻了11倍。
而参照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发布的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数据显示18-34岁的年轻人,平均月储蓄只有1339元。
2018年初,清华大学发布了《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其中显示,29岁以下的年轻人成为中国消费信贷主体,其中绝大部分人月收入5000元以下。
另外,大量信息表明,90后的平均负债额高达十几万之多。
也就是说,现在的年轻人是看似光鲜新潮,穿名牌、下馆子、买最新款手机、热衷网上购物......但他们实际上是很“穷”的,从金钱的角度看,很多人都是月光族和负资产生活。
于是有人就忧心忡忡地表示,“救救这代年轻人”,要教育、引导年轻人学会储蓄和适度消费。
而年轻人呢,纷纷表示不需要听这些“老人家”的意见。
同事小李是1993年的,参加工作差不多三年了,但基本上没有多少存款。
按她的说法,工作前五年根本不考虑怎么攒钱的事情,她现在的任务就是享受现在,体验生活。
看她的生活动态就知道她不大可能存下钱来,平常在公司都是叫外卖,几乎每天都要出去就餐,每周都要去看电影,每年都至少出去旅行一两次,而且小李在多个电商平台的积分都要比我们这些80后高好几倍。
所以,在这个三四线城市,月薪5000+的小李依然是个“月光族”,另外她还开通了十几家银行的信用卡,据说还有多家消费现金贷被她用来周转。
几乎每个月领到的薪水都用来还账了,因为花呗等账期和发薪日要差几天,多个同事都给小李提供过“江湖救急”。
每到这个时候,小李就都是吃食堂,也基本不在外面吃饭,嘴里还念叨要“剁手”,不能在这样“腐败”下去了......
可是下个月,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只有花出去的钱才是自己的钱。
这句话,或者说这种消费理念,可以代表大部分小李这种年轻人的消费观。
他们根本不担心未来,最主要的缘由是他们极度相信自己的前途。
事实上,在这个物质过剩、信息发达的时代,他们这样的行为逻辑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什么叫“活在当下”,在年轻人心里,当下的快活就是“活在当下”,于是反正有大把的时光,何不潇洒走一回。
年轻,是他们的优势,也是他们的底气所在。
而基本上每个时代,老一辈的人都会看不惯下一代的年轻人,认为他们轻佻肤浅,不思进取,没出息,不负责任,无药可救。
但是,时代的主角就是年轻人。
存在即合理,既然寅吃卯粮的消费方式,事实上成为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再怎么扼腕叹息、看不惯,谁又能够阻挡、制止这种潮流?
谁也做不到。
事物都是有利必有弊,消费主义观念横行,超前消费对当下满足的助力,肯定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在许多人看来,过度消费是套在脖子上的枷锁,可在年轻人来说,这是一种对生活质量灵活变通的提高。
如果让年轻人接受以前人们那种节衣缩食、紧巴巴地攒钱储蓄的方式,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有需求,自然会有市场。
一边有强烈的消费欲望,一边又没有足够的金钱支出,于是花呗、白条、现金贷等消费金融应运而生。
产能、商品大量过剩,人们又有强烈的消费意愿,市场也需要刺激消费,再加上生活预期较好,于是提前消费的方式必然会产生,而从结果来看,这种方式还算是积极的,它一方面解决了物质的浪费,一方面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美国工业革命时期,一家缝纫机公司的市场总监突然想到一个绝妙的点子:为了扩大产品的销量,提高利润,可以为那些无法一次性支付缝纫机的家庭提供分期付款服务,首付5美元,然后每月支付3美元,用16个月付清机器款和贷款利息。
结果他们一家公司的缝纫机销量就超过了其他缝纫机公司销量的总和。
现在的房子、车子销售,都是学的这种分期付款的方式,它一方面让消费者提前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一方面也提高了自己的利润,而且还拉动了经济增长。
如果把个人看成一个企业的话,企业既然可以从银行贷款,利用银行的资金来运转企业的发展,那么个人也可以使用外来资金来促进自己的进步。
当然,企业的前提是要保证负债率在安全线以下,企业的经营利润才是信贷的根本抵押,个人也是如此,光相信自己的前途还不行,你还要实际做到自己赚钱能力的提高。
在社会上看,一般来说,那些懂得利用外界资源的人通常更容易获得财富上的成功,风险是有,失败的例子也很多,但在总量上说,成功的还是占到了大多数。
时代在飞速发展,到2019年,1997年出生的大学生都要开始杀入社会、参加工作了。
80后还算相对传统,但90后,特别是95后的年轻人,是不推崇什么延迟满足的,他们认为,有钱就花掉才算是自己的,而没钱去借就是了,这样的年轻人有多少呢:90后有1.74亿人,00后有1.47亿人,加起来基本和80后持平。
以这一代年轻人所受到的品牌与商品教育,他们对消费、对生活的认知绝对不会和老一辈的人在一个维度上。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在“双十一”当天全国网络零售成交额突破3000亿元,其中80后、90后年轻消费群体占比超过70%,是消费的主力军。
这个世界已经变了,不管商家、品牌和商品,还是企业和社会,都是必须围绕年轻人的趋势去行动才有前途可言。
人生有个大大的错位和难题:想要的时候往往是得不到,而往往是在不能享受的时候得到期盼的东西。
牙齿掉光了,不想吃喝了,也拥有了一桌子的珍馐佳肴;人老了,也有钱了,但却失去了消费的欲望和能力。
从这个层面来看,现在被讨伐的提前消费,相对上一代人,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让这一代年轻人拥有了更高的生活质量。
年轻人永远不会没有未来,只有最顽固的保守主义者才会认为年轻人没有了翻身之地。
对那些倡导提前消费的年轻人来说,真正重要的是管理好自己的信用和进步空间,把握好人生的节奏,少加一些杠杆,不要过度透支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