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读书哲思
从《灿烂千阳》谈:思想之远,困于危城

从《灿烂千阳》谈:思想之远,困于危城

作者: 雪莱君 | 来源:发表于2019-05-26 20:51 被阅读48次

    “你理想生活是什么样的?”

    “找个自己的爱的人,生个聪明可爱的孩子,无所忧虑,快乐惬意的过一生。”

    “……有点平淡,该激情一点,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甭说不敢想,把你丢去二千年前,你敢相信将来的人会在天上飞,相隔万里之遥能够无缝对话?这些还不是因为有人敢想。”

    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思想决定着理想生活的高度,哪怕有人吐槽,我也始终将此作为我的座右铭,用来激励自己。

    直到看完胡塞尼的《灿烂千阳》,我才深刻的意识到这话为何不够有力,倒是可以加个“某些时候”用来弥补话语中的不足,却很难再给人以充足的动力。

    从《灿烂千阳》谈:思想之远,困于危城

    不幸的传承——错误的思想教育造成的错误人生

    故事的第一个主人公叫做玛丽雅姆。

    父亲是当地富商,叫扎里勒,母亲娜娜是父亲的仆人,男主人,女仆人,无法跨越的身份鸿沟早已昭示出二人之间的结局注定不会和谐。

    书中没有描写二人究竟是谁主动,只说后来扎里勒将一切归咎到娜娜的身上,并且为了维安抚自己的姻亲以及维护自己的形象,将已经怀孕的是娜娜赶了出去。

    娜娜对此怨愤,可从偶尔显露出的她对扎里勒的态度,可以窥见,恐怕也不完全是扎里勒的错。

    但是懦弱又没有担当,致使玛丽雅姆以一个私生女的身份作为人生的开端;并且盲目的夸大自己英伟的父亲形象,让玛丽雅姆信以为真,使得她在十五岁时,以一种决绝的态度去找他,致使娜娜离世,一定是他的错。

    即便,他在当初也许仅仅是出于对于自己这个流落在外的女儿的一种愧疚心里,想要弥补。

    第二个不得不说的对玛丽雅姆影响甚大之人就是娜娜。

    两岁丧母,婚礼前突发癫痫被抛弃,后又被扣上勾引男主人的恶名未婚先孕,在这样的情况下,唯一能够让她依仗的父亲还抛下了她,不幸的命运造就了娜娜偏执又消极的性格。

    她又将世界予以她的所有苦痛造成的这种消极思想,统统灌输给玛丽雅姆,不许她上学,把自己用来对抗这世界的绝望态度当做真理一般告诉她,她唯一需要学会的就只有忍耐。

    在扎里勒以温柔的态度面对玛丽雅姆,描绘一切美好时,她又如同仙人掌一般,决绝刻薄的戳破所有美好的幻象。

    尖酸刻薄的真相和勾画出的美好虚伪相对比,纵使成人偶尔也会失去心智,何况意识懵懂的稚童,玛丽雅姆愿意相信扎里勒,决定去找扎里勒,并不意外。

    之后娜娜自杀,玛丽雅姆绝望之下顺从扎里勒三位妻子的意愿嫁给了拉希德。

    短暂的安然生活在玛丽雅姆接连失去几个孩子之后到达终点,拉希德本性毕露以暴力相待,玛丽雅姆并未有过要反抗的意向,意味着她的将来十有八九会一直这样度过。

    读到此时,我对娜娜和扎里勒的埋怨到达顶峰,生出一种“我就知道会变成这样”的气恼情绪。

    如果扎里勒是个负责任的人,如果他不那么虚伪让玛丽雅姆一步走错,如果娜娜能够更加聪慧,不是告诉玛丽雅姆只要学会“忍耐”,如果娜娜可以更加温柔的教导,教她积极勇敢乐观向上,那么玛丽雅姆的人生又岂会如此悲惨?

    幸运不受掌控,幸福需要尽力探寻

    然后故事的另外一个主人公出现了,叫做莱拉。

    尽管母亲偶尔会因为两个远去参加战争的兄长对她关心不足,却有一个十分开明尽责的父亲,两个亲密玩伴,甚至还有一个青梅竹马的男朋友,亲情友情爱情无一缺失,受到的教育也引导着她走向一个正确的思想道路,人又漂亮活泼,她的人生是幸福的。

    不光童年生活跟玛丽雅姆云泥之别,在思想上更是差异甚大,正是那会我所想过的勇敢积极的形象。

    只是,战争无情,让莱拉失去了双亲和爱人,在这种时候得知自己腹中有了爱人塔里克的骨肉,为了生存,她同样嫁给了拉希德。

    这点实在是讽刺,玛丽雅姆和莱拉二人那么完全不同,宛如两个世界的人,竟然会在这里交遇。

    不过,即便是这样,莱拉依旧积极乐观的在为自己的生活努力。而彼时玛丽雅姆如行尸走肉,生活满目疮痍。

    莱拉不仅努力的经营着自己的人生,还在一次拉希德又对玛丽雅姆动手的时候,勇敢的冲上去制止。

    那一瞬间,我甚至能够想象得出,满身伤痕瑟缩在角落处的玛丽雅姆缓缓的抬起头,眼中的空洞绝望渐渐被震惊所取代,激动又复杂的看向莱拉的眼神。

    以雷霆万钧之势,在她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将压在她头顶上层层叠叠的阴云劈成两半,骤然照进来的光明可能让她有短暂的眩晕。

    玛丽雅姆想不到,在面对苦难的时候,女人也是可以反抗的;哪怕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作为一个女人还可以英勇的出头抱打不平;甚至这个冷酷无情的世界上一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竟然还可以给予她温暖。

    莱拉对于玛丽雅姆的救赎不止体现在她和女儿带给她的无限温情,在思想上也有转变。

    如果说第一次两个人的偷跑,是莱拉主导,玛丽雅姆不过是随从,那么之后莱拉生察尔迈伊时候,玛丽雅姆所做的虽然微小却也能够代表玛丽雅姆在面对困难时,终于勇敢的开始反抗。

    看吧,幸运无法掌控,幸福却可以去尽力探寻,即使是在同样糟糕的局面下,正确思想教育出来的人依旧积极勇敢正能量。

    苦难面前,众生皆无力

    而后,随着战争,所有人的生活都变得越来越艰难,有人家破人亡,有人流离失所,还有许多无辜的生命失去呼吸,哪怕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笔,也令人心痛不已。

    例如,那个仅仅出现过两句话篇幅,充满童真的妮洛法尔,与名字同时跃然脑海中的是她的倒立,以及她站起来,抹去头上沾着的头发,粗声粗气的问“你会吗?”数不清有多少这样鲜活的生命悄无声息的消失。

    甚至连拉希德那样的男人都能够说出“这个城市里有一半女人做梦都想嫁给我这样的人,我要肯娶她们,他们为我杀人也愿意。”这种荒诞不经却又是真实存在的话。

    后面塔利班的到来,以十分强硬的态度分别给男人和女人规定了很多变态法律,给女人规定的尤其变态,不能上学,不能上班,甚至不能和男人对视,不能大笑,出去必须要有男人陪伴……

    于是,所有人的面目渐渐被模糊的同化成一个人——被战争荼毒的可怜之人。

    而女性又可以在这个分类中更加细化的填上一个标签——毫无人权的社会最底层人物,就像是娜娜所说的,只能忍耐。

    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理念会影响一个人,而战争,会影响一群人。

    因为我们生长于和平中,不曾见过战争的残酷,理所当然的在勾画未来时也不必被苦痛的环境所束缚,这些是幸运,忆苦思甜,也该知道那种“思想之远,困于危城。”的心酸。

    灿烂千阳

    最后,玛丽雅姆以终止自己苦难的一生换得了莱拉的幸福,干旱结束了,战争停止了,民主政府上台了,学堂重新开了,平等和自由降临,一切犹如一千个太阳般发出灿烂的光芒。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

    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也许,这两句反过来也会不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灿烂千阳》谈:思想之远,困于危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fof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