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笺《太平广记 卷一六九 张鷟 》则是句"李公(李峤)有三戾,性好荣迁,憎人升进;性好文章,憎文才笔;性好贪浊,憎人受赂。”以为与钱易之《南部新书》丙略同,仿照《世说新语 品藻》卞望论郗鉴。并引《三国志 魏书 王朗传》则裴松之注引刘寔论王肃:“方于事也,而好下佞己,此一反也;性嗜荣贵,而不求苟合,此二反也;吝惜财物,而治身不秽,此三反也”。观二则,可知李峤之三反,为性格问题,是笑人无恨人有;而王肃为修养问题,知其短用其长。
李峤之误,在于性格偏执,自己不得者,别人亦不能得。张献忠屠川,是在其得之满洲入关,闯王自立之时。是时他明白自己得天下之机会少而又少,恶意顿生,有“与汝皆亡”之行为也。《三国演义》言曹操杀杨修,既是嫉妒其文才、反应速度皆过人也。细绎此类人物,盖有一定才华,可以办理一定层次之事情。然而,受限于己身之能力,有些事看似可以办到,然而不能尽善尽美。最明显之人物,当是宋之丁谓:真宗以丁谓参知政事,既副相,时寇准为中书门下平章事,既宰相也,共食,汤污寇准胡须,丁谓起而为之揩拂,寇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长官拂须耶?"丁谓恨,讚言除寇准相。然才能未及,旋去相位。蒋介石亦属于此类,教员评价曰:独裁无胆,民主无量;正是其心胸狭窄之确评。
王肃之修养,简言之,自我克制。乾隆朝讷亲为帝王之亲信,其府养有恶犬,下朝入其邸者,皆为此犬唬走,人称清廉。然而,其能力毕竟不逮,灭四川土司莎罗奔失败,为帝杀。其人当属于无自制力,借恶犬以保全名声也。另有曾国藩之自我克制,终成大业者。曾未中进士夜读,天欲晓,一梁上君子责曰:君所读吾其能诵也,可见其智力水平一般,不若小偷。后世人亦笑其伪君子,国丧纳妾等等。然其剿太平军,牢记“结呆寨,打呆仗”之原则,步步为营,终得南京。后头脑清醒,不为人劝自立所迷惑,自剪羽翼,裁去湘军,是真清醒之人。
其实,世间之原理,无非尔尔,人不能恪守者,私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