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日记(散记随笔)
一、把握分寸、知进退
把握分寸、知进退,敲出来只有几个字,但实践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
就譬如:看到有一部分有所作为的人,年纪轻轻就因为劳累过度、心力交瘁而早亡,你还能够那么淡定的奋力进取吗?还能够义无反顾的竭尽全力以赴吗?
别人的感受不知道实情,最起码,张丹丹可以坦诚的说:看到身边那些优秀而早亡的人,自己是没法淡定了,行动起来还是有所顾忌了。
毕竟,人生单行道,有去无回,不可重来。掂量掂量自己脚步的力度和朝向,已经成为前行的刚需。
![](https://img.haomeiwen.com/i5298497/9e615192e1c1711a.jpg)
二、街景一幕幕
2024元旦前后,C市,A小区某临街路口。
X商家,穿着黑色的羽绒服,三十岁左右,立在寒风中。他站立的正前方,是临时搭起来的一排木架,上面摆放着当季防寒服饰:棉衣、毛线衣、绒裤、棉袜、防风帽等等。而他的身后,是他装货物的车辆。
“来!看一看!厂家清仓啦,所有毛衣,XX元一件,物美价廉,买到就是赚到……”。
触景很容易使恶习复发。
张丹丹逛到这儿,购物瘾又犯了。
张丹丹:“老板!这毛衣您卖得这么便宜,您还有利润吗?”
以张丹丹惯有的思维:一件毛线衣出售XX元,这成本都不够啊!
X商家:“靠走量嘛,薄利多销。”
“我拿货的成本也低,厂家有两、三年的库存。其中有的厂家不做了,处理库存。”
X商家:“有好多件呐,我拿货的时候,也有跟他们讲价的。”
张丹丹心理犯嘀咕:“这个价出售,看来,生产厂家会亏得裤X都没有……”。
唉,生活不容易。
太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东家们的风光。而像这种亏xue本的买卖,东家们会跑到哪里去呜咽?
又有几个人能理解其中的辛酸呢?
张丹丹记得几个月以前,自己在隔壁小区的市场一个摊位上,花45元买了三件毛线衣,以自己对服装材料的了解,觉得确实还可以。当时心里没有把握的是:“这是不是旧衣服?”要不,怎么可能卖得这么便宜?
而这一次,张丹丹可以彻底排除这批衣服是旧衣物的想法。
因为张丹丹从X商家这买的绒裤,回去试穿的时候,发现裤子的扣眼都没有剪开,完全是新的。
它们真的如X商家所言:这些物品是厂家积压的库存。
市场里的这些现象,到底反映了一些啥状况呢?能够折射出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些蛛丝马迹吗?
张丹丹唯一确定的是:“生产厂家,这是赔到家了……”。
张丹丹隐隐约约感觉到的还有:也许,预售、定制是防止积压库存、同时预先回笼资金的一种市场运作策略,可以降低或者分散生产企业的运营风xian。
图文简书首发,尊重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