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故事谈情说爱
苏雪林:我们之间只有名分,没有情分

苏雪林:我们之间只有名分,没有情分

作者: 临溪为砚 | 来源:发表于2018-10-14 22:08 被阅读201次
苏雪林

文/临溪为砚

我出生那一年(1990年),镇上发生了一件大喜事!

一个公办女教师嫁给了我们当地第一个会开车的男人,在那个我父辈都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年代,“女教师”是人们一开口,就充满敬意的职业。再加 上她的丈夫,是一个还会修车的技术能人,在一帮农民中可谓是鹤立鸡群。

女方皮肤白皙,五官更是标致,不知情的人第一次看她,还以为是城里来五指不沾杨春水的大小姐。男方因为早早的告别了土地,肤色也很白,人高马大,模样端正。一时间,他们是全镇上下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对璧人”!

自我记事以来,常听母亲感慨:“这门当户对,还是有道理的!”

这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因为我放学回家,需要经过他们家的前坪,初二的某一个黄昏,我背着书包慢悠悠地走在砂石铺成的坪里。看见一群人围在他们家门前,好奇心驱使我也凑了过去,正巧看见那个男人坐在轮椅上,那个女人提着几袋行李,似乎打算出远门。

从大人们的七嘴八舌里,我模糊的听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男人在一个月前出了车祸,下半身瘫痪了,下半辈子只能坐轮椅。而女人却在这时候提出了离婚,这种“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做法,不仅招来了男方全家的讨伐,就连围观的街坊四邻也忍不住伸张正义。

“怎么能这样呢?你男人现在是最需要你的呀,你要是走了,他后半辈子就真的毁了!”

“对呀,人心不能太黑,将来要遭报应的!”

女人一直沉默着,冷冷淡淡地看着大家,好像是在等。等大家说累了,说倦了,就会寒了心给她让条脱离苦海的路来。谁知道,大家越说越起劲,一直到天黑义愤依然填膺。

终于,她开口了:“我遭什么报应,我行得正,坐得直,我怕什么?你们知道我这些年在他家过的什么日子吗?因为我没有生儿子,他们全家恨不得天天把我们娘俩轰出去,我要不是自己能赚钱,我和我的女儿都得饿死,你们别看他赚的多,我连一个子儿都没有用过。知道这次他为什么出车祸吗?人家在外面找了一个小三,那天上午小三让他回家跟我离婚,几个月没回来的人啊,一时激动就出了车祸,你们还要我照顾他后半生,他受得起吗?”

从头到尾她的语气都异常平静,似乎她的遭遇已经够惨了,不需要在用眼泪和声调增加说服力。她说完之后,哭闹不止的婆婆安静了,厉声大喝的丈夫沉默了,义愤填膺的人群默默的让出了一条道,一个小女孩走过来,牵着她的手,离开了我们的镇子。

再也没有回来过。

从那以后,我就明白了,所谓的“门当户对”,也可能是“当局者清,旁观者迷”!

正如苏雪林和张宝龄,在外人看来郎才女貌的一对佳人,实际上结婚三十几年,真正生活在一起的不到四年,此后两人都没有再婚,但也宁愿各自孤独终老,也不要彼此相伴。

这样的爱情,只有名分,没有情分。所以无论对方是贫穷或是疾病,没有爱情,他们只是一对陌生人,人对陌生人是没有道义和责任的

2.

苏雪林剧照

苏雪林,一八九七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浙江瑞安,她常常自嘲自己是半个浙江人。

她虽然出生在一个官僚之家,但她的童年并不美好,她祖母既能生养又蛮横专制,她母亲在家里的地位只相当于一个贴身丫鬟,她从小看着祖母如何刻薄母亲,又看着母亲如何含着泪逆来顺受,她对这不公平的一切恨之入骨。

她没有杨绛和冰心那样好的运气,在这样一个男尊女卑的家庭里,唯一偏爱的母亲连自己的主都做不了更别提为她做什么了。她看着自己一天一天长大,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她能预测到自己的命运,就是母亲的翻版。她不愿意这样没有尊严过一生,她要改变这命数,她要读书。

祖母当然第一个不同意,“女子无才便是德”,有了才华,谁还敢要?

苏雪林晚年回忆说:“愈遭压抑,我求学的热心更炽盛燃烧起来。当燃烧到白热点时,竟弄得不茶不饭,如醉如痴,独自跑到一个离家半里,名为‘水上’的树林里徘徊来去,几回都想跳下林中深涧自杀,若非母亲因对女儿的慈爱,战胜了对尊长的服从,携带我和堂妹至省城投考,则我这一条小命也许早已结束于水中了。”

七岁那年,她进了私塾,开始和男子一起学习《三字经》、《千字文》等。

她们全家迁居庆安之后,在一个叔叔的引荐下,她入读了当地一所基督教小学,这是她第一次接受正规教育,也开始接触外国文学,像《茶花女》,《基督山伯爵》都是她钟爱的小说。

此后,她申请到了公费入读了浙江当地的高中,读完之后,她祖母无论如何不让她再读书了,因为她已经到了适婚年龄。苏雪林在看到“北京高等女子师范本科生的名额不足,登报招插班生”的新闻之后,以死相逼才让祖母松了口,并且她承诺不拿家里一分钱。

毕业之后,苏雪林因为成绩优异,获得了留校任教的资格。

生活在现代社会我们,从小就获得了接受基本教育的资格,我们很难想象当年的苏雪林究竟要拿出多大的勇气和决心才能冲破封建的枷锁,改写自己的命运。不论后来,她在文坛上的评价如何,这份勇气和决心是让人刮目相看的。

生活给我们设置了重重关卡,不是为了让我知难而退,而是让我勇往直前,只要你不放弃,生命一定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3.

苏雪林

晚年的苏雪林曾说:

“我是只蝴蝶,恋爱应该是我全部的生命,偏偏我在这个上面仅余一页空白。”

我想说,如果她能拿出当年为了读书敢以死相逼的决心,来反抗这一段包办婚姻,以她的才华和容貌。她的爱情,虽不一定会羡煞旁人,但至少不会一页空白。

人生有时候是很难均衡的,某个地方春风得意,就会在其他地方差强人意。比如张爱玲在近代文坛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才女,可面对爱情她几次遇人不淑;再比如杨绛,有爱情有事业,可这一辈子也逃不过文革那一道坎儿。

苏雪林人生的坎儿,就在张宝龄这里。

张宝龄出生于一个五金商人家庭,他本人也是青年才俊,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回国之后又先后在多所名校任教。他虽从小家境殷实,可他过得一点儿也不好,他父母对他和弟弟,非打即骂,家庭氛围十分冷漠。

有传言说,他弟弟结婚与弟媳结婚之后,新娘哭诉着告诉婆婆,两人一直没有行夫妻之事,婆婆听了大为恼火,他弟弟竟然解释道:“父母从小就骂自己是头只吃不做的猪,一条不会叫的狗,何苦还生些小猪小狗惹人嫌恶。”

在这样家庭里的两兄弟,早就对家庭生活,婚姻生活充满了厌恶与恐惧。

苏雪林留法期间,曾经几次邀请张宝龄同游欧洲诸国,但是张宝龄都拒绝了。自尊心备受打击的苏雪林预感到这个人可能并不爱自己,那就不比强扭在一起了。于是她写信给母亲,希望由父亲做主取消了这门亲事。

可惜世事难料,那年秋天她母亲病危,临终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的终身大事,苏雪林无奈嫁给了张宝龄。

婚后,两人还是有过一段甜蜜的时光,张宝龄为了尽早融入妻子的生活,在一个月之内学会了浙江方言,也可谓颇为用心。

不久,张宝龄应聘到了东吴大学教建筑,苏雪林与丈夫一同居住在天赐庄一栋小洋楼。楼下有一个很大的花园,两个人闲来无事,就会种种花草,养养小鱼,偶尔两个人各捧一本书,添一杯茶,一边看书,一边看时间慢慢流逝,活得也是诗情画意。

就在这期间,苏雪林写出了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散文名著《绿天》。书中许多篇幅都是记录夫妻俩生活的点点滴滴。

一定是有很深很深的感触,才会把一个人,一座城,两双手写成一本书,然后发行出去,告诉这个世界,我们的爱情长什么样子。

那时一定爱得很深吧,每一字每一句都冒着粉红的气泡。

只可惜,这个世界最残忍的地方就是把最美的东西交到你们手里,在看着你们亲手摧毁它。

4.

张宝龄

他们其实是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一个沉闷少言,一个热情浪漫。

性格的祸根,一直就埋在柔情蜜意的湖底,起初两个人新婚燕尔,你侬我侬,谁也没有在意这个问题,可当激情变成常温,诗情画意排在柴米油盐之后,这些问题就像是按在水底下的海绵,一个一个浮出了水面。

那年中秋、夜风微凉,一轮明月高悬于空,苏雪林诗意盎然地说:“你看这月亮多圆啊!”

这时候,如果张能接一首咏月的诗,就正合苏雪林之意了,可他偏偏是个没有浪漫细胞的工科男,他瞥了一眼月亮,扫兴地说:“没我用圆规画的圆!”

其实,他们之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张宝龄一直希望找一个全心全意伺候他的旧式妇女,而苏雪林呢?她不仅不是体贴性子,就连青菜豆腐汤也不会做,两个人吵起来的时候,她甚至说:“我这只手,是拿笔的,不是拿锅铲的!”

张宝龄不知道,苏雪林从小看着全心全意伺候一家人的母亲,活得卑微如蝼蚁,被丈夫厌弃,被婆婆苛责,连自己孩子都保护不了。她怎么会愿意自己重蹈覆辙呢?她想要的是一个新女性的新生活——有自由,有理想,有未来!彻底摆脱柴米油盐。

苏雪林也不懂,在那样战战兢兢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张宝龄,有多么渴望找一个自己能够驾驭的女人,他看着妻子抛头露面内心有多么不安?他想要的是一份踏踏实实的安定,没有争吵,没有打骂,甚至连浪漫都不需要!

两个人都了解对方的过去,可谁也克服不了童年阴影的恐惧,谁都想改造对方,谁都怕重蹈覆辙,谁都怕自己的后半生活成自己最恐惧的样子。

原生家庭有时候不止决定了孩子童年,而是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因为原生家庭没有教过他们“如何去爱一个人”,他们自己又不愿意去学习,在这个方面两人都显得不够聪明。苏雪林爱浪漫,张宝龄不擅长,她难道不可以引导他吗?当他说出那句:“没我用圆规画的圆。”难道不可以撒个娇,把自己想要的答案告诉,他也许下一次就开窍了呢?

苏雪林不会做饭,难道两个人不能找保姆吗?又或者张宝龄可以自己到厨房对妻子说:“挺简单,我教你!”说不定,妻子就能感受到洗手作羹汤的乐趣呢?

夫妻相处哪有那么多情投意合,谁也不是谁肚子里的蛔虫,你不透露点风声,谁能每次都说到你心里去。如果想要对方更懂你,首先就要做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

5.

晚年的苏雪林

四年之后,他们成了永久分居的状态。

没有爱情,苏雪林将所有的心思都用来写作和投身革命事业,她一生笔耕不辍,写下了2000万字的作品。她在武汉大学执教期间,与凌叔华,袁昌英一起被称为:“珞珈山三杰”。

爱情失败了,她就把自己对爱情所有美好的幻想,和未完成的遗憾,都写进了书里。她的自传体小说《棘心》里,就像大量的篇幅,描写主人公对爱情的心驰神往。

她不喜欢鲁迅,用了半生的时间来骂他,有人说苏雪林想借鲁迅成名,也有人说她是想为恩师胡适报仇,更有人她是爱慕鲁迅因为没有得到对方的回应而恼羞成怒。众说纷纭,如今我们也无从考证,但有一点,苏雪林好胜心强,不服输是人尽皆知的。她与鲁迅之间,也许只是一时之气,而她偏偏有持之以恒的心和时间。

1952年,她去了台湾,在台湾省立师范学院担任教授,她再也没有见过张宝龄,两个人也都没有再婚,一弯浅浅的海峡拦住了他们最后一点儿复合的可能性。

有人说,既然没有爱情了,为什么不离婚呢?

因为苏雪林是一个基督教徒她不能离婚,也因为她从小缠足,她不想让另一个男人再看到她的耻辱,她生性好强,离婚就会证明一个女人的失败,她名气不小,不愿意成为世人的笑柄。

晚年的她,说自己很幸福。

“有一幢属于自己的居所,每天早起一杯牛奶,几片涂着奶油的面包。一个窗明几净的写作环境,晚上有个暖和的被窝,容我伸直身子睡觉,便其乐融融,哪来寂寞啊!”

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怎样生活的权利,外人看来的是非好坏,都不及切身的感受重要。爱情当然是一个好东西,它让你在苦行僧一般的人生长路上,多了一份扶持。

可有时候我们学不会去爱一个人,对方也不愿意学着爱我们,那就不要强求了。与其两人相互折磨,倒不如守着孤独,各自安好。

什么人能真正的为自己而活呢?就是无牵无挂的人,这一点来看,苏雪林是幸运的!

相关文章

  • 苏雪林:我们之间只有名分,没有情分

    文/临溪为砚 我出生那一年(1990年),镇上发生了一件大喜事! 一个公办女教师嫁给了我们当地第一个会开车的男人,...

  • 祭奠死去的三百六十五天

    林铭沧的2015有点迷 初恋 一场只有名分没有爱情的恋爱。 死亡 当生命...

  • 苏雪林

    摘抄吧,今天累残,实在没啥想说的。 摘抄: 第1章 苏雪林楚辞学的思想内涵与产生的背景 1.1 苏雪林楚辞学的思想...

  • 煮字疗饥

    董桥的散文随笔功力很深,文辞讲究。最近又看其文章,看到关于苏雪林那篇,被苏雪林~煮字疗饥~给惊着了。苏雪林是谁?以...

  • 关于苏州葑门内百步街苏雪林故居宅址的刍议

    1999年,102岁高龄的一代才女,文坛“常青树”苏雪林先生在台湾驾鹤西去。苏雪林原名苏梅,字雪林,笔名绿漪。民国...

  • 我们之间,没有分手,只有丧偶!

    网上有一个关于分手后还能不能做朋友的采访,回答无非就那三种: 1、分手后还是好朋友,一起出去玩之类的; 2、分手后...

  • 爱心唤醒问题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依据”,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思...

  • 爱一个人不需要名分

    婚姻是什么? 婚姻是爱情的名分。 梁思成与林徽因之间的,是婚姻,也是爱情。 金岳霖对林徽因,只是爱情,没有名分。 ...

  • 苏雪林《青春》片段

    苏雪林《青春》片段 不阴不晴的天气,乍寒乍暖的时令,一会儿是袭袭和风,一会儿是镑镑细雨,春是时哭时笑的,春是善于撒...

  • 我们之间,只有死别,没有生离。

    不曾想,原来,小哥哥,我们之间却只有死别,没有生离。 生、离、死、别,真的是让人肝肠寸断的四个字,道尽了爱情的悲欢...

网友评论

  • 丛铭:😍😍😍很多年前看过棘心,现在差不多都忘光了
    临溪为砚:@丛铭 这个女子很不一般
  • 洪一念:“性格的祸根,一直就埋在柔情蜜意的湖底”,这种感觉怎么这么熟悉!
    临溪为砚:有点儿像你
  • 临溪为砚:改变自己,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本文标题:苏雪林:我们之间只有名分,没有情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hn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