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历史有意思想法
为什么我们要研究历史?观大汉海昏侯展有感

为什么我们要研究历史?观大汉海昏侯展有感

作者: 微言大道 | 来源:发表于2019-07-12 22:28 被阅读3次

    我一直都很喜欢历史,对历史中的人物事件、礼仪习俗、文化娱乐、建筑器物、工艺技巧等方方面面都很感兴趣。

    我不能理解部分对历史毫无兴趣的人们,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个宝库呀,抛去科技因素,你生活中经历的所有人性、所有事情在历史中都能找到类似的案例,你习以为常的礼仪习俗,大多是经过历史打磨而流传下来的,真正是“太阳底下无新事”。最关键的是人性从来都没有变过,有伟大,有卑鄙,有大爱,有自私,有感动,有恐惧,因为历史中的样本足够多,所以各种可能性都发生过。

    可是,随着年岁的增长,经历的增多,特别是屡屡遇到毫无底线的人和事,各种挫败到怀疑人生,各种无可奈何,我开始渐渐怀疑喜欢历史这件事,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为什么我们要研究历史?是纯粹的爱好?找寻人类从何而来?还是另有原因和目的?

    我观历史,发现历史最大的规律就是没有规律可言,救国者可能被敬仰歌颂,也可能被抹黑围攻;窃国者可能成为王侯,也可能被株九族;普通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更加连浮萍都不如,有一万种幸福的人生,就有一万种痛苦的人生,肯定还有一万种平庸的人生。更复杂的是,随便单独拎出一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只有幸福,也不可能只有痛苦、平庸,这些幸福、痛苦、平庸的人生往往会交织纠缠在一起,发生在同一个人的身上。

    这个人,有可能是你,有可能是我,但我今天要说的,是西汉时期的海昏侯刘贺。

    在严重受到社会功利心态的影响下,又发现历史毫无规律可言,跟真实的人生一模一样,我不由得想到:既然我已经在经历狗血的人生了,喜欢历史又不能吃饱饭,何必还要多此一举去看去研究历史呢?

    直到我参观了大汉海昏侯展。

    百度百科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了海昏侯刘贺的一生: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生于昌邑(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西汉第九位皇帝(公元前74年7月18日—8月14日在位),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我来简要描绘一下刘贺的一生:

    公元前92年,生于昌邑;

    公元前88年,4岁,父亲去世;

    公元前86年,6岁,继承为昌邑王;

    公元前74年6月1日,18岁,登基为帝;

    同年6月27日被废为庶人,回到昌邑;

    公元前63年,29岁,被封为海昏侯,前往豫章郡海昏县(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就国;

    公元前59年,33岁,去世于海昏。

    这样的一生出现在我眼前,我首先注意到的是33,即刘贺去世的年龄,因为这正是我现在的年龄,面对有着这样跌宕起伏一生的“同龄人”,我很难会没有感触。

    现代人的平均寿命保守估计都可达70岁以上,按这个标准算(我们很难对平均寿命不到40岁的古代社会有切身体会,姑且按现代标准讨论),刘贺可说生命刚刚过了一半的时候,人生就戛然而止,身为帝王之家,壮年而逝,可见他的经历对他的打击有多大,对他的身体影响有多严重。

    逝世之时他会有什么遗憾吗?最后他是如何安排后事的呢?我不由得会问自己,如果我的人生只有33年,我会怎么过,很严峻的现实就是,按这样计算,我的人生可以按月甚至按日倒数了。

    如果真是这样,我会用一部分时间去探访分布在各地的亲朋好友,体验一下他们的日常生活,感受一下他们的平常情感,更新一下对他们现在状况的认知,好好道别。

    剩下的大部分时间,当然是用来陪伴我的家人,单纯的陪伴也好,一起去某地旅行也好,一起做些从未做过的事情也好,只要一起就好。

    只是一个年龄的数字,就让我认真思考了这么多我以前从来都不会思考的问题,我们一直以为生命很长,除了工作赚钱,追求名声地位,什么事情都可以留待以后再说,但其实生命很短,短到你都来不及握在手里就流逝了,短到连跟亲人说一句我爱你都来不及。所以,不管什么情况下,保重自己的身体,才是对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负责。

    从刘贺去世的年龄,不如说从历史中,我们轻易就能得出很多人生根本性的结论,什么才是人生中重要的事情。我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往往着相于外物(现代社会倡导的消费主义要负很大责任)而难以看清,但历史可以让我们超然于现实的种种桎梏,从另一个层面看待思考自己现在的生活。

    认清生活的本质,人生才能过得更加快乐而无憾,我认为,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作用之一。

    汉代的蘸料碟,带加热功能,保证蘸料入口都是温的

    其次吸引我的是他的身份的转变,从王子到王爷,再从王爷到皇帝,又从皇帝到庶人,最后从庶人到侯爷,他是如何对待命运给他摇出的各种骰子的?

    在已知的历史资料中,刘贺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庸皇帝,而且因为做了很多天怒人怨的事情,直接被霍光废除皇位。

    《汉书》里详细列举了刘贺在当皇帝的这27天里犯下的1127条罪状,平均算下来,他在坐上龙椅之后每天都要犯41种罪行,连睡梦中都在不停犯罪,堪称昏君中的战斗机。

    看到27和1127这两个数字,我们已经可以猜想到刘贺未必有记载的那么昏庸,而且短短27天连皇位都未必能坐热,怎么还有时间干那么多坏事?但他确凿是这场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无疑。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胜利者为了证明自己夺权行为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当然要极尽所能地抹黑搞臭失败者。

    海昏侯墓的发现和开掘,很大程度上为刘贺洗清了许多霍光强加在他身上的罪名。从出土的孔子衣镜、大量典籍等文物可知,霍光口中那个不敬先贤、不学无术的昏君,事实上是一个尊敬先贤、热爱读书的年轻人。再比如说,刘贺如果真是如此昏庸,他反而不可能这么快就被霍光废掉,霍光的目的就是扶植一个傀儡皇帝,自己做事实上的皇帝。正是由于刘贺年轻气盛,想尽快集中皇权,做出一番事业,犯了霍光的大忌,才会被霍光以非常手段废除了皇位。

    可悲!可叹!这又是一个过于着急的热血青年壮志未酬的悲剧故事。

    在人生最巅峰之时遭此大难后,我们可以看到,刘贺为了求生存,对施加在他身上的种种不公逆来顺受,作为皇族却做了整整11年的庶人,没有任何身份地位可言,他也丝毫没有表现出一点不满,就差对权力中心剖心明志了。最后他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通过了汉宣帝极其严酷的考验,得以再次封侯,为家族取得了一定的保障。

    这样一个懂得隐忍、审时度势的人会是一个昏庸的蠢才吗?

    从海昏侯墓出土的大量完整的乐器、乐俑、宴会用具等文物中,我对刘贺被废以后的生活和感受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那就是五个字:寄情于外物。在朝不保夕、随时可能人头落地的日子里,刘贺特别(也只能)钟情于器乐歌舞、宴会酒食,借此麻痹自我。这和现代人遭遇挫折,借酒消愁、沉迷于虚拟世界何其相似。

    通过这些出土文物,刘贺当年被废后的苦闷、微小谨慎、担惊受怕、放纵麻痹自我等感受得以第一次跨越两千年的时空,直击我们的心扉,原来我们可以如此深刻地体会到古人的情感。

    换句话说,人类的情感一直都是共通的,跟时间和空间无关。

    我由此发现,研究历史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没有作用!

    感受几千年之前古人的喜怒哀乐需要有作用吗?

    欣赏千年之前我们祖先精湛的艺术工艺作品需要有作用吗?

    为历史人物拍掌叫好、为历史人物悲叹不已需要有作用吗?

    我们的现代社会,受功利主义、消费主义的影响太过深远,所有人物事物都简单粗暴地划分为有用和没用两种极端,危害尤其大的,是“对自己有用”和“对自己没用”两种极端。

    比如,装修工人会说,贴瓷砖贴那么严实有什么用,现在不掉下来就好了,反正对我没用,对我有用的就是尽快贴完拿到工钱。

    游客会说,跑那冤枉路去丢垃圾干嘛,又没奖励,随便一扔就好了,反正方便我自己就好。

    乘客会说,在地铁里我吃我自己的臭豆腐怎么了?你们闻不惯关我什么事,我吃饱才重要。

    慢慢地,全社会就会变为利己主义盛行,人与人之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对自己没用,冷漠才是生存法则,公德心是圣人才有的,扶不起老人我还躲不起吗?

    君不见,高铁上持续有人霸座,公交上持续有人打司机,高空持续有坠物伤人,斑马线持续有车撞人,豆腐渣大桥持续垮塌,大街上持续有人突然倒下无人过问,车辆前持续有人碰瓷,幼儿园持续有园丁虐童,学校饭堂持续有人中毒等等等等。

    这些人站在自己角度看都没错,他们都是采取对自己有用、自身利益最大化、满足自己喜好的方式在工作生活。

    这样的有用不要也罢!

    我认为,研究历史没有作用,就已经很好了。

    我们忽略了“无用”之美,“无用”的意义,过分夸大了“有用”的意义。其实,追求“无用”之美,追求“无用”的意义,追求“利他”而不是“利己”才能让人产生同理心、对他人遭遇产生共情,社会才会变得温暖,这才是人类之所以是人类,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所在!

    观人者观己,观历史者观今日。

    彩蛋:展览讲解的MM很职业,很有气质,被一大堆游客密密包围还保持很亲切的笑容,挺不容易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我们要研究历史?观大汉海昏侯展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ju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