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时差党民俗
逛小镇,懂美国——读林达《一路走来一路读》

逛小镇,懂美国——读林达《一路走来一路读》

作者: 口耳 | 来源:发表于2017-12-11 15:09 被阅读49次
image.png

在当今以美国国情为主要题材的中文写作者中,丁鸿富和李晓琳,这对共用“林达”笔名的美籍华人夫妇,其成就堪称出类拔萃。之前我曾潜心读过一遍他们用书信体写就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从中获益匪浅。近日承友人力荐,有幸一览《一路走来一路读》,同样印象深刻。

这本文集里,除了涉及美国的各章之外,还有不少篇幅是有关欧洲人文图景的,相较以往,作者明显拓宽了自己的取材范围。而全书分为“走路”与“读书”两部分,深契中国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求知路径,在编排上也显出匠心。观其内容,所有文章质量都在作者的水准之上,值得一读。

只是,相比“读书”部分的稍嫌冗杂,我更喜欢“走路”部分。依我之见,全书的精华也正在于此。

这一部分,作者采用的视角很特别。简言之,他们带读者领略的都是中国人如今去美国旅游时所不太可能涉足的地方。这些地方无一不是小镇。它们或是美国某一重大历史转折的发生地,或为政坛名人故居,或系某件著名凶案的案发地,其中甚至还包括美国第二大黑奴交易市场。

通过述说这些小镇的故事,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在美国这样一个出了名缺少历史的国家中,其国民是如何珍视历史、铭记历史、传承历史的。让人感觉到,在这个年轻的国家里,似乎是有什么东西一直立在那里的,持续而稳定。那是对家乡的热爱,也是对前人栽树的敬重,更是一种文化积累的本能,点点滴滴,共同汇聚成了一国之内无处不在的“历史感”。

而在作者看来,聚焦小镇,更因其能够透视美国的本质。他们在《费镇》一文中写道:“说到美国,人们容易想起纽约的摩天大楼,想起芝加哥、洛杉矶,想起繁华的大都市。其实这些都只是特例。美国的基本面貌不是大都市,而是小城镇。照美国人自己的说法,美国是一个小镇的国家。你只有理解了美国的小镇,才算是理解了美国。”

是的,在作者笔下,这些小镇都散发着引人入胜的魅力。它们大多环境封闭,宗教氛围浓厚,表现出鲜明的保守主义倾向,还有着悠久的自治传统。从政治层面来说,它们起到了国家与个人之间重要的缓冲作用。正是在星罗棋布于星条旗下的无数个自治城镇中,我们现在所说的公民权利和公共空间,比如公共事业、新闻自由,集会、结社和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等才得以实现。探索美国小镇的真实面貌,关注小镇人民在做出一个个历史性抉择时所经历的荣耀、困顿与反思,我们仿佛真能触摸到美国一步步走向强盛的足迹。

这种阅读体验,就不是一般介绍美国国情的读物所能带给你的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逛小镇,懂美国——读林达《一路走来一路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vi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