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媒体,顾名思义,指某个内容创作者,在投稿的漫漫征途上屡次受辱,一怒之下,干脆搭建自己审核自己的媒体,把真理牢牢攥在手中。如果创作的内容挠到读者痒处,或戳中大众痛点,引发点赞传阅狂潮,自媒体才有资格称之为媒体,反之,缺乏读者的平台,叫自霉体。
自媒体的主力从业人群是90后年轻人,他们现在也许一无所有,也许一文不名,却有着十分强烈的表达欲望,藉此吸引世界的关注。
自媒体成长,需要合适的生存环境,要么宽松,给予你充分的表达自由,要么松垮,不管怎么胡说八道,都没人搭理你。如果今天的环境是宽松的,喧嚣的,那么曾有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年轻人可以对世界发出最强音。
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震醒了神州大地,无数厌倦了体制僵化的80后、90后年轻人,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
他们大多家境普通,既没背景,也没创业资金,唯一仰仗的资本,就是年轻叛逆,还有明天的梦想。
一位79年大叔,用他丰富的人生经验,判断出现在是千载难逢的创业良机,他于15年9月,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自媒体 《青年杂志》,又于17年初将工作室迁往北京,并将《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新青年》倡导大家说明白话,别用那些阴阳怪气,甚至发霉腐烂的陈词滥调,同时,也向一切陈旧迂腐的思想和势力开喷,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毒鸡汤。
看到这里,你是否联想到那位叫咪蒙的76年大妈,也于15年在深圳创办了毒鸡汤自媒体,一年之后也将公司迁往北京?
可见,北京是创业天堂,想成为人物,不北漂一回,是难以成精的,可咪蒙阿姨再能耐,都不能和79年的大叔相提并论,因为大叔叫陈独秀。
2.
17年,远在南方的校园里,一位出生于93年,大学在读的小镇青年,错,应该是小村青年,捧着改版后的《新青年》,热血沸腾,读到拍案叫绝处,干脆把书往桌案上一拍,不禁脱口而出:陈独秀先生,你为何这般一枝独秀?
小村青年已经24岁,属于高龄在校生,出于尊重,我称他为93学长。
读到兴奋处,满腔豪情无处喷涌,93学长冲出屋外,做起有氧跑步。他一边跑,一边来了灵感,干脆跑回屋子,迅速写出一篇文章,并于次日投寄给《新青年》。
数天后,93学长的《体育之研究》过审上刊,文章提出,要想健康,一靠自觉,二靠坚持,三靠开心,换鸡汤语形容,就是认准方向,不懈努力,人生才能充满能量。这篇干货加鸡汤的文章,一经推送引发巨大反响,吸粉无数,其中“无体则无德智也”的观点,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不管你现在沉迷于网聊还是农药,抑或为了养家而熬夜,一定多关注健康,抽空去去健身房。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你再熟悉不过的话,真的出自于93学长之口。
93学长的创作才华得到了业界肯定,欣慰之余,他发觉自己的笔名是随手起的,并不能真正引流,为此,开始认真思考创业的可能。
《新青年》是自媒体大V的摇篮,凭借向上的精神,端正的三观,网罗一大批实力写手,李大钊、鲁迅、胡适、周作人等未来大V纷纷投稿,甚至干脆加入CEO陈独秀的创业公司,甘当部门主管。
可以这样说,当时的新媒体不止《新青年》一家,而是百花齐放,唯有《新青年》的影响力,才能堪比央视,小编们需要依托这样的平台混够经验,积累足够粉丝和人脉后,才能进化成大V。
18年,93学长毕业了,他坚信,不北漂的青春是有遗憾的青春,不折腾的人生是没价值的人生,所以,他来到一线城市——北京,并依据爱好,找到了一个校办图书管理员的临时工作。
他的北漂起点并不高,校办图书管理员,和小编比起来,只能做做排版工作,可图书管理员和新媒体编辑区别在于,前者有大量时间和机会汲取人类精英的思想精华,而新媒体小编每天都要被同行制造的信息垃圾包围,无暇修炼内功。
93学长如鱼得水,一头扎入知识的无边海洋,拼命汲取各路干货,并被时下流行的马列主义所感染,渐渐产生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北漂的日子不好过,每个月微博的工资,吃不到东来顺的涮锅,合租屋子挤了好几个来京打工的老乡,没有任何私密空间,这些苦,对出生于农村的93学长来说算不得苦,真正逼迫他离开北京的,是世态炎凉。
学长有志于创业,但他一无名气,二无人脉,三来没钱请客喝酒套近乎,导致路演没人捧场,拜见各路大V屡遭白眼儿。
说白了,在北京这座见惯大场面,任何人物到来都不能称之为人物的城市,学长就是个应届毕业生,和人物俩字不沾边儿!
举个例子,有个同龄人,叫梁漱溟,有正式事业编,还开了培训讲座,成为金牌讲师,他根本不把本校临时工93学长放在眼里。
93学长,才华、气场、格局、胆识,都是同龄中的佼佼者,他就是那个时代的韩寒,一样桀骜不驯,一样个性叛逆,哪怕学历不高,也是觉得学校教育过于教条,同样主动退学导致的。
学长乃自尊超强的牛人,哪受得了这窝囊气?卷起铺盖,回了老家,此时,他就已经打定了自主创业的决心。
回乡创业,优势在于老家不发达,见的世面少,在新媒体领域还是一片空白,容易抢得先机;劣势在于自己缺乏专业团队,缺乏足够创业资金,一旦失败,赔钱事儿小,砸招牌事儿大。
创业青年之所以叫创业青年,就在于有股不管不顾的愣头青精神,有什么事,先办了再说。干想不做,干说不练,那是鸡汤青年才有的做派。
3.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19年7月14日,93学长创办的第一期新媒体刊物面试,名叫《湘江评论》,当然,这本书的内容,以当时眼光看,也是空谈。也许你要问,19年,不是还没到吗?我说的当然是1919年,因为懒,少写俩数还不行?
和许多初入自媒体行业的新人一样,93学长也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愣把《湘江评论》办成曲苑杂坛,想抒情就抒情,想骂人就骂人,这种不顾受众感受,完全自嗨的创作者,不是缺乏自知之明,就是人物。
显然,我们的学长注定是人物,从他的胆量就可窥一二,恰逢他的创业引路人陈独秀先生被捕,他就喊话当时的北洋政府,快点把人放出来,而且在推文中明确标示“我祝陈君万岁,我祝陈君至坚至高的精神万岁”这样赤裸裸的个人崇拜。
公开支持官方封杀的异见人士,非普通人所为,可学长完全不怕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创业陷阱,埋头写文,干就一个字。
看看他创刊宣言里的话:“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
不但和官方对着干,还想煽动人民大众,这种做法已经远远超出了媒体人的权责范畴,问问今天的媒体同行们,换你,你敢?
关于学长原文,可凭句子自行百度,我就不一一复制了,虽然原文所持观点是正确的,高大上的,可各种敏感关键字,很难通过审核。
除此外,学长还大谈国际形势,文艺抒情,嬉笑怒骂,一样不落。
这本完全没有定位,不按套路出牌的刊物,监管方只能把它放进有待观察的名单中,可在民间,《湘江评论》一经推出,篇篇爆文,哪怕都是付费文章,读者也甘愿掏钱,一时间大量点赞转发。
我之所以把93学长称为中国最牛自媒体人,在于学长的原创能力是开挂的、逆天的。
什么样的自媒体,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活下来?当然是原创的优质内容,持续的输出能力,不落俗套的风格,让人眼前一亮的逻辑辩证。
学长牛就牛在具备上述所有能力,而且从选题,到内容,到排版,到推送,甚至招收广告,都能一个人搞定。
关于学长的能力,有例为证,《湘江评论》创刊,因为没钱约稿大V,还不想降低公号质量,学长干脆把创刊各专题各类型几十篇文章全部包圆,每篇文章后面的署名,都是同一个人,请参见下图:
一个作者承包一本书至此,我也不用卖关子了,没错,这位生于1893年的学长,是中国上一批90后年轻人的杰出代表,他,就是我们今天繁华中国的奠基人,毛润之爷爷。
只有毛润之这种文韬武略,胸怀大志的天纵奇才,才能把一本刚刚诞生的自媒体刊物,办到洛阳纸贵。
4.
毛润之,文采就是好,创作能力就是强,写的东西就是耐看,读者都是奔他的个人IP来的,管写的是什么?
他的一腔热血才情,打动了无数有志于加入创业团队的年轻人,比如后来的任弼时,肖劲光,决定跟随创业,都是从浏览《湘江评论》的推送开始的。
《湘江评论》几乎篇篇爆文,付费推送,一次几千份,以每份数人的传阅率来说,在当时已经相当火爆了,尤其个别文章直接被当时官媒《大公报》转载,让《湘江评论》这个初创企业在传媒领域一炮打响。
相当于,默默无闻的你,突然被《人民日报》点名表扬,一朝成名天下闻。
刊物没出几期,毛润之就已成为知名大V,是金子总埋不住光芒,第一代自媒体创业者李大钊同志,看了《湘江评论》,干脆在另一个公众号《每周评论》上,直接称呼毛润之为兄弟,请求开白。
想创业,没钱不可怕,没背景,没人脉都不要紧,只要你足够优秀,并自信展示,梧桐自有凤来栖。
一夜爆红,总会招致嫉妒不满甚至仇视,在第四期推送上,毛润之直接批评了湖南督军张敬尧,直言他禁锢言论自由。好,你不是说我禁锢言论吗?那我就成全你,《湘江评论》只推送到第四期,就被永久封号了。
毛润之来了脾气,你封我号,我就在别家自媒体开专栏,继续骂你,骂来骂去,发现无济于事,只能再度北漂,联合京城大V,继续骂。
可是不管怎么骂,那些万恶的旧势力都没少一根汗毛,此时,毛润之不禁反思自己的创业思路,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对于那些死不要脸的旧势力来说,骂他们连瘙痒都够不上。
作为马列主义者,毛润之不会忘记马克思那句话,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通过物质的力量去摧毁!
翻译成白话,就是枪杆子底下出政权。这也是后来毛润之思想的精髓之一。
以他的悟性,当然明白,再按原来创业道路走下去,只能四大皆空,而眼下,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毛润之北漂完,又开始了艰苦的沪飘历程,这种肉体颠簸,远没精神上苦苦寻觅出路艰难;而在魔都的十里洋场,一位叫蒋中正的年轻人,也每日苦于纸醉金迷,想要结束眼前堕落的生活。
他们的命运轨迹,原本不应有交集,却被大时代暗流卷向同一个旋涡,至于后来故事,无需多表,反正,毛润之的初创历程,结束了,从此走进被打倒再爬起来的励志征程。
《湘江评论》存在时间很短,但他却成为毛润之生命中不可磨灭的一部作品,也是在那个新媒体创业风云浩荡的年代里,现象级的存在。
毛润之作为中国创业史上最牛的自媒体人,后来的创业历程,已经横跨了众多领域,而且规模是世界级的,历史级的。
我特别也想说一句《湘江评论》万岁!
100年后的2018年,我们无法追逐伟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创业高度,但是青春都是同样热血沸腾的,为了不辜负青春,也得撸起袖子加油干!
在结尾处,说句题外话,《湘江评论》虽然诞生时间短,结束早,可在创刊号上,就预留了广告位,这是今天新开的无粉公号,累死也做不到的事情。
已经预留广告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