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翻译技术
闲话CAT(4):Déjà Vu——文学翻译也要CAT

闲话CAT(4):Déjà Vu——文学翻译也要CAT

作者: binich | 来源:发表于2017-06-05 23:11 被阅读0次

    > 近几年来,在全国十数所高校的翻译论坛、研讨会以及工作坊讲过计算机辅助翻译(CAT),限于时间,好多背后的故事没有展开。这些故事是我在山东师范大学讲课的时候不时跟同学们分享的内容,对于他们了解CAT的发展史不无帮助。为了弥补工作坊中往往没时间讲哲学故事的遗憾,我特开始这个《闲话CAT》系列,跟大家唠一唠我个人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应用、教学和研究方面经历的一些事儿。

    闲话CAT(4):Déjà Vu——文学翻译也要CAT

    2013年5月25日,“第五届翻译职业交流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有翻译研究者、翻译教育者、翻译产业界乃至翻译服务客户等。笔者参加了这次大会并做了“MTI教学——观察、反思”的发言。会后交流的时候,与本地化专家崔启亮先生谈到了电脑辅译工具,提出这类工具也可以用于文学翻译。会后崔老师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了我的这一观点:

    > @崔启亮-北京ISTQB:昨天参加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与一位大学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老师交流,谈到计算机辅助翻译是否可以文学翻译,这位老师以多年文学类翻译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认为行之有效,特别在质量控制,术语管理,语料积累作用更大。我的感想:医生用刀治病救人,小贩用刀看菜切瓜。关键是什么人用刀。(新浪微博,2013年5月26日)

    微博一经发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收到了十余条回复或转发,其中伴随一些质疑声,如:

    > @ncstc:可以是可以,但是如果这样做,文学的美又在哪里?我觉得这样禁锢了翻译文本!也禁锢了读者的认识!

    也有人虽然原则上并不同意这一观点,但对采用何种计算机辅助翻译也存在较为保守的意见,如:

    > @青鸟leo翻译:我对质量控制、术语管理和语料积累三个方面特别看好。但文学翻译,[W]ord模板类的CAT工具似乎更能照顾原文原貌和译者思路。

    出现这样的质疑声音是我意料之中的。熟悉电脑辅译(CAT)这个研究及应用话题的人都知道,历经20多年,CAT才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被误解为“机器翻译”,变得让大多数翻译领域的研究者和教育者能够基本厘清“电脑辅译”和“电脑翻译”之间的区别。可以说,很多人只是在近5~10年的时间里才开始认为,CAT适合应用在技术文本等类似文献的翻译中,能够提高效率,改善质量。此时提出电脑辅译也可以应用于文学翻译的观点,引起质疑是正常的。

    限于微博字数,崔老师只是总结了我们交流时我说的核心观点。我觉得有必要详细阐明自己的观点,所以先回复了一则评论:

    > @xubinich:谢谢崔老师。[……]这个观点,是我亲身翻译数百万字归纳总结出来的。窃以为,弥尔顿的长诗也可在机辅翻译里做,关键是你是否熟悉某CAT到了足够高的程度以及自己的期望值。哪怕一个术语也没有,单纯是对照的界面,也提供了巨大的译和校的优势。

    这一次的微博讨论,以及最近参与的几个翻译案例引起了我对这一话题进一步的思考。针对第一则微博,我先是撰写了一份回复,列举出了以下一系列观点:

    > @xubinich:崔老师在微博中发布了我在大会上提到的一个观点,我来详说一下:(1)机辅可以用于中长篇文学文本的翻译;(2)机辅能够为之提供辅助;(3)使用机辅能提高效率;(4)机辅本身不影响译文质量,只有译者会影响;(5)机辅能提供对照界面,利于翻译质量控制(自我审校及他人审校);(6)最近翻译的儿童文学,也乐用机辅;(7)诗歌翻译也可以使用机辅,我指长诗,基本不做重写类型的翻译。请大家指正。

    笔者对我首先提出的CAT可以用于文学翻译的观点有着充分自信,因为这是我在翻译出版了上百万字的科普和文学书归纳总结出来的。

    2002年前后,我开始关注Déjà Vu,采用它来翻译了一本科普书《链接:网络新科学》和一本美术鉴赏书《素描精义》。后来,2007年、2008年又和夫人一起参与了《伊尼德冒险系列小说》《淘气包亨利》两个儿童文学系列的翻译。那时候,出版社给的还是纸质书,我都是在拿到书之后先扫描,识别转换为Word文件,进行人工的版面清理,然后导入到Déjà Vu里面翻译。

    未经多想,自然而然就用了CAT工具翻译这本《素描精义》

    我的想法很简单,就像我在在《翻译新视野——计算机辅助翻译》一书中进一步细化分析的那样,认为类似Déjà Vu的翻译记忆软件能够给文学文本的翻译带来助益:

    - 提供便捷的词汇查询以及更快的译文输入方式;

    - 提供更符合人体工学的翻译环境,原文和译文都显示在屏幕上,只要电脑屏幕安放合理,能更好地保护使用者的健康(比起伏案读书写字,在台式电脑上打字和看稿,同等工作量下,其实更有利于保护颈椎);

    - 提供更友好的译文校对环境,因为原文和译文在Déjà Vu中永远是如影随形,可以随时比照。

    为了证明我的判断,在翻译伊尼德的冒险系列小说时,我还亲自试验,拿出一个章节中,在Word里翻译了一下。虽然儿童文学通俗易懂,基本上边读就能边译,直接在Word中采用证据输入法(如微软拼音),就能很流畅地把译文写出来,但是,经过对比,还是在Déjà Vu中翻译得更快一些。尤其是遇到一些人名,无需思考,CAT会自动提示并插入到译文区,大大加快了译文输入的速度。

    在我的影响下,我爱人现在一有儿童书的翻译任务,也催着我赶紧给她处理文稿,建立翻译项目,不然她还不愿意开工呢。

    此外,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在我的专著《翻译新视野——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序(一)中,我的研究生导师李玉陈先生指出:“为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文本信息的转换与传递和文体风格的再现与补偿方面,我们需要计算机辅助。”而我本科时候的恩师侯明君先生则在序(二)中,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CAT工具用于科普翻译,能省下译者“大量时间和精力” 。

    侯明君先生的Déjà Vu软件是我给安装,并帮助建立项目,用起来的。老先生一开始便喜欢上了这个新鲜玩意,觉得对于译者是很大的帮助。这个例子足以让任何畏惧CAT的年轻人感到惭愧——我后面还会专文讲述我是怎么教我的老师用上Déjà Vu的,请大家耐心等一等。

    我的一些使用了CAT翻译并出版的文学作品如下,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来读读。

    《淘气包亨利》系列中的一部,也是在CAT中翻译的 伊尼德冒险小说系列,编辑的反馈极佳 伊尼德冒险小说系列,编辑的反馈极佳 翻译此书遇到了点小故事,另文专述

    >【作者简介】徐彬(1973—),山东师范大学教师。长期从事翻译研究与实践,主持参与国家级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译著40余部,1000余万字,如《艺术宇宙》《宇宙传记》《我为什么离开高盛》《世界史的故事》等,题材涉及文学、现代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历史、艺术、文化等多学科。国内最早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类课程,指导研究生及本科生应用多种翻译技术翻译出版图书30余部,在翻译技术传播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闲话CAT(4):Déjà Vu——文学翻译也要CAT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hgw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