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aa21feab9c588a02.jpg)
公元772年,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唐盛世只余下了最后一点残存的光。
随着李白杜甫的相继离世,唐诗也陷入了如朝局般一片落寞的凄凉之境。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一个人的出现来重振唐诗的雄风。带着老天赋予的使命,白居易在此时降生了。
他天资过人,三岁识字,五岁成诗,九岁通声韵,十六岁时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惊艳全唐。
他二十七岁进士及第,从此步入仕途,他为官清廉,爱民如子,他为山河高呼,为苍生呐喊。
他刚正不阿,直言纳谏,为皇帝不喜,权臣不容,直至被朝堂排斥,被贬江州,从此远离朝堂,独善其身。
半生的颠沛流离,晚年的白居易来到洛阳任一份闲差,洛阳是他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这是他余生的栖息之所。
在洛阳履道坊,他买下了一个自己满意的大宅子 ,这里布满水塘,有竹林,有杨柳,有果园,风光旖旎,引人入胜。
在这里,他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诗书为伴,琴鹤为友,从此白居易开启了悠闲自适的晚年生活……
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去世,李忱登基为帝,即唐宣宗。
他是唐朝的第十七位黄帝 ,他为人明察沉断,从谏如流,且能恭谨节俭。
李忱即位后,精于听断,勤于政事,国家得到治理,“十余年间,颂声载路”,史称“虽汉文、景不足过也”。
在宣宗统治时期,国家相对安定,他是中唐以后难得的圣明之君,被誉为“小太宗”。
宣宗不仅具有政治才能,也颇为爱好诗歌,他对白居易尤为敬重。
然,公元847年,李忱即位后,在决定宰相的人选时,他首先想到的是白居易,但下诏时,白居易已去世八个月了。
宣宗听到这个消息,不胜悲哀,以一往深情写下了这首《吊白居易》。
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为一位诗人作悼亡诗,这在古代是非常罕见的。
由此可见唐宣宗李忱对白居易其人的器重、对其诗的喜爱,也从侧面表现出了白居易卓越的才能。
世事纷纷杂杂,他终究是那个五千年只此一个的白乐天。
可惜的是,造化弄人,在白居易年富力强之时,未能遇到这样知他懂他的皇帝。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aebca3435a8554b1.jpg)
《吊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李忱
赏析
这是唐宣宗李忱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首联即写白居易创作时间之长,贡献颇丰,中间二联作者对白居易性格特点及其艺术创作作出中肯的评价,尾联即写作者对白居易的去世感到不幸和惋惜。
全诗语言通俗凝练,感情真挚。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白居易仙逝的哀痛,又表现了对他诗歌的赞赏,同时突出了白居易诗作具有非同凡响的艺术成就。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首联的意思是,你应该继续做大唐的诗人,谁教你那么突然就走了。
首联运用比喻,巧妙概括了白居易一生的艺术成就。
“缀玉联珠”是形容他诗文的艳丽光彩,而“六十年”,则指他的创作生涯。
“诗仙”,是溢美之辞,是对白居易的高度评价。“谁教冥路作诗仙”一句其悲可见,其哀可闻。
唐宣宗是说,对于这位世间不可多得的诗仙,我敬重不够、仰慕不够呀!你怎么就突然间走到冥路上去了呢?
读到这里,读者似乎可以看到一位多情的皇帝,正眼含热泪,仰望长天,低声呼唤,令人感动。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颔联的意思是,人如浮云,想留也留不住你,愿你随处安居,原谅我造化不够,想唤回你的生命也是徒然,愿你九天之上能够快乐。
颔联则表达了诗人无比惋惜之情。唉!浮云,造化也没有办法挽留住白乐天了,他永远地去了,我又有什么回天之力呢?只有扼腕长叹罢了。
这里运用对仗和互文的修辞,将作者对白居易的浓浓思念之情凝聚在精练的语句中,情愫深,意韵长。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d91a701e56f43429.jpg)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颈联的意思是,你名闻大唐天下,你的诗篇光耀子孙,连孩童也会吟《长恨歌》,胡人也能唱《琵琶行》。
颈联借白居易的两篇代表作《长恨歌》与《琵琶行》来赞美他的艺术成就与巨大的影响力。
“童子解吟”“胡儿能唱”蕴涵深意:其诗所知人多,所晓域广,通俗易懂,音韵和谐,圆润悦耳。
作者没有直接说他的诗多么美、多么富有魅力,而只让读者自己去品味。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尾联的意思是,你的功德和声望行人尽知,我会常常想起你来。
尾联则进一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白居易的器重、难以割舍和对白居易去世的无比悲怆之情。
这是在颈联基础上的更进一步,“文章已满行人耳”,白居易的诗如风一般流行,与行人形影不离,你只要出行在外,就能听到吟诵白诗的声音。
而作者听到吟诵之声,就会牵动起思念白居易的感情,内心充满无比悲伤与哀痛。
此诗为唐宣宗悼念白居易之作。诗中高度概括了白居易的创作历程,尤其用“童子解吟”和“胡儿能唱”,点出了白居易诗歌创作的风格及特点,用“已满行人耳”来形象地表明白居易之作品的影响及被欢迎的程度。
此外,诗中还流露出作者对白居易之死的惋惜和伤感,这也是其性格和重视文学家的一种具体表现。同时诗中还反映出作者对白居易文学主张的认同。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30754c6141261ad7.jpg)
备注 :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