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亲子教育教育
【與汝同窗】职高、四七九,谁更糟糕?20181026

【與汝同窗】职高、四七九,谁更糟糕?20181026

作者: 青苔居 | 来源:发表于2018-10-28 21:37 被阅读105次

“妈,职高真的很可怕吗?”

“哦?!为啥会想到这个?”

“我们老师今天生气了,今天的作业完成得很糟糕,好多同学没做、没做完,或者一道题只写三四个字。老师和我们说,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只能去职高,说职高的孩子都很不好,职高的校园暴力很厉害,反正很吓人,我是被吓到了。”

“哦?是这样啊!职高嘛,在现在的中国,大部分职高学生的确是考不上高中,或者说考大学无望的孩子。但他们是不是很可怕呢?嗯,还记得家军叔叔家的龙龙哥哥和涛涛姐姐吧?他们就是读职高的,你觉得他们如何?”

“挺好的呀!”

“我也觉得他们挺好的。职高还有一些孩子,悦谷的一些大孩子和他们的情况比较接近,也是被现行体制教育淘汰,在学校被边缘化、被歧视,被学校放弃,家里往往又拿着没办法的,比如***……”

“***也没有啥大问题呀,我觉得他也有许多优点,刚来的时候是挺吓人的,但后来也温和了。”

“是的,因为悦谷不会排斥和歧视任何的孩子,他感受到了接纳,尊重,包容,脾气就越来越温和了。”

“我觉得***的温和,或者说变好和小呆有很大关系,是小呆的存在让他变好的。”

“嗯,有道理。”——没想到,姝儿有这样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了。

“但是,一些个体好,或者说有优点,不能代表整个群体,对不对?何况,每个人都有优点,无论他是谁。”

“是的,你说得很对。现实的情况,是有一些职高学生是被学校放弃的,或者说是无法适应这种教育的孩子,长期被排斥、羞辱、打击,性格产生偏差的可能性比较大。你接触过一些,你也能够看到他们的优点和缺点,你也不觉得他们很坏,是不是?只是说,这样一群孩子凑在一起,不容易形成学习氛围,难以建构学习共同体,即使感受到了包容与接纳,这种情况也不容易改变,这倒是真的。”

“那,职高的校园暴力很厉害,是吗?校园暴力真的很可怕吗?”

“你看过《十三棵泡桐》,《刀子和刀子》,还有《坏孩子的天空》、《蚯蚓》、《失控的校园》这样一些电影和书,对校园暴力有一些概念吧?!(这都是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我给到他们的电影课和通识课内容的一部分)说起来,哪里都避免不了校园暴力。校园暴力也包括冷暴力,比如一些人合伙排斥、孤立某些同学,也都属于校园暴力的范畴;甚至老师对学生的冷嘲热讽,打击、孤立,还有动手都是。只是,大多数人只看得到学生之间的打架,却容易忽略冷暴力,职高的热暴力或者多一些,普通学校的冷暴力对人的伤害丝毫不亚于热暴力。”

“老师说,我们学校每年只有几十个名额上四七九。”

“四七九?我印象中,四七九从来没有进入过我们的价值排序,怎么紧张起这个来了?你想读四七九吗?”

“不想!”姝儿没有丝毫犹豫。

“都不想的东西,紧张个啥?”

“但老师说,我们学校每年都有40%的人考不上高中。”

“哈哈哈!老师今天为作业发脾气,和你们讲这个。说说看,你的作业完成得怎样?”

“我的作业是过了的,没有我。”

“那就是了!我的印象中,你很少有作业受罚的情况,你每天都是认真做了的,对不对?这次月考,你排名好像是班级15吧?你们班52个同学,按你的认真程度,似乎还进不到这最后的40%吧?”

“可是,到时候是年级排名。”

“那好,既然紧张成绩,咱们就来来说你的成绩。我想,英语没问题的,是吧!”

“嗯,英语肯定没问题,我基本能拿满分。”

“数学也没问题吧?”

“数学不一定,平面几何肯定没问题,牛哥教的,现在看到初二初三的几何我都觉得好简单——如果牛哥还能继续教我数学就好了!但是代数不好说。”

“代数,你现在还在学,对不对?你是认真了的,对不对?所以这次月考能从入学的23到107。当然,我并不认为107就代表你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好,但是,我们还在学,诗峰老师还会时不时给到你一些点拨,他那些题是关键,是培养你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照这样学下去,你的数学,我完全相信不会有问题,起码应付学校这点考试不可能有问题。”

“但我语文不行。”

“好,再来说语文,及格没问题吧?”

“不一定……但是,我作文不可能有问题,古文也不差,何况还在学。就是现代文,那些什么中心思想,我真的做不来。”

“实在做不来,干脆直接放弃,不在这上面浪费时间!就算放弃现代文的这一部分,作文、古文没问题,余下的什么填空题、选择题,猜也能猜中一些吧?这样来说,及格没问题吧?这回的85,算成百分制也是及格了的。再说了,老师讲的考试技巧学一学,照你现在的认真程度,别说及格,保持个中等是没问题的。三科中,一科拨尖、一科中上到优,一科中等,考不上高中?这都考不上高中,不知多少人会考不上,不可能的事。”

“好像是哈。”

“就是,那还有啥可担心的。被吓着了?”

“嗯,我今天是真的被吓着了。老师说,如果想要高分,就认真按她说的做,一定能拿高分,如果想要语文素养好,就多读书。”

“这话在理,语文素养要好,一定要多读书。那么,你想要什么?”

“可是我没有时间看书。”

“那就是时间安排的问题了,想办法把我们的时间安排得更紧凑一些,尽可能抽更多的时间来看书,而且不仅是文学类的书籍。”

“唉!诗峰老师家的君君姐姐真厉害,那才是人家家的孩子!”

“嗬,一会儿悠悠姐姐一会儿君君姐姐,个个都厉害。”

“她们就是厉害呀!”

“喜欢她们你可以向她们学呀!”

“呃……嘿嘿!”

四七九,成都市最好的三所中学,几乎全成都的学生家长都想把孩子往里面塞,打破脑袋也希望自家孩子能够挤进去。这样一些重点学校一定很好、或者说适合所有的孩子吗?

我想起阿啃为儿子择校,反大众之道而行之,自名校学区搬到普通学区,放弃所谓名校只为了给儿子一个“环境好,作业少”的学校。他说:“因为在当下,越是名校,越是拔苗助长,作业多、负担重,孩子不幸福。”

而我最欣赏的中学生之一:小呆,曾是七中实验班的学生,成绩优,初一结束,断然离开。一位见过还是七中优等生的小呆的朋友告诉我,那时的小呆暴躁、易怒、自私、情绪化。而我认识的,是离开七中去到好奇学校一年半之后的小呆。

我印象中的小呆,温和、自律、谦让,在同龄孩子中属于边界感极强的那种,思路清晰,懂得自己要什么,敢于坚持又不伤害他人,悦谷大大小小的孩子没有不喜欢她的,我很难把这样一个小呆和朋友口中那个暴躁易怒的七中优等生联系在一起。

小呆是这样形容她的七中生活的:“在开学的第一天,没有像小学那样大家一起开开心心聚在一起看看这整个学期我们要上什么课,要学什么知识,而是直接就按照课程表上课,老师的自我介绍都很简短。在午休的时候还被老师恐吓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会怎么样……总之,从开学第一天起,就掉进了很黑的深渊。在之后的学习之中,根本体会不到成就感,感受不到一个正常的共同学习小组中人的情感,更多接收到的是压力,刺激和威胁。有时候感觉像是在监狱一样,特别是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已经没有上下课的概念了,就一直学习不断学习,像机器一样从不停歇,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被剥夺了。当然,在初中里学到了很多教材中要求学习的知识,不得不说这样的教育方式的确很快,也能培养出很多知道这样知识的人。但是,这些人会不会只知道那些教科书中的知识,而没有去看一看这个真实的完整的世界。在初中,我也有朋友,但是我们聊天的内容都很浅薄,虽然在当下根本看不出,不过现在再回头看之前的种种,感觉那个时候真的好幼稚,被困在了一个看似积极的荒诞世界里。”

回成都后,我问过一位七中优等生的妈妈,这个儿子敢于放弃瑞士百万奖学金的妈妈告诉我:“感觉上,初中并没有学到什么,名气大,老师特别难沟通,都很强势。”

这样的学校,真的无法进入我的价值排序,无论TA们的名气有多大,或者说有多少人在死命往里挤。

即如此,为何还要和孩子一起重返体制学校呢?

这是天命,真的,这是大多中国孩子的天命!

于当下环境,只有在公办学校,孩子才能遇到足够多的同龄人,才能满足她和同龄人交往的心理需求,这个心理需求、这其中之所得,父母无法给予。也只有在一个基数足够多的群体中,和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相识相交,她才能对人和人的同与不同产生真实体验,理解社会的多样性,找到自己的定位,进而获得融入一个群体,甄别和选择同伴的能力。

我们曾试图反抗,终以失败告终,这样一种心理需求、这样一些能力,是无法通过理性思考得到满足、获得能力增进的。

幸运的是,那些别样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到底化作了成长动力,在持续滋养她。进入公立学校后,我发现她观察思考问题的角度与同学多有不同,不畏惧、不盲从。既如现在遇到的这些问题,同她解释起来也不难。在理性思维、推理能力都还不够成熟的时候,用体验过的具体生活、具体的人和事进行直观类比和对比,她更容易理解。

晚上看到一篇讲留学生因心理问题自杀的文章。先锋•安格学院执行校长莫一夫老师的一句话深得我心:“It's ok to fail. 所有的弯路和绕行,所有在别人眼里‘被耽误’的时间,都是你最难得的人生经历,这些经历最终都会成为你面对未来的勇气和力量。”

这两年,看上去,姝儿的确走了一段弯路,我也曾因此焦虑。但是,走到今天,看到她在适应新环境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特质与能力,那种勇气、自信、乐观、积极、自律、自省,无畏与无惧,我知道,从前的每一步都没有白走;从前所经历的一切,都化作她持续向上的动力、面对世界的勇气。

我知道,体制学校的老师大都习惯用恐惧推动学习。必须说,我并不赞同这样的做法,尽管我也能够理解老师。

面对这么一大帮经过六年小学,六年不间断奔波于各种补习班,刷题刷到疲惫、倦怠、厌烦,被压制到基本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甚至于慢慢空心了的孩子,要靠热情推动他们的学习,从他律转化为自律,不容易。

但起码,对于我的女儿,我希望她能够终身体验学习的乐趣、知识的美好、求知的快乐。

我看到她因冥思苦想而不吃不喝甚至不肯睡觉,解出难题后雀跃成疯;我看到她与她喜欢的老师探讨从数学到哲学到文学的不同问题,想不明白时的沮丧、弄懂后的欣喜若狂;我曾在周末被她追着要题做,错了还能于沮丧难过中总结得失、分析要点;我见她把600字要求的作文写成两千多字的长文;我也曾因为独自一人听哲学课被她嗔怪,因为没有等她……

我希望她能够永远保有这种感受纯然的求知乐趣的能力,在知识本身的推动下持续学习,成长为一个终身学习者。而恐惧,是培养不出终身学习者的。我无力改变老师,只能在家里帮自己的孩子化解恐惧。

在我的价值观中,知识本身和终身学习者才是学习的目的,这比什么四七九、211、985都重要太多。

就不讲只能培养考试机器的中学,即使是大学,在肖雪慧、宋石男、史杰鹏、杨绍政、许锡良等敢讲敢为、愿意做教育的老师因为各种原因被迫离开校园和讲台或者被处罚的今天,在摄像头和学生情报员遍布每一间教室的今天,在校园甚至可以进驻思想言论监察“长官”的今天,在高校严重官僚化的今天,对于中国的大学,我看不出还剩下多少价值,除了那一纸文凭或者在求职道路上能够有一些用处。

但社会,到底多元和多样起来,文凭已于事实上不再是人生旅程上的唯一通行证;我也见过不少足够优秀到敢于藐视文凭的人,以及他们不减的风骨和不差的生活。所以,我对女儿没有文凭和大学要求,自她出生起,就于主观上把中国大学排除在了我的价值排序之外。

但到底,这只是我的看法。未来,无论她是否想考四七九、是否愿意考大学,我都会尊重她的选择、尽我所能支持她,但一定不会强求她。未来作何选择,是她自己的事,亦如今天,学习也是她自己的事,她才是“学习”这件事的主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金子_dead:老师,我是在阿老师群里看到你发的文章,然后特意下载了简书关注你,只为更多的了解姝儿在体制内学校的学习状态。在你这里学到很多。我还想请教一些问题,可以加你微信吗?
    青苔居:@金子_dead 欢迎,我的微信是bellezeng416

本文标题:【與汝同窗】职高、四七九,谁更糟糕?2018102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hvd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