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么多书也说不好话,怎么思考才拥有深度的表达能力?

作者: 陈慕妤 | 来源:发表于2018-03-25 17:16 被阅读74664次

    现在每天全世界产生的信息量,相当于牛顿那个时代的人一辈子所接收到的内容。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分每秒所接收到的信息量十分庞大且芜杂,而且并不是每一条信息,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必需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很多时间,都浪费在有意无意接受这些信息上面。

    当然,阅读不应该太功利性,怎么舒服怎么来,但倘若你需要有目的去阅读呢?你读完之后,你会得出一些让你有帮助的思考吗?

    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有没有觉得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开始慢慢退化?

    给自己做一个小测试,现在让你针对一个题目发表自己的看法,你能够说出多少内容?

    例如:

    碎片化学习,如何剥夺你深度思考的能力?

    碎片化学习,如何解决你对知识的焦虑感?

    看到这两个题目,你可不可以针对它们发表一千字以上的意见呢?

    一个是否定性质的题目,要让你论证碎片化学习的坏处;一个是肯定性质的题目,要你论证碎片化学习的好处。

    如果你无法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论证它们,对这些题目并没有多少内容可以讲述,那就可以说明,你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

    不要以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就能说明你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顶多是证明你具备懂得怎么去深化论证这个题目的操作方法。

    真正的深度思考能力,是你看过所有的书,听过所有的话,走过所有的路后,由此思考而形成的你对外界所持有的看法。这些看法你有自己支撑的理由,你知道怎么找到相关的例证去证明你这些看法;同时你也知道自己这些看法的局限性和适应性,而非固执己见地认为自己所说的就是全部正确,不可非议。

    这就是批判性思维。

    你知道自己这个看法,在哪些情况可以更好的印证它,在哪些时候却无法把它应用出来,而非一篮子全盘接受,不加思考的什么都往脑子里装。你可以思考出,某些观点好的地方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又在哪里。有道理的地方在哪里,没有道理的地方又在哪里。

    正如我说锻炼口才一定要有朗读这个环节,你就想一想这种方法到底好处在哪里?缺点又在哪里?

    好像在宿舍或者在一些人多的环境下,大声朗读会很容易会影响到别人。既然这样做不好,那又如何更好去应用呢?当你知道这个方法的局限性或者缺点,你自然就会知道怎么安排时间和锻炼的空间,用另一种更好的形式去替换。

    这就是深度思考能力。

    对于任何观点,你都经过自己的咀嚼,然后得出自己的看法

    然而正因为现在我们每一天都接收大量有用没用的信息,很多时候一些公众号直接向你灌输它们得出的观点,往往是非常简单粗暴。当我们的大脑无形中被作者行文的流畅性和表达的爽快性吸引住,我们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这些文章的观点。

    一旦文章调动起我们的感受系统,让我们接受了它们,我们就再也没必要开动脑筋思考。最后只剩下“说得好”,“就是这样”,“太有道理”这些片面的感觉,至于得出这些感觉背后的逻辑推论,却被放在了一边。

    这就是为什么看了这么多文章,我们好像学到了很多东西,其实回想一下,我们什么都没有掌握的原因。

    大概只记得自己是认同这篇文章留给我们的感觉,却为什么认同,它阐述的道理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我们说不出个所以然。

    正如有些干货文章,包括我自己写的那些,会告诉你一些步骤,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应该怎样做,但那些没有告诉你的步骤呢?你有想出来吗?

    我想你肯定很少去思考过。

    当你无法把接收的这些信息经过自己脑袋的咀嚼,而由此形成自己的看法,那无论你每天多么努力的去看推文,去学习文章的知识,去解决自己无知的焦虑感,你最后还是不会养成深度思考的能力。

    更不用说,以此为基础的表达能力。

    阅读的目的并不在于看完

    如果说,浏览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只是为了图个爽快和了解新鲜事,没必要上纲上线做什么深度思考,那么看书呢?既然网上“短平快”的文章会剥夺我们深度思考的能力,阅读大部头的书籍总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吧!

    事实上,阅读的好处,就是我们从中获得的知识,更具逻辑体系。而不像公众号那些文章那样,每一篇都讲述一个观点,你看的这篇和看的那篇文章,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当然你也懒得整理成型,于是看的很多,学的却很少。

    我们看书之所以感觉有所得,是因为我们看一本书,每一次拿起阅读都是一种记忆唤醒,唤醒你之前曾看过的内容。

    这个优势,公众号上的文章是不具备的。

    我相信你看到喜欢的文章,把它点击收藏之后,几乎就不会重新再看一遍了。而书籍,由于大部头,看完很费事,所以每一次阅读,都能够让你记起前面的内容,当你看完一本书,多多少少都有所获。

    这对于提高我们深度思考的表达能力,还远远不够。因为阅读不是结果,怎么把阅读到的内容透过思考输出我的看法,这才是结果。

    现在很多人都标榜自己一年读了多少书,好像一年不读个200本书,就对不起自己,对不起社会,对不起党和国家似的。

    问题是,读过的这些书,有多少东西留在自己的脑海当中,形成自己的思想?我们很容易错把“拥有”书籍,当成已经“学会”书籍。

    看书“有得着”的显著特征,就是你合上书本,随便拿起书中的观点论述,你都可以侃侃而谈。你不但能够用书中的例子印证自己这个看法,还能够透过自己现实生活当中的例子,去说明这个观点。

    如果你无法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看法,你的表达能力,就无法得到显著的提高。

    所以看多少书并不是目的,你用什么方法看才是。

    那到底要怎么看,才能锻炼出自己的深度思考,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呢?

    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看法

    想要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无论你阅读什么样的内容,公众号的文章也好,大部头的书籍也好,你都必须要有一种审视的态度,就是把自己当成是“审稿人”。

    首先你要懂得识别书中的内容是“事情”还是“思想”。事情,可以是事实,可以是故事,也可以是案例、实验等等;而思想,就是观点,结论,看法,评价等等。举个简单的例子:

    小明今天去了小东的家回来后心情很不好,觉得人生没意思。

    这个例子,前者就是发生的事,后者就是表达的思想。

    看到这句话,你依然不明所以,因为这句话缺少了把两者联系起来的逻辑结构。

    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需要加个为什么,对方就会告诉我们具体的原因,但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很多时候需要自己去寻找这个逻辑关系。

    有些文章,只是描写事情,并没有输出观点,这时你就要发掘其中的思想,好像被我们老师玩坏的鲁迅文章,就是属于这一类;而有些文章,只是讲述观点,很少附上具体案例说明,这时我们就要思考,自己周遭到底存不存在可以印证这个观点的事实。

    当事情和思想你都找出来了,这时你就要让两者建立逻辑关系,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1.这两者的论证,是否合理?

    2.你能否找到文章以外的例证?

    3.这个观点是否具有普遍性?

    例如锻炼口才对于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

    很明显,这是一个观点,也是一个结论。

    但直接接受它,是无益于我们的深度思考的。这时,你就要把漏掉的“事情”补充回来。想一想,在你的现实生活当中,有没有具体的实例,可以证明到这个观点。

    小丁以前是一个笨嘴笨舌的男生,后来参加主动演讲训练班,锻炼自己的口才。一年之后,他被举荐成为辩论社团的辩手,代表学校参加辩论赛,还赢得第一名。现在他的工作是营销经理,年薪几十万,经常跟老板谈生意,生活如意,口才真的帮了他很多。所以好的口才,真的可以帮助我们生活得更好。

    如果你找到具体的实例,你就要想一想,让小丁生活变好的原因,有多大程度是跟锻炼口才有关系的,也就是这个结论跟事情的之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

    为了印证这个结论合理性,你可以从书中寻找案例,或者做实验调查,甚至直接找当事人去询问。假如小丁的回答是“锻炼口才真的帮助我很多”,说明你这个“好的口才真的可以帮助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观点,在小丁身上是合理存在的。

    那,这个观点具有普遍性吗?普遍性,就是普遍合理。这个问题的作用,就是让你思考观点的正反面。一个观点,不可能全部都落实应用,肯定有例外的地方。假如这个观点具备普遍性,也就能从另一方面说明相反观点所占据的比例。

    例如你从各种历史人物的评价或不同人物的讲述当中,都发现了口才好会给生活提供很大的帮助一普遍的现象,那就证明,锻炼好口才,真的会让生活变好。

    相反,口才不好就会影响生活变好这个观点的例证,也肯定存在。

    否则别人很容易拿个案去反驳你的结论,说谁谁谁口才不好,还不是一样会成功?毕竟普遍性是可以证明观点的可行程度高,而个案则证明观点可行程度低。

    所以,想要提高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各个方面都要想到。

    这一连串的思考,就是积累意见的过程。一本书里面,通常会有一个大的观点,为了说明这个大的观点,整本书会有很多小观点来辅助证明。当你遇到每个小观点,都按照这种模式去咀嚼,最后这个思考过程完成之后,你自然就会有话可说,懂得对一些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

    不管这个看法是正确还是不正确,你也有相应的内容去证明,而非泛泛之谈。

    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阅读的时候,保持审视性的思考,需要我们主动出击。

    只要主动思考,我们才能够咀嚼观点,消化观点,最后讲述观点。那怎么运用习得的观点武装我们的表达能力呢?

    1.主动复述

    既然书本上的内容,大多数是由“事情”和“思想”组成,那么把事情记下来,这就积累了一个案例;而思考观点,就是形成自己看法。想要把这两点混合起来作为自己表达的武器,复述就是最好的方法。

    当你看完一篇文章,找出“事情”和“思想”的地方,经过我上面教导的方法思考一番之后,再用自己的语言围绕这个观点复述出来。

    由于复述事情就好像讲故事,而复述观点就好像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所以多做这样的练习,你的表达能力自然能够提高。

    2.自我反驳

    正如我在前文所说,一个观点,肯定有正面和反面的证明。当你按照书中的论述,复述出它们的观点,这时你就要从相反的方向去辩驳这个观点。

    而这个相反的观点,也必须是经过你自己思考得出的答案。

    既然书中教导你“锻炼口才可以帮助生活变好”,你就要自己思考出“不锻炼口才,也可以让生活变好”,然后你寻找相应的例证去证明这个说法。

    经常做这个自我反驳的练习,你的思维就会越来越清晰,语言表达力也会越来越强。

    3.思考关联逻辑

    很多知识,其实是相通的,只是表述的侧重点不同,从而导致名称不同而已。

    例如经济学上的滚雪球效应和哲学上的滑坡谬论,在表达上都是从上往下伸展的一种姿态,只是前者用来描述“钱滚钱”的资源积累,后者就是用来形容我们对某个想法过分严重化的倾向。

    当你能够把A知识和B知识搭建起相联的逻辑关系,懂得如何类比知识,你就会知道一些观点,到底可以发散应用到哪个地方,应用到哪些方面。这样做,可以锻炼你的联想能力,这是别人给你抛出一个话题,你对那方面没有相关的知识,也你可以联想类比出一个看似有道理的答案。

    例如别人问你,你对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有什么看法?

    你心里骂道:我又不是学经济的,你问我这个问题是傻X吗?但表面上,你依然很镇定地回答:

    就好像爱情那样。我们都渴望可以找到厮守终生的爱人,就算炽热激烈的感情,慢慢归于平淡,也依然不离不弃。很可惜,现实永远没有那么完美。当我们的爱情归于平淡之后,痛苦就来了。中国经济带给我们的感受也是如此。

    留下对方一脸懵逼,而你却深藏功与名地赶快离开。

    这就是透过联想逻辑得来的胡扯表达能力了。你只讲述了“事情”,至于这个事情带出的是什么观点,你自己知道就好。

    有了上面这些能力,你的表达能力肯定比以往变得更加有深度,说出来的话自然也更加有内容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习于于冷:非常棒,我很认真看完了。
        陈慕妤:@夏旪旪 👍👍😎😎💪💪
      • 闲言现言:虽然还没有实践,但是很受触动,比那些只会空谈道理的人强多了。
        陈慕妤:@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_58ba 可以拿一篇鸡汤文尝试实践一下,容易上手最重要,我不建议一来就做得这么复杂了!
      • ab9a9d0afdee:特别高兴,能看到您的这些文章,感觉对我很有帮助。感谢相遇,不过对于我们这些金钱不富裕的学生来说,看一篇自己特别喜欢的文章都要收费,突然间感到扎心了,难道所有的都要带点功利性吗,难道正如大人所说,这是个功利性的社会,没有无私嘛😭
        ab9a9d0afdee:@陈慕妤 嗯嗯,是的呢,看来我这个小小学生还不太了解
        ab9a9d0afdee:@陈慕妤 嗯嗯,是的呢,看来我这个小小学生还不太了解
        陈慕妤:@做最简单最快乐的自己 这个分情况,收费是版权意识的体现,否则平台没办法保障作者的权力,以后受损了,就越来越少作者去写文章了!
      • 絮情:道理我到懂 就是没主见 性格毛病
        陈慕妤:@絮情不爱闹 可以从小事锻炼自己的决策能力,一点一点去给主意!
      • runsmile:太过赞同文章中的观点,觉得它说的好,确实读完后只会留下好,但是文章中某些观点却可以给人精神动力
        陈慕妤:@runsmile 谢谢啊,希望用这种精神动力,去学习到想学习的东西,那我就功德无量啦😁😁😁
      • 7a7351ecbbc6:思考留下的,会更深刻吧,碎片化时间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做什么都图快,留在脑子里的就运用不起来,一打开手机,就想把所有软件都打开一个遍,其实没必要,

        学会复述才是重要的,要温故而知新,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真谛吧
        一千字我只能写流水文,今天昨天明天都在干什么
        总结要提炼观点,再展开思想
        缺乏深度思考能力,需要加强锻炼
        陈慕妤:@小可爱_20b1 对,你这个看法很好,如果能够深入讲述,我相信你的思维和表达会更近一层了!
      • d32746558c3e:起因:大量信息,占用过多时间(未必每条信息都需要)

        目的:阅读是从书中学到所需的知识,不是单纯过内容

        问题:

        1.碎片化学习,如何削弱深度思考能力

        ①杂乱 ②相连性 ③易懂

        2.碎片化学习,如何解决对知识的焦虑性

        ①获取方便 ②大量信息

        批判性思想:别人所思的结论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深度思考能力:思考问题的各方面问题

        方法:1.内容(事实、思想) 2.合理性(结论与事实) 对比性(事实之外) 普遍性(问题正反面)

        结论:1.自我复述 2.自我反驳 3.思考关联逻辑性
        一点自我思考,一千字实在想不出来(偷懒)
        陈慕妤:@披囊 很好啊,你有继续深造的潜力哈,以后你写文章都很容易了
        d32746558c3e:@陈慕妤 嘿嘿嘿,花了几个小时想的,还是依靠您的素材
        陈慕妤:@披囊 了不起啊,这些总结方式已经是经过思考得出来的精华啦!我相信你比其他人了解这些事更加深刻了!
      • Leo小福:复述文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尤其是一个人自我要求复述,说着说着就说不下去了。
        比如不说出来,以为大脑过一下就行了,其实让你说出来才发现往往词不达意,或者枯燥无味,逻辑混乱。
        读完本文后大脑里残留的关键词:
        事实+思想观点
        论据、举例
        自我反驳,找出相反案例
        复述文章

        谢谢作者的文章!
        Leo小福:@陈慕妤 嗯哪,谢谢啦~
        陈慕妤:@Leo小福 对哦,所以这也是锻炼自己!其实如果大脑对于文章的脉络不清晰,就会复述不出来,至少无法清楚流利的复述出来。所以,一定要多次锻炼,然后逐渐提高复述的熟练度才行!
      • 槑槑槑_6efe:我觉的作者肯定看过“金字塔原理”这本书
        😅
      • ece83aaed131:上了大学之后,边上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觉得自己的记忆力比起之前差了很多,老是记不住东西。读了这片文章我突然发现,原来不是我们记忆力变差了,而是我们丢失了当初的那种思考问题的习惯。我们天天玩手机、玩电脑,慢慢的大脑变得越来越迟钝,面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信息,都是一股脑的往脑子里塞,最后却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有记住。
        陈慕妤:@爱吃油菜的白菜 对啊,就是这样子!那些快餐文章怎么也无所谓,但一些自己真正想学习的东西,也是这样,就很苦恼了,所以思考,理解学到的东西,多么重要!
      • 尔东晨:阅读的目的不在于看完,现在看到每一篇推文不再是羡慕写得好,而是学会找出文中的观点和支撑观点的证据,升级阅读方法。
        陈慕妤:@尔东晨 对啊,懂得联系上下文,找到文章的脉络,让自己的思维认知提升,这样就会更深刻,也更能够把学到的应用在生活当中!!当然不是所有文章都值得这样做,不过看到好的,想要学到东西,这样做的好处无疑很多的哈!
      • MrRobot:看到这么多评论,我也忍不住想要留言!!!虽然不知道说什么,但感觉我就是一个很缺乏思考的人,对于思考问题也是需要一整套方法论的
        陈慕妤:@MrRobot 有这种思想很好啊,加油!
      • 禅心天下:这文章非常棒,一看就知道作者花了不少的时间和心血而写出来的。
        陈慕妤:@智高无限 对啊,也是经过我自己思考得来的,谢谢你哈!
      • 维也纳之频:深度思考,得有机会,毕竟大部分的人不认为有必要探讨,吃酒吃肉乏不了,精神世界不谈
        陈慕妤:@维也纳之频 对啊,这也是个问题了
      • 页尤YEO:一看标题很喜欢,看到中间有共鸣,到了后面不想看,看到付费下一篇拜拜,一小时后后忘光光。这是现在看文章的普遍状态:smile:不针对此篇。
        陈慕妤:@页尤YEO 我也是啊 就算我写这篇文章 我也有这种毛病 但现在看到一些特别有意思的文章 我会用笔记本记下来重点部分 现在已经写了十几篇了 一打开就能回忆理解
      • 1f695b03f502:其实相对于深度思考,感受作者的知识框架并且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同样重要,如果说深度思考得到的是珍珠,那么构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就是把珍珠串在一起的线,只有串成珍珠项链,珍珠才会更值钱。同样这个逻辑也可以用在案件的发展上,得到的则是真相
        陈慕妤:@侯难瘦 对啊 就是这个意思。这样的学习,才能有所得,也能够以此构建我们自己的知识架构和自己的思想!
      • 叮宕:看到这两个问题,我当时的反应是碎片化学习与系统性学习并不冲突,甚至好多系统化的学西依靠的正是碎片化学习。
        碎片化学习与思考或者深度思考的关系也不大,凭我的经验,思考还是不思考,抑或着深度思考最相关的是你要解决问题的急迫性。
        思考与要解决问题有关,不管这个问题是一道书上的题目还是实际更复杂的问题。
        另外让多数人进行深度思考,社会就不是这样设计的。让你分工,就是让你提高生产力,或者说是让你做螺丝钉的,与其说大部分人不进行深度思考,不如说分工体制决定了思维的不整和性,而独立思考大半让渡给了效率——我一直觉得深度思考不一定会大幅度提高效率,很多时候可能会减少效率——因为从实质上来说其实深度思考是阻碍分工的……
        叮宕:@陈慕妤 至于表达,我觉得只要说的人有想说的东西就够了。至于表达的效果与对于要表达的东西的了解程度有关。例如在辩论赛中,胜出的一方并不是口吃凌厉语言表达好,胜出的一方是更理解问题的那一对。
        例如别人问你,你对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有什么看法?
        这个问题有太多的答案,可以以小见大,可以深入分析,谁更理解问题谁更胜出而不是谁更能取巧。有新的定义或者词汇是好的,但是这是为了理解问题服务的。倘若我们并没有GDP这个概念,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而定义出了GDP的概念,这个回答就是惊人的好。经济之周期,效率之高下,分配之公平,产业之结构皆可以成为这个问题的切入点,他们都是建立在对于问题本身的理解之上的。
        叮宕:@陈慕妤 另外跟人的人格个性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我是INTJ类型,这个类型会不自觉的把学到的东西融进自己构建的一个诺大的体系之中。
        碎片学习的精髓在于碎片二字,然而学习的内容可以是碎片,方法、方向却不能是碎片的。我从不怀疑点点的碎片是可以拼成一副完整美丽动人的图片的,但是从量变到质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有太大的可能性走错方向。
        如果从碎片思维的角度来考虑,深度思考是伪命题。什么工程不是迭代着向前的呢?比如一款精良的应用,它每次只做很小的改动,但是长久看来改动很大,那这个是不是深度过程呢?如果抛弃深度思考的概念,会发现小粒度的逐步改进是更适合个人的方法。
        我很怀疑深度学习这个概念是日本人创造的,如果你知道来源。他们爱想出一些听起来很有道理的名词,这些新的名词却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创新。深和浅更像是自然发生的,而不是一种思维的方式,一件东西,一个事物观察的时间长了,营造在脑袋的日子久了,就会深入。而然这深入不是思维方式导致的,是水到而渠成,久思的结果。
        陈慕妤:@叮宕 碎片化学习和系统性学习当然不冲突,这个要根据每个人学习目的来决定!但碎片化学习,只能解决短期问题,例如知其然,就是碎片化学习,我们只要知道这个知识用在哪里就行,未必需要深入了解。但这个世界,并不是所有内容都是如此,否则我们一般失去依赖,就缺乏自己的思想。有人可以告诉你这么做,你就把事情做好,例如上螺丝这些工作,但没有告诉你那些事情呢?这时就需要深度思考!!工作的确会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这也印证了多看快餐文章,就会决定我们的思考方式。一旦这种思考方式成为我们固定的思考方式,那么这时让你不去上螺丝,其他事还能做到什么呢?并不是说,碎片化学习不好,但我们也不能忘记这种学习带给我们的缺陷,而我们要有意识避免,于是适当的时候,深度思考,深度学习就需要介入。当然,深度思考也不能对所有事情都运用,也没必要。总之,无论那一种,过度吹捧都是没必要的。所以我这篇文章就给出一个思路,如果你平常习惯碎片化学习的思考,那么就要有意识学习深度思考的学习和表达!
      • 1afbeef04985:重要的还是读完以后要回忆,要归纳总结,然后理论联系实际!
        陈慕妤:@名言佳句 对的哈
      • 童_桐:值得深思的文章,文章还没读完,打算仔细研读做笔记实施,谢谢陈老师!
        陈慕妤:@童_桐 好咧,不客气呀😎
      • 黄晓来:阅读的目的并不在于看完:+1:
        陈慕妤:@黄晓来 是的呀
      • 1135c75600ae:我想说有错别字:stuck_out_tongue:
        陈慕妤:@杨豪熙 对哦,我有时候写的太急,所以慢慢才检查出来错别字,所以如有发现,请告诉我哈
      • 寂寞的番小茄:思考是最难的一件事。看书,人人都会,朗读,背诵,模仿,复述,只要有时间,做起来也不费事,但是,要想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必须要思考,只有与自己的经验知识相结合,去糙取精,去伪存真,才能真正行成自己的思想。感觉自己平时都是一到这一步就放弃了,久而久之,成了一个没有自己思维体系,没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人。
        陈慕妤:@倾情语录 你这段留言就是思考啊,有了这个思考,你会更深刻啦
      • 寂寞的番小茄:感觉每一句话都道出了我的心声,但是我自己还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就像文中所说,看完一篇文章,只会说“哇,写的太好了”然后,没有然后了。
      • 9cff8cdc2c74:为什么作者的每一个观点,都能触碰读者的内心痛点😆😆
        陈慕妤:@仲志飞 可能我也是这么过来的吧 哈哈
      • 88b7dd53f90c:以前看过一本叫《批判性思维》的书,讲的就是这种思维模式,当时没看太懂,现在觉得有必要在重新看看了
        陈慕妤:@智来 外国人写的书,有时候会比较注重体系,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看的时候只能停下来做笔记,写批注才稍微有点学会!
      • 沉默寡言_d09c:记得LZ以前好象说过,自己参加过辩论比赛?是不是比赛之前,也要查找大量的资料,而且是组队PK?比赛过程也千变万化,是不是临场发挥的时候比较多,也有事先准备的材料没用上的时候?
        陈慕妤:@沉默寡言_d09c 为什么这么说呢?为什么要写成小说这个形式呢?
        沉默寡言_d09c:@陈慕妤 不打算把自己辩论的前后过程,写成小说吗?
        陈慕妤:@沉默寡言_d09c 对啊,肯定要提前准备好要说的内容,针对对方可能给出的回应,搜集相关的资料,设想对方反对的地方,思考如何应答等等。刚开始会有一个固定流程,但辩论之后,就需要自己的临场发挥了,捉住对方的漏洞,然后去说!
      • 36ce58682b3b:阅读对我来说,是必要的,现在的我都是嗜书如命的人,说话都是经过一堆思考才会去说,不像身边的一部分人,以为自己看了那么多的公众号就算是阅读,其实他们连自己看的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就会连话都不会说,也不知道怎么说,别人也听不懂,他也听不懂别人说的话,有时候缺乏独立思考真的很可怕,毕竟大脑是自己的,为什么不去完完整整地去读一本书呢?
        陈慕妤:@黄牛叉 对啊,你和我想的是一样的问题,以前就是发现了这些事,很多朋友在公众号转载文章,但有时候聊起天来,他们都不知道看了什么。转载情商的文章,平时生活中相处却不觉得情商也好不了哪里去,挺无奈的。真正的学习不是这样子啊!有感而发,娱乐的时候怎么看杂志八卦新闻都行,但学习就是另一回事了!
      • 深蓝下: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实践”。 亲身体会,学的再多不去实践,很难得到提升。
        深蓝下:@陈慕妤 能做到的就不是常人了!
        陈慕妤:@深蓝下 对的 实践很重要 所以我在其他文章也强调这一点 可惜很少人做到
      • 沉默寡言_d09c:LZ说:(很多知识,其实是相通的,只是表述的侧重点不同,从而导致名称不同而已)。
        这句话,让我很有感触,的确看了很多文章,表达的方式不同,但仔细思考,表达的意思都是差不多、大同小异。
        我一直不停在网上看了很多知识碎片,但发现其实自己并没有进步多少,甚至一直原地打转。
        没看你这篇文章之前,我还在网上一口气下了将近20本电子书,想不停的吸收感兴趣的知识。
        但多亏了,看到你这篇文章,才真正让我冷静的思考,有必要下载那么多吗?那么多内容,我真的都能吸收的了吗?
        另外,很多时候,别人的文章写的在精彩,作者在怎么有才能,那也始终是别人,并不是自己把文章从头到尾都背诵下来,就成自己的了。那始终还是别人的思想。
        LZ的这篇文章让我觉得最精彩的地方,是让我开始反思。
        看到LZ这篇文章对我最大的启发是,我原来看很多文章都是从头看到尾,并没有关注TA的核心观点,其实很多文章都有自己的核心观点,大多数内容都是围着这个核心堆砌起来的。为了证明这个核心观点的正确性,不断的找证据去证明。
        原来都是完整的看完一篇文章,之后再看另一篇文章。不停的循环。但现在看来有必要停下脚步,对一篇文章来一次深度解剖。
        陈慕妤:@沉默寡言_d09c 是的,看了很多书就有这种感觉了。所谓触类旁通,有时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沉默寡言_d09c:LZ说:(经常做这个自我反驳的练习,你的思维就会越来越清晰,语言表达力也会越来越强)。
        这个方法比较有意思,让我想到了“射雕英雄传”里的老顽童,他的最强武功是“左右互搏术”,
        最初是因为一个人在山洞里实在无聊,经常用左手与右手打架,以自愉自乐,但最后靠这种功夫无敌于天下。
        同样,有些喜欢下棋的人,也会自己和自己下棋。即可以打发无聊时间,同时也能锻炼自己的思维和技术。
        另外,“经常做这个自我反驳的练习”,很多科学家也是勇于否定自己的结论,所以才能更好的突破自己。敢于自我否定,也需要勇气呀!
        陈慕妤:@沉默寡言_d09c 对啊,你的所有例子都是说明一个问题,这样做可以开阔自己的思维,让自己更好的思考自己原先观点的漏洞或者不合理之处,然后用更好的说法来弥补这些不好的地方,完善自己的表达。所以对于提高自己的思维深度,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啦,现在我们由于看手机看电脑这些东西太多了,几乎都懒得思考了,所以还是很难做到!
      • 风过无痕中:我们现在就如文中所讲,缺乏深度思考,一切都是拿来主义,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天新的东西,如潮水一般向我们涌来,我们根本无力招架,这也是我们焦虑的源头。看过你的文章,我想我还是有一点点收获,接下来该怎么做,我也渐渐清晰了许多,后面的知识,希望能收获更多。
        陈慕妤:@风之永痕 谢谢!其实我提供一种观点,但怎么运用,还是要结合个人的需求的!我自己就希望从这些快捷的信息当中真的学到东西,而不是过目即忘,所以就有了这些感慨哈!
      • Android戴勤学:几张插图我都下载了,我是当面盗图
      • M木子神经质M:看书并不在于你一周看了多少本,真正的意义在于你记住了多少有意思、有深度的内容,我们要带着思考去阅读,吸取我们所需要的、有价值的、值得借鉴的内容,这对我们的思维会有很大的提高,找准方法阅读,会让我们的阅读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
      • 2f22dde9e674:文章读完后,觉得很有意思。其实平时如果按照作者这么说的去做,可能很多时候就会把话说好,不过好像有点难度。
        陈慕妤:@鑫_1387 没关系了,我也经过很长时间才懂得这个窍门,需要的时候有目的做一下,不需要的时候,怎么爽怎么来哈
      • 漂流先知:点赞,顺路收藏。
        陈慕妤:@北京的两万五千里 谢谢哈!
      • Mr_zhenhai:写的真好,相见恨晚
        陈慕妤:@Mr_zhenhai 谢谢!!
      • 微距产生美:求关注:blush:
        陈慕妤:@微距产生美 好的呢
      • Eleven黄:这也好意思付费,题目就是个病句啊,深度思考的表达能力?
        陈慕妤:@良祺 已经改了,这样可以不?我不是佛系啊,我的人生停不下来😂😂😂😂
        Eleven黄:@陈慕妤 内容还是诚意满满的,就是标题还可以更好些……怎么样,交个佛系朋友吧
        陈慕妤:@良祺 其实我想表达的是,怎么透过深度看书,培养出深度思考的能力,然后透过这种思考来提升表达能力,如果换成这个题目,只是少了个后字而已!
      • 只笑那时光:学到了哈哈哈哈哈 就怕以后说话自己都不都知道在说个啥
        陈慕妤:@只笑那时光 没关系啊,我的很多文章都有这方面的,有什么可以私底下问我的
      • 云舒梦Shirley:在这个知识焦虑的时代,似乎每天忙忙碌碌到都没有时间静下来深度思考。身边总是充斥着无数的观点、结论、争辩与热点。作者的观点非常好,但知难行易,无数畅销书的观点到最后都抵不过坚持二字。愿与有心人一起共勉,加油坚持!
        陈慕妤:@土星牛轧糖 是啊,我发现,要把这些信息整合起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思考,确实太难了,所以现在我却减少这些看快速观点的时间,好好看书,从书中获得思考。当然,如果没时间看书,看这些快餐文章,思考总是有用的!你说的很好,谢谢!
      • 一支蒲苇:为什么要反驳书中的观点呢
        陈慕妤:@一支蒲苇 不是反驳啊 反驳只是其中一种方式而已 而思考 ,还包括观点背后的例证,跟自己有没有关系啦,自己能不能应用到这些观点啦,甚至想想自己为什么认同,说出自己的感觉,也是属于这种思考范畴
      • f2833ac93d24:是编剧嘛:smile:
        陈慕妤:@九月初八 不是啊
      • af5577240a62:看了您的文章,努力去思考,觉得您在写(阅读的目的不在读完)与后一节(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看法)内容说的有些重复,用于阐述网文的弊处,所用篇幅稍多,略显啰嗦。如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请您见谅。:blush::blush:
        陈慕妤:@海燕省点心 不客气 互相学习
        af5577240a62:@陈慕妤 :blush::blush:从你的文章中收获很多
        陈慕妤:@海燕省点心 这样子哦 挺好的 有思考 如果你能够举证说明更好啦 这样就可以变成一个完整的论述👍👍当然 我写文章都是习惯长 这不是好事 这一点我也要慢慢改正💪
      • 不欺少年穷:说不出好在哪,总之耐人寻味。
        陈慕妤:@不欺少年穷 😎😎
      • 懒橘子:碎片化的信息➕碎片化的时间➕汹涌而来的信息等于什么都没有,呵呵,很赞同你的观点,学习:smile:
        懒橘子:@陈慕妤 :relaxed:
        陈慕妤:@懒橘子 嗯嗯 区分信息是用来娱乐还是用来学习就行啦,谢谢😊
      • 拾起的稻穗:我来比喻下碎片化:我们仔细阅读就像躺在水中,随着小溪缓缓流淌,所以感受很具体。而碎片化就像你躺在海里,短促的浪花时不时将你推过一段距离,看似你得到了很多,其实不过首尾而已
        拾起的稻穗:@陈慕妤 嘿嘿:grin:
        陈慕妤:@取个名字总是重复使用 这个比喻不错啊 有意思啊
      • 椟夜:学会有深度的说话,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有实践,理论结合实践,每个人学习一种本领的方法也是有大同小异的,有些人善于先学习理论,然后在现实中模仿着来;有些人善于先实践,然后总结理论。一切被人告诉的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学会说话,需要先学会如何与人开始交谈,交谈时的节奏等,很多人饱读诗书不会与人讲话,就是缺少实践。
        陈慕妤:@椟夜 对啊 确实是如此啊 分析的很有道理
      • 6d95672e79b0:嗯嗯,说的有道理
        陈慕妤:@bolei4068 😬😬
      • 勿忘巛心安:深度思考后,再把它输出出来就锦上添花了
        陈慕妤:@勿忘巛心安 是的呢
      • 头顶蓝天脚踩地:写得真棒:+1:
        陈慕妤:@头顶蓝天脚踩地 谢谢!
      • c753c30560bd:悲哀的是现在很多人大半辈子都没有深度思考过,以至于不会思考,就像现在的我:sob:
        陈慕妤:@秋季雨 有时候喜欢了就不会做了,现在看公众号,可以开始多尝试思考,给公众号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就可以他
        c753c30560bd:@陈慕妤 我是发现了问题,但是没有思考过如何解决,平时也没有去好好思考,我这种就是瞎想。
        陈慕妤:@秋季雨 不会啊,你能够反思,也是一种思考啦
      • 07486e3aaab8:读您的文章,就需要深度思考,好文
        陈慕妤:@燕子姑娘 谢谢哈😄
      • 布尔柯:读了很多书真正到肚子里消化的东西却很少,这是我的症结所在
      • 二玲儿:如同您文中所说,太多人直接接受公众号推荐的文章,接受其表达的思想,并将其奉为教条,遇到生活中的相似的案例时,直接套用,且还觉得自己学以致用,成长迅速!
        其实不知,别人的思想始终是别人的,即使那是事实,不存在为了流量而胡编乱造,但作者得出该结论是因其当时经历的人事与物,或许存在片面及主观性。作为读者,我们需要以批判的态度去看待,研究,总结。最终得出自己的看法观点,也需要再进行反复推敲、论证,以求客观,全面。
      • 缘分到底:文章内容由着连贯的逻辑思维,同时也能让我们深刻的反省自己,但有一些东西也是很难体会的
        陈慕妤:@缘分到底 没关系,保持习惯就好,也没必要什么都要体会的
      • 3d12d7d30bcd:看你这篇 ,似乎又回到上课得时候
        不过你比我老师讲的还要明白。
        陈慕妤:@哩帛 认真的学生呀,哈啊哈,谢谢
      • 盲目的右手:观点 必须有足够的多样的典型的论据支撑,而各种论据之所以可以证明观点,必须有对论据的深入分析,揭示出观点与论据之间的必然联系。
        有观点没论据,有论据叙述却没有观点,或有论据有观点却没有必要分析。
        现在流行的忽悠如何成功的文章,很多是有观点,但论据却是一个案例,即便再典型,它也是孤证,无法推导出观点。
        论据可能只是一个故事。
        虚构故事可以煽情,可以让人哭的稀里哗啦,但不能证明观点。论据必须是真实可信的。
        陈慕妤:@盲目的右手 对啊,鸡汤文就是煽动情绪,然后以此来得出结论,印证观点,说服群众。如果想要写的正式那样,那写一篇这样文章,或许就要花费很多力气和功夫来搜证和调查了,所以很多自媒体就捉住我们注意力的缺点,简简单单一个故事,就给我们煽情。而故事的真确性,谁都不知道。真的还好,至少有说服力,但虚构的,就很难说了!
      • 绮雯籽:读完一篇文章,更大的是一份收获,并反复思考所得
        陈慕妤:@绮雯籽 对啊,不好的文章和好的文章,都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些问题的
      • 月亮和六便士呐:我就感觉现在每天被各种信息轰炸,看似好像知道了很多,但是大多都是停留在很浅显的表面,缺乏思考和自我加工,变得越来越不爱思考,脑子里已经杂草从生了、、、、、、太可怕了
        陈慕妤:@月亮和六便士呐 而且最可怕的就是,我们看了很多,但真正认识知道了解的,却很少,就是说,我们的输入没有让我们产生有效的输出!
      • 1ad2a71430b5:读的多了,看的多了,这些过往的经历会在你的大脑中逐渐构建一个连接,勤于思考,这些连接就会浮上水面:grin:
        陈慕妤:@再见鲁迅先生 没错啊
      • 5db856e96f97:在看公众号上的文章或者网上新闻信息时,我总是在心里提醒自己:我是生活在一个二手的世界,一个二手信息的世界。别人传达的信息都是经过加工,揉杂而成的,展现给我看的东西未必是我想要的。尽管总是会对网上的海量信息产生困惑和感到麻烦,但我始终追求自审和思辨的能力。
        陈慕妤:@笑靥未裂 没关系 有时间就看 没时间就少看
        5db856e96f97:@陈慕妤 哈哈哈就是看书看的挺少,感觉啥都很新奇
        陈慕妤:对啊很好,这样的思考,不一定花费很多的力气,但却让自己保持清醒,好习惯哈
      • Dumboo:过多的信息+以及接踵而来的事务要解决,我一次次离开这个页面,但还好我看完了。所收获的或许是对于我一直做着读书笔记的意义,并且更加系统化的了解到下一步该做些什么,谢谢作者
        陈慕妤:@Dumboo 能够坚持下去不容易啊,我觉得你已经很棒啦,加油!
      • ca564e1b07d9:深有感触,碎片化学习带来的只是感受,不过也能起到调节当下心情的作用。能影响自己深度思考的,是要通过阅读专业学术知识的书籍。比如,本篇文章,就引起我此刻思考,平时的阅读达成了自己什么样目的及作用?
        陈慕妤:@美莲_a2e8 平时的阅读,主要是休闲和吸收信息为主,以学习为主比较少,但无论哪一种,介入思考方式的好处就是,我们能够以审视的态度去看待文章,例如看到一些新闻,不是真的,如果我们全盘接受,就影响自己的判断。例如娱乐圈的文章,那些人出轨离婚结婚,也许对我们有启示,但如果因为谁谁谁结婚就相信爱情,谁谁谁不结婚,就不相信爱情,那确实有点儿戏了!
      • 怡宝儿_:其实每个人读同样的东西读出来的都不一样,我们往往读到的是我们想看到的,只有深度思考得出自己的思想才可以读到的是真实的自己。
        陈慕妤:@咬一口柠檬 说的对,就是这样子
      • 春兰古社:学习所获得的只是习得的东西,只有言由心声才能说好自己想说的话,可是我们太多的人都在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所以违了心,也一定是不是心里话了。
        春兰古社:@陈慕妤 我们都太在意别人的想法,所以忽略自我表达心情和思想的意识,也就有了话到嘴边又欲言而止。
        陈慕妤:@春兰古社 是啊,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敢表达自己了
      • 春兰古社:填鸭式的求知已经成为过去;火箭式的求知时代正在进行中!
        陈慕妤:@春兰古社 对啊 说得好
      • 一抹夕阳的遐想:我觉得这个时代,我们很多人都患了一种叫做知识焦虑的病。当然这个知识的焦虑并不是说知识缺乏造成的,反而是因为信息爆炸造成的,信息量太大,太庞杂,我们总是觉得这也不错,那也还行,这也想学,那也想掌握,所以拼命的关注各种公众号,可是三分钟热度后就恢复如初,依然焦虑,依然没有学到什么。而我本人就是这样一个心路历程。之前有看到一篇文章,要如何解决我们的知识焦虑,作者说:用输出倒逼输入,减少知识的输入源。看完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现在也正在这么执行者,收获颇丰。
        陈慕妤:@星辰_9060 对啊,其实有些知识对我来说根本不重要,学不学都没关系,但我们就是什么都想学,所以什么都想看,而由于太多了,所以每个东西都简单学一下,就以为学好了!其实对于真正想学习的东西,就算是看书看两页纸,认真思考,也能学到!
      • 1f443c3fa821:今天刚开始看书看文章 看完这篇文章和评论 我是不是可以认为 这个文章的意思就是说 做任何事情 不管是看书还是其他事情都要多想想为什么 反正就是十万个为什么 一层一层的递进
        陈慕妤:@一路虎虎虎虎虎 对啊 思考文章中给你的感觉 思考背后的逻辑 前因后果 在你全盘接受之前 先想想为什么自己会接受
      • 若风辰song:感谢老师的解惑,我喜欢看书,也喜欢设想思考,然而就不喜欢说话,喜欢听他人诉说,导致说话都结巴😂😂😂😂
        陈慕妤:@若风辰song 多开口啊,形成习惯就行啦
      • _祥_:感谢!很有帮助!
        陈慕妤:@_祥_ 不客气
      • 拷贝作者:講這么多看似是一篇精文,可是這种能力不是讓人點拔一下就可以提高的,它需要与之相輔相成的学習、工作、生活環境,正所謂,水田种水稻。种植技朮不討論。
      • 30eb3bc4b887:洗脑了吧
      • 从前慢mooi:写的很棒
        陈慕妤:@从前慢mooi 谢谢!
      • 3e54339c5ab6:我也认为远离手机,让生活节奏慢下来是很必要的,从我做起,身体力行吧,努力
        陈慕妤:@重型脚轮A运力重型脚轮厂家 平衡好两者就行啦😊加油!
      • 心若绽放:感谢你用你的思考帮助了我们,向你学习!:blush:
        陈慕妤:@心若绽放 哈啊哈 看来每个人都经历过这个阶段啊,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让自己变成越来越好的人,进步无止境,用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获得这个世界的养分,加油!💪
        心若绽放:你谈的这个问题我曾经也有过反思,零零碎碎知识始终停留在书本,只记得看书后的感受是我唯一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听到别人说出类似观点后发现自己也认同,但是自己始终没有去尝试自己能否说出,第一次偶然看到您用心思考的文章,说实话,对我触动挺大的:blush:
        陈慕妤:@心若绽放 不客气 有时候我也很痛很自己看这么多书都学不到东西,所以痛定思痛改变了😁
      • 小李非刀:学习了
        陈慕妤:@小李非刀 💪
      • 田八:好长时间都没能放下心去读书了 感觉心很烦躁 平静不下来 没能去用心思考了 把自己藏在粤语的学习中 来逃避这个问题 看了你的文章我好像能回答出 它的缺点了 你点醒了我 不打扰 谢谢
        陈慕妤:@田八 好的 加油
      • 5700d9b33c62:这篇文章确实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表达思考能力欠缺太多了
        陈慕妤:@伪_破晓 没关系 慢慢提高就行
      • 414fd5fa3bf2:嗯,思考是件很烦心的事……比如读完《笑傲江湖》,感觉意犹未尽。于是我就开始想里面人物的一些选择,他们为什么这么选?是什么使他们这么选?是爱恨情仇、还是权力在作祟,还是……如果换作是我,我有该怎么决定呢?然后……搞得我几天都没从书里面缓过来,学习都被影响了很多,索性不想了。随后总结了一下教训:以后读书,如果不是特别需要的,不求甚解足以。:smile::smile:
        陈慕妤:@云贝 小说理解就好啦 不用过分思考了 毕竟看的爽就行 又不是研究红楼梦那样 什么都要研究出来了
      • 简无Jianwu:现代人正在逐渐退化,不知道有多少人警醒了。
        陈慕妤:@简无Jianwu 其实还是习惯问题了,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当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养成好的习惯
      • 我有一个太阳i:老早就看了,又推送给我!小简是觉得我没看明白么!?🙃
        陈慕妤:@我有一个太阳i 😄😄
      • 天啸2:第一次来简书。
        这里真的是卧虎藏龙,高手如云。
        这篇文章,是迄今为止我看到过的最诚恳,最有指导性的干货!
        学习了!
        陈慕妤:@天啸2 好啊,多讨论,多思辨,真理越辩越明嘛
        天啸2:@天啸2 关于思考深度的问题,以后还要向您多请教。我自己以前就属于那种很容易被三四手信息搞的很自嗨的浅层思考者。😊
        陈慕妤:@天啸2 过奖啦,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而已,谢谢哈😊
      • 去悠悠:我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差
        陈慕妤:@去悠悠 可以看我的文章学学,我还有其他文章讲述提高表达能力的
      • ce640bbe3b8b:日常的我们总喜欢看完一些东西就搁置在一旁,而不进行消化,导致学到的知识直接排掉导致思想的空空如也,我认为除了作者上述观点外还可以多写书评影评,以及记日记,通过自身审视结合所学内容。我平常喜欢看一些讲事情多的书籍,如看见,通过作者的视角去分析事物,再看作者的思想,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因为一件事可以多角度分析,最后结果见仁见智了
        陈慕妤:@Emily_gu 不客气啊 希望你越来越好啦😄
        ce640bbe3b8b:@陈慕妤 也是看您的文章才有的启发,自身还有很多东西需要补充和实践,谢谢您的文章给我的思想启示
        陈慕妤:@Emily_dfe0 对啊,你说的很好,这就是通过你思考得出的看法,就是把东西读厚,让自己有所得,建议很好啊
      • 人海中的沙子:多阅读,多思考
        陈慕妤:@人海中的沙子 是的呢
      • 2038d33faede:看了作者的文章如醍醐灌顶,谢谢啊:pray::smiley:
        陈慕妤:@芋弥 不客气呀
      • 蓝色的盾:我认为思考是一种能力,需要我们慢慢的培养出来,看书的时候多问自己为什么,然后自己找出原因,也许就把书里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啦
        陈慕妤:@蓝色的盾 对啊,其实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前小学老师都有教我们了,但我们就是忘记了这么做
      • 文九月:连回复都这么认真。👍👍我在网易蜗牛看过你的文章,没想到在里又见到你了
        陈慕妤:@指尖微凉May 哈哈,看来你随时可见啊,我要低调一些才行了:blush:
      • 黄梅枝:点赞😘🍎🌻❤☀🍎🌺
        陈慕妤:@黄梅枝 谢谢
      • 明天天气不错:额,那我也想问问作者写下的这文章以及内容观点,都是否正确呢?估计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陈慕妤:@明天天气不错 作为一个论证者,会秉持一个或谬原则去写文章或者发表意见的,不会认为自己全部正确,或者全部对,所以我文章没有想到的地方,读者想到,还提出具体例证,那么就可以证伪啦~!!当然,不能简单的说我说的不对,因为这是感觉而已,得要具体说说,大家才能正常讨论的嘛😊
      • 919772dcc4f9:本文标黑字体才是问题的根本,才是本文的重点,有世界观也有方法论,例子并不能反映作者的全部知识,当然也记不住那么多,只需要记住问题与方法就行,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学习是无可避免,也不可逃避,真正能让人深入思考的串联起来的载体是纸质书籍,同样是电子版和纸质版的《三国演义》读本,一看到纸质版就会想起自己的更多东西,因为那里留下自己很多的思考勾画。
        陈慕妤:@米果_7859 说得对,就是这个意思啦,这也是一种深度思考过去的看法啦
      • 拉风桑迪:我困惑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一般都是在家里练演讲吗?太大声确实会影响到邻居,有没有合适的建议呢?
        陈慕妤:@拉风桑迪 没关系,这些都是慢慢积累的,坚持就好啦,加油!!!:+1:
        拉风桑迪:@陈慕妤 感谢指点! 口才基本功确实是需要一些训练,想着有个清静没有互相干扰的环境,可以没有顾忌,小声练习感觉达不到明显的效果
        陈慕妤:@拉风桑迪 除非你锻炼自己激情演讲之类的,否则小声也可以,前提下,你口才基本功已经口齿伶俐啦。否则,还是要比平时自己说话声大一点更好。如果确实没有场合,就只能等家人不在,或者直接跟家人说明情况,甚至刻意找个没人的地方锻炼了!
      • 5fd126935cc2:总结就是少看多想,如果是天天想着自己怎么写好文章,怎样说好话就不会泛泛阅读而迷茫
        陈慕妤:@974701229 对啊 就是这样子
      • xxn113:信息时代简化了获取信息的方式、增加了获取信息的途径,但也同样带来了信息的泛滥与混乱,标题党、僵尸文随处可见,为了博眼球、窃取点击率无原则无底线无所不用其极,让原本烦躁的气氛变得更加焦躁不安。因此更需要对信息的筛选、甄别能力,就像《超体》中露西从万亿条信息中挑拣出对自己最有价值的那条一般。对信息的挑选、加工能力是学习的基础,也只有经过这样的过程才有可能激发并进入深层次的思考,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时间就那么多,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对信息选择性的获取与屏蔽是很有必要的。
        陈慕妤:@xxn113 说的很好啊,阁下这番思考,已经证明思考的深度性,从中得来的这个看法,给人给自己都有帮助啦
      • 琳泳:我的思考能力何止是降低啊,简直就是丧失了。。。
        琳泳:@陈慕妤 嗯呢:smile::smile:
        陈慕妤:@琳泳 不要这样啊,偶尔想一想就行啦,不要看完就算
      • 柚子姑娘吖:同感同感啊
        陈慕妤:@50晨瑜 😀
      • 心圣人子:对一个方面没有太多的想法,可能只是关注得少,不能作为论证没有深度思考能力的论据。以偏概全,逻辑上,过不去。
        陈慕妤:@心圣人子 居然这样子,给你一个安慰的拥抱!!!其实有些文章和书籍,随便看看就行了,也不是任何书籍都需要这样找逻辑,累死了!!但如果真的找不到,如你所说的,对一个方面没有太多想法,或者你不熟悉那个方面,没有类似的经历,要你找,也很难找。这个时候,只能透过作者给出的逻辑去分析了,看看作者的逻辑能不能讲得通。例如做头发,跟出轨,让能这两者连上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呢?这其中缺少了哪一块呢?假如我们不了解,就没办法了,但我相信,有些作者,会给出少了的这一块的!
        心圣人子:@陈慕妤 我就是按你说的做啊,找找背后的逻辑,然后发现逻辑上,过不去😂(求轻打)
        陈慕妤:@心圣人子 这不是我文章的主旨啦,我说的是从文中得出的观点,想一想为什么认同,为什么反对,对于自己认同或者反对的东西,能不能找到背后的逻辑,而不是简单看完就算。毕竟我们不是写论文,没必要长篇大论去去论证,但至少自己看法的背后,还是要想想真伪性!!
      • 一方圆融:醍醐灌顶。我现在看完东西都喜欢在第一时间看评论,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看谜底的过程。这本书或者这个影像传达出来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是通过看别人的感悟得知的,不是自己读或看出来的。其实这样这本书相当于没读。所以以后我还是想先自己多些思考,再去看评论补充观点。
        陈慕妤:@一方圆融 对啊,先得出自己的看法观点,然后看评论对应别人的观点,这样可以弥补自己观点上的局限性,也能印证自己观点。深刻了,就会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了
      • 我行我宿jiang:每次读完一本书,都觉得自己当天特别不一样,感觉自己多了一种思想,而这种思想与他人不同,是你自己的东西。但是当别人问这本书讲了什么,我便不知所措,无法把这本书带给我的真实感受说出来,自然也提不起对这本书的兴趣,我只能弱弱的说,这本书真的不错,不看你会后悔,然而并没有卵用……确实,我很少深刻的思考这本书到底带给我什么,真的把拥有一本书,当成学会一本书,还自觉不同,高高在上……
        陈慕妤:@我行我宿jiang 这种感受,就是你思考自己所得来的看法啦,很好啊,当然不是看每一本书都这么用心啦,不过有需要的时候,好像你现在这样思考,思想肯定会更加深刻

      本文标题:看这么多书也说不好话,怎么思考才拥有深度的表达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ifk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