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孩子们的共生之情,大概在脐带脱落的那一刻,发生了根本性的分(rong)裂(he)。
我们不再属于彼此,却又更离不开彼此。
从一个只会吐泡泡的催眠大师到一个会哭会叫的肉体大仙,我发现孩子这种动物就没有以贵人的身份在我的生命中出现过。
而我,却需要求爷爷告奶奶的好生伺候,不得安宁。
除了他们个头小,看起来像可以把玩的样子,稍许安抚了我烦躁的灵魂,如今独处,已成为我唯一的奢侈。
活不出自己,那就共生吧。
从备胎到孩子出生,我学会了在网上购买各种母婴产品、阅读各类育儿资讯,接受各方早教信息,以满足新生宝宝对生活环境的探究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出生第一年,如奶牛般的活着,忍受着小妤在自己日渐下垂的双峰之间爬来爬去,捏掐蹂躏,翻山倒海,却还要装作陪骑小马、同开小车似的欢乐。
一抬头,还有个巨大儿大妍,正如婴儿般退化、丧失了行走了能力,在母体周身虎视眈眈、肆意妄为!!!
差不多2岁,终于等到自然离乳、脱离纸尿裤的日子,我的身形也有了重塑的希望,家里的玩具早就不能满足孩子日益增长的大脑思考需要,而那些说明书上写着要3岁以上才能玩的器械已成最可笑的讽刺,不败可不行呐,谁让咱家娃要先行一步呢?
亲子启蒙、绘本闪卡、早教陪玩、幼儿托班……除了智力,还有体力和反应,必须紧紧跟拍。上一次亲子课就可以消耗1万卡路里的事,我几乎每天24小时重复着。
3岁开始,好不容易孩子进了幼儿园,却要为孩子的理想而犯愁。
兴趣班、课外班、拓展班,启蒙班、提高班、尖子班,平行班、集训班、突击班,起航班、勤思班、敏学班……提前占坑,要不要了解下?
好像不报就对不起彻夜排队、哄抢名额的鸡血大军,不报就使孩子和同龄人失去了共通的机会。
不报这些班,我已然成了剥夺孩子丰富多彩童年时光的重刑罪人!!!
而那些不苛求父母陪伴的孩子,倒是喜欢在各种空间里上蹿下跳、左右逢源。
接受陌生老师的熏陶,与不同家庭的孩子和谐相处,似乎这样才彰显他们积极向上的童真,并狡有模样的说「我是来学(wan)知(you)识(xi)、学(kan)本(dong)领(hua)的」。
试问有多少父母是舍弃了自己的茶艺班、插花班、摄影班的梦想而成全孩子的,又有多少父母放弃了在职考研、工作晋升、出差交流以及拈花惹草的机会回归家庭?
这些父母一方面对变态的幼教机构嗤之以鼻,一方面又不断为各类名目繁多的辅导课程买单,以弥补自己当年未能品学兼优、百花齐放的不足。
他们一边嚎叫着自己不足万元的工资抵不上机构涨价的速度,一边又嘶吼着不争气的孩子燃尽了自己的大量积蓄。
现在的职场妈妈、全职太太,说要实现自我的,最后业余的谈资都成了老公和孩子。
当然这并没有什么可悲的,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上岸经验流芳百世,也不会有不厌其烦打听消息的八卦猛士,不会有活跃冒泡在牛蛙鸡血群每天打卡的爬楼博士,以及隐藏在家长微信群吐槽焦虑和迷茫的热血勇士。
如果现在的孩子已不满足于吃喝拉撒,教育从零岁开始就要起步,那么我在才华横溢的十三姐的《家长与孩子辅导学习共生关系图》的基础上,创建了小月龄《父母与孩子育儿共生关系图》,供您参考。
在进入加减乘除模式之前,家庭育儿观念的南辕北辙、背道而驰,会导致在没有达成共识的前提下,直接进入群魔乱舞的小学阶段,估计也很难辅导出一个学霸或者智商超群的适龄儿童了。
这张图告诉我们,家长的性情急躁、雷霆震怒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孩子的委曲求全、逆来顺受也并非一朝一夕,这期间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敌我矛盾的加剧与缓解、亲子关系的紧张和松弛,都是在不断磨合中形成的。
不客气地说,与其把孩子送入辅导班,有的父母更该去接受一下家长课堂的培训,特别是爸爸!
所谓知识体系的完备,更多的是指家长与孩子心理战术上的共赢,是夫妻双方基于孩子本身挖掘出来的学习潜能。
摸清对方的底牌,避免表面交锋,营造欢乐祥和的亲子氛围,也可能,只有在脐带连接着的时候,才算真正做到╮(╯_╰)╭
~End~
网友评论
应一些家长的要求,我们正在尝试做一个共创式的【家长写作社群】,通过写作记录孩子的成长故事,写自己在教育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分析,写自己的教育理念,写与教育相关的任何事情。通过写作让孩子的成长有迹可寻,让家长自己在教育方面的认知成长有迹可寻,最终让整个家庭的成长有迹可寻。
详情可阅读:https://www.jianshu.com/p/f7ca2f9dd2b3
如果您有兴趣,希望能和您一起共创这个社群,期待您的参与!
微信号为:qq378558645(这个不是qq号),加微信备注“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