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修补补说起
顾 冰
新三年,旧三年,修修补补又三年。时光似乎并不遥远,在我小的时候,家里的东西,总是补了又补,用了又用,舍不得丢弃。衣裳破了,打上个补丁继续穿,老大穿了老二穿。鞋底磨穿了,打上个掌,袜子张了口,缀上块布,穿着进学堂,从未觉得有什么丢人。吃饭的碗碎了,补,烧饭的锅漏了,补,水缸破了,也能补。因而,那些补锅的,修伞的,补套鞋的,修棕棚的,总之,五花八门的手艺人,每天穿流不息,吆喝声不断。
曾几何时,这些行当,在不知不觉中,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原因很简单,现在,谁家还用补丁的锅碗瓢盆,谁家雨伞雨鞋坏了,还请人去修补。至于穿着,你还能看得到有人穿补丁的衣裳吗?偶尔,街上有人裤子膝盖处有个洞,衣袖肩部开着口,可人家,那是故意弄烂的,为的是追求时髦。小区的捐物箱里,不几天,就塞得满满当当的。
从如今的毫不心疼的扔,联想到以前的修修补补,我蓦然想到了婚姻。据说,现在的离婚率居高不下,而且,还在逐年上升。离婚的原因,千奇百怪,离婚的故事,形形色色。归结起来,一条,夫妻间有了矛盾。当这种矛盾日渐发酵,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就决然选择彼此分手,就像把一只碰破的碗,一扔了之。
对此,我突发异想,过去,很少有人离婚,难道夫妻之间就没有矛盾吗?显然,不是的。那时,人们连碗破了,都不轻易丢掉,还修修补补继续用,别说是婚姻,他们自然更为珍惜,怎么能随随便便就毁弃了呢!让婚姻得以继续维持的办法,大概就是他们懂得,和其它物件一样修修补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