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观课评课|浅谈课内自读课

观课评课|浅谈课内自读课

作者: 爱于心敏于行 | 来源:发表于2020-11-27 14:55 被阅读0次

    观课评课|浅谈课内自读课

    ——由汪曾祺先生《昆明的雨》为例

    文|张爱敏

    今天,长垣市第二届中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如期举行。

    初中语文观摩课是两节《昆明的雨》同课异构,高中语文是一节关于《论语》整本书阅读。

    三位老师的语文素养有目共睹,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对课堂的教学设计,都能做到依体而教,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作为一位观课者,我们要善于学会课堂观察,不仅要观察教师的教,还要关注学生的学,学生的收获才是评价课堂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

    作为一位评课者,我们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善于分析问题,引领观课者反思教学。同时,要围绕部编本教材的编排体系,去审视一节课,从而引领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但每一节课都是遗憾的艺术。作为一位观课者,我们开展听评课的目的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发现问题,转变理念,改进教学;发现亮点,相互借鉴,学习优化,共同提升。这是我们开展观摩研讨活动的根本宗旨。

    下面,以《昆明的雨》为例,浅谈一下课内自读课的教学。


    01

    明确部编语文教材的“双线(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组织单元结构与“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明确“教读”“自读”“课外自读”三种课型的区别,运用好教材的“助学系统”,不混淆,不敷衍,真正让学“法”举一,让“用”法反三,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明确课内自读课教学设计三原则:一是单元整体意识。力求体现以课文为载体,以方法为引领,以训练为主线,真正实现由教读到自读;二是取舍意识。有舍才有得,要敢于删繁就简,重在引领学生“用法”,真正落实一课一得。三是主体意识。要敢于放手,相信相信的力量。给学生留有足够时空,真正落实自读自悟。


    02

    再来审视两节《昆明的雨》观摩课,疑问自然而然:虽然两位老师都能做到依体而教,但是否体现了课内自读课型的本质呢?

    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是明晰的,在方式方法上也均采用圈点批注,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读者对话,与自己对话。

    但在课堂行走中,却渐渐偏离轨道,不是“引”学生欣赏,而是“牵”学生赶路,总是不由自主地代学生思考,代学生解答,代学生小结。于是,学生气喘吁吁,老师口干舌燥。课内自读课,教师要做的工作是导读导学,不是讲解。

    再回眸课堂教学梯度,一节课下来,两位老师带学生所解决的不是“未知”,而依然停留在“已知”层面。课内自读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实施导学,所以依然要关注学情,要有所作为,特别是问题设计,甚至比教读课更要重视学生的思维。


    03

    课内自读的《昆明的雨》该怎么上?

    请闭上眼睛,深呼吸,在慢慢地吸气,呼气中,让我们的心静下心来,再静下来。然后放飞思绪,漫步文本,倾听汪曾祺先生平淡而有味的语言……耳畔是滴答滴答的雨声,眼前是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太好吃的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还有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儿,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更有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就这样,一切都氤氲在这“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的雨中, 一切都是美的,那景物,那滋味,那人情,那氛围……于是,我们触摸到一颗童心、一抹柔情、一份感恩……这都源于昆明的雨哟!

    汪曾祺先生说他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昆明的雨》不就是这样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作品。汪曾祺先生把自己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寄予那些景,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看似生活琐细,虽是信笔所至,但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又饶有趣味。

    信马由缰之中,当一种意念盘旋往复挥之不去时,请睁开眼睛,这个灵感也许就是本文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再审视我们的学生,大胆放手,敢于尝试,我们会发现雨季之景、人、物、情,学生完全可以自达。学生能自达的坚决不教,学生不能自达,但教师教了依然不能达标,也不涉及。

    课内自读课,教师该出手时才出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因此,学会科学解读文本,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设置贴切的导读问题尤为关键。


    04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善于对教材进行删改、加工、整合,为之所用。

    如要体悟“形散神聚”之散文特点,可以采用文中选“文”法,即从“阅读”出发,请学生自己进行“文中选文”的活动,从“变形文”出发指导学生体悟散文特点,即从“写作”的角度进行分析。

    《昆明的雨》之“节选”: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
    我想念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昆明菌子极多。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昆明的杨梅很大……。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
    我想念昆明的雨。

    点拨:

    作者写昆明的雨,为什么写了很多跟雨无关的事物?

    追问:真的无关吗?请思考文章主要写了哪些景和事?试一试,概括时能不能加上“雨”  字 。

    (看似……其实……如《春》,散文特点“形散神聚”一目了然,跃然纸上。)

    如体悟《昆明的雨》之语言“淡而有味”:

    示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

    【“中看不中吃”语言通俗易懂,“滴溜儿圆”口语化,活泼而富有情味。】

    1.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或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思考:品一品,表达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2.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这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儿像一堆半干的牛肺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点拨:读一读,品析加粗词句的意蕴,再关注一下标点符号。)

    链接:

    散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1.朴素自然美:口语化,富有方言色彩,朴素无华,亲切感人。
    2.含蓄美:含义丰富深刻,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3.音乐美:(运用叠词,句式上整句为主或整散结合)节奏明快,音节和谐,富有韵律,给人以音乐美。
    4.绘画美:(多种修辞,多角度写景)画面感强,具有诗情画意。
    5.典雅美:(文言词语多,多引用或化用古诗词)语言典雅,围文采斐然。
    6.诙谐美:语言幽默风趣。

    (小组品读,探究,分享。追问:还有类似的语段吗?找出来,读给同桌听。)

    这样,汪曾祺“淡而有味”语言特色是不是就自然沉潜其中了。

    再如,还可以采用预习质疑法设计导读课:

    1.作者写昆明的雨,为什么写了很多跟雨无关的事物?(真的无关吗?请思考文章主要写了哪些景和事?试一试,概括时能不能加上“雨”  字 。)
    (看似……其实……如《春》)
    2.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写昆明的雨?
    (形象具体,便于传达作者的独特感受。)
    3.  昆明雨季的景、事触发了作者怎样的感受,以至于作者四十年后还想念昆明的雨。
    (勾画表现力的词语,批注)
    4.文章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
    5.作者的乡愁是怎样表现的?

    总之,课内自读课要将本单元教读课文学习中所习得的阅读之“法”,践行其中。要善于依据课内自读的“助读系统”,以“旁批”“阅读提示”为抓手,力求体现以课文为载体,以方法为引领,以训练为主线,简化教学环节,巧妙的设计自读问题,巧妙的使用自读卡和小组合作学习单,真正实现课内自读课的功用,提高自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性,延伸学习过程,拓宽文本视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课评课|浅谈课内自读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ez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