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奶茶的进阶迭代,品质消费健康升级,由粉末、街头走向TEA时代;奶茶也具备了“休闲化、社交化、标签化”的新属性,代表了全新的生活方式。中国茶饮连锁业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以粉末冲调,不含奶也不含茶的“粉末时代”;茶末和茶渣做基底茶、有鲜奶出现的“街头时代”;2015年以来的用专业设备精萃上等茶叶、配以奶盖/水果、装修舒适的“新中式茶饮”时代。
奶茶在这两年发展也很迅速,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很多的年轻人喜欢喝奶茶,奶茶成为了社会潮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捧着奶茶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有滋有味的喝着奶茶,现在奶茶不仅是作为我们生活中饮食的一部分,更是时下年轻人追求时尚的象征更是一种身份和情调的象征。
奶茶的发展初期,因价位较低且解热解渴而广为流行。夏日,一杯5-10元的冰爽现调奶茶,即可满足消费者现做的新鲜感又能解暑解渴。冬日,一杯热气腾腾的现调奶茶则可驱寒暖身。
消费升级背景下,奶茶解暑解渴的属性被弱化。新中式茶饮时代奶茶则具备了休闲、社交属性。奶茶满足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其消费过程亦是社交与休闲的过程。随着奶茶门店面积扩大,环境更加惬意,以及产品本身更健康,奶茶店成了聚会、逛街、看电影等休闲娱乐中的一个环节。消费者购买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饮料功能,同时还有张弛有度、劳逸结合的社交价值和休闲价值。从茶饮到生活方式和身份认同,奶茶具备了时尚标签属性;与新媒体的结合,标签属性被更加强化。
“没什么好说的,我们这些喝奶茶的人基本与瘾君子一样,喝了第一口以后整个人生就走上了岔路,每天不喝一杯都浑身难受”这是很多白领的自诩。今天的奶茶已经进化成了“精神鸦片”,在这些喝奶茶“成瘾”的都市白领努力下,奶茶俨然成为了今年饮料界的“流量担当”,比如曾经需要排队四小时的“喜茶”一家店一天卖出的奶茶量就超过了当日7家星巴克的总和。以此看来当前休闲零售场景下奶茶的市场占有率是有多庞大。
90后消费新势力崛起是新中式茶饮的主力目标客群,该消费群体边际消费倾向高,注重生活品质与生活方式,强调个性,新中式茶饮充分满足了该类群体的身体认同,使之具备标签属性,新媒体营销则进一步强化了其标签性。
来福士排队三个小时的网红“喜茶”,喝个奶茶都都要限购,不管白天黑夜都在排队,路过喜茶附近总会听到“喜茶现货要伐”的声音,跟小时候在火车站听到的“旁友手机要伐”如出一辙。
喜茶的粉丝都有个特点,买到喜茶必拍照发朋友圈发表感言彰显优越感,要么就是对口味品头论足一番,或者反其向而行地说“并没有排那么久的队嘛”来凸显自己的幸运,让那些没买到的人羡慕去吧,能喝上一杯的满足感简直碾压一切。(p.s.:我自己没喝过喜茶,如果你觉得我说得太酸,那大概就我也是羡慕吧…)
需求的旺盛、新媒体营销的助力,使喜茶、奈雪の茶等新中式茶饮龙头出现抢购、排队等现象。每当消费者排了长达1个小时以上的队伍并买到奶茶时,内心会油然而出一种自豪与骄傲感,属典型的“小确幸(微小而确定的幸福)”。在朋友圈、微博等公众平台晒新中式茶饮,既表达排队后的喜悦与激动,也为自己贴上时尚标签。
奶茶行业的兴起,说实话京东董事长刘强东的夫人章泽天可谓给予了奶茶行业最好的背书。被定位为新中式茶饮的“因味茶”在2016年便获得了刘强东5亿元融资,同年“喜茶”获得了IDG的1亿元融资。抹茶食品品牌“关茶”在2016年8月已获300万元天使投资,2017年完成了千万级人民币 Pre A 轮融资,资方峰瑞资本和李康林跟投。2017年初,奈雪の茶也获得了天图资本过亿元的融资。随着刘强东,IDG等大型机构的资本助力,更凸显了奶茶作为线下零售消费场景是有多火爆。
在当前消费升级大背景下,消费者购买新式茶饮不仅获得产品本身的饮料功能,同时还有张弛有度、劳逸结合的社交价值和休闲价值,与年轻消费群体对生活方式和身份认同的追求不谋而合, 随着一批批新品牌的兴起,以及所谓“消费升级”大潮的前推,奶茶才终于又成为能够彰显身份的饮料,像英式下午茶一样重新夺回阶层的优越感,所以才值得我排队两小时,并花20多块钱买一杯,当然,别忘了拍照发朋友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