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这是一幅单色命题。”
▲《橘黄矿石世界的表达》. 1955
Iris Clert 的画廊在巴黎美术街3号。1956年的一天,一个年轻人带着漂亮坦率的微笑走进来,他深邃的眼睛直视着画廊女主人说:“我是伊夫.克莱因,我带了一幅‘单色画’给你看。”他拿出了手中一幅橘黄色平涂色彩单一的画。“这不是一幅画呀!” Iris显得惊讶又疑惑。年轻人回答:“是的,幅单色命题。”后来整条街的人都知道一个疯子在她的画廊展出一幅只有单色平涂的画。
而这些在别人眼中的普通单色画,在克莱因看来是一整段“形而上学的思考活动。”那时的克莱因28岁。
--Yves Klein--
随后一个叫“隐者聚乐部”的组织让他在巴黎维里尔大道的Lacoste出版社的会客厅里挂上他的单色画,克莱因为展览写了一篇短文给参观者说明他的意向:
“对我来说,每一种颜色的微妙情况,是某一种单一个体,是基础颜色上同一类族的个体,但拥有每个个体不同的个性和灵魂,有温柔、凶险、庄严、粗暴、安静等等的不同状态。总之每个颜色的状态都有一种‘呈现’,都是一种鲜活的存在、一种活动的力量诞生,并且在经历过颜色生活的悲剧之后死亡。”这就是克莱因的单色画理论,跟Iris所说的“形而上学的思考。”
﹀
▲《无题红单色画》.1957 ▲《克雷费德三联画》.1961
克莱因的单色画创作意图旨在寻找个人内在与他人之间的交感,他要求每一幅画作都必须发出一种强度以另观者感受,发出共振。
﹀
“蓝色代表的是天空,水和空气,是深度和无限,是自由和生命,蓝色是宇宙最本质的颜色。”
克莱因的“蓝色时期”从1956年秋天开始,他舍弃了其它单色的呈现,只集中在蓝色的微妙处理上。在色彩世界中,女友贝纳黛特常以天青石蓝自比,那恰能与她共振的颜色。克莱因在扬弃其余色彩时就保留了这天青石蓝,那既是贝纳黛特的蓝,也是伊夫小时、少年时居住的蔚蓝海岸尼斯城上天空、城边海里的蓝。
那蓝色汇合地与天,消除地平线,支托出他整个“纯粹的冥想”。
这饱满、纯净、明亮,的颜色,克莱因称“蓝色中最有完美表现力”的天青石蓝于1956年秋天与巴黎的化学家Edouard Adam共同研究出。
--IKB—International Klein Blue--
由于这种颜料的使用,克莱因终于可以为他的单色画找到更清楚的界说,那既是无限延伸又可触的个人敏感性之物质化. 在特殊配剂与颜料粉混合后,以滚筒在画布底层滚涂,像刷漆一般,然而画面的呈现饱和而没有晕色变化或个人手绘痕迹,只有滚筒在层面形成的轻微波状感, 颜色纯粹而完美。他视那天青石蓝为专利, 命其名为 IKB—International Klein Blue—国际克莱因蓝。
▲《无题单色蓝》.1955
▲《波浪》.1957
1957年5月以“伊夫.单色画”为题在Iris Clert 的画廊展出他的蓝色单色画,为了助阵,展览由彼尔.昂立带领演奏“单音交响乐” (Symphonie monoton-Silence) —在整个开幕式中,仅有一个单音奏出、休止、又再奏响的音乐。同样以一个单音为基础,克莱因以“单音交响曲”来象征他的单色画。
他常向人讲述一个古老的波斯故事:一天,有一个人开始吹响他的笛子,只吹出一个单音。如此20年后,他的太太跟他说别的人都吹出许多和谐的曲调,那样不是更丰富吗?这个吹笛人说这不是他的错,他已经找到了这个音,而其他吹笛人还在找。
▲《纯碎颜料》展览.1957
▲《无题蓝碟》.1957
▲《线条的蓝色陷阱》.1957
所有克莱因的艺术活动中引来最多注意与讨论的就是他的《蓝色时代的人体测量》的表演艺术作品。
在1960年的发表会上,他请来三个美丽的裸体女模特儿,将她们身上涂上克莱因蓝,十分专注的指挥模特儿的行动,让她们在画布上翻滚拖拉,贴靠按压挂在墙上的画布,将身体形态和姿势的痕迹留在画布上。表演还包括20位交响乐演奏家组成的乐队,现场同时演奏克莱因创作的《单调交响曲》,这个交响曲由单独一个音符持续演奏10分钟,然后间以10分钟的沉默,如此交替而成。
模特赤裸的身体卓绝美妙,处在克莱因暗示下魔幻又奇妙的气氛中,画面最初以静止开始,终于显示出颤震之感,而人体呈现出无动的漂浮状态,终于达到克莱因所谓的“非物质的颠醉境界”。
▲对克莱因说,这些印迹是生命能量最为集聚的表现,一种健康生命留下的生命痕迹。
"身躯与腿部,那里存有隐藏在知觉世界后面的真实世界。"
﹀
▲《无题人体测量图》.1960
▲
《无题人体测量图》.1960
▲
《无题人体测量图》.1960
克莱因似乎有种神赐的能力,有着孩子气的天真,在艺术的探索中,将生命融入艺术,也包括了失败的可能性,而且总是以充沛的热忱和不移的信念来施行。
他有时是巫师,“操纵空无中的力量”;有时是救世主:“我的目的,在最初之时是要与失去的乐园再接上关系”;有时是神秘轮者:“所有我的行为、运动、创造即是一生”。他一生最追求的是“从来没有诞生也没有死亡的东西”,一种绝对的价值。
他的一切艺术行为、所有阐述,是整个乌托邦哲学的机制。他努力重建一个宇宙,要出示这新宇宙的图像,只要让人感知其能量。如此他设想出一种单纯又新颖的艺术语言,以他邈不可及的宗教式玄想和他深不可测的狂热来吸引人、说服人。
▲伊夫.克莱因和夫人罗特奥于巴黎圆顶屋饭店.1960
▲克莱因于巴黎画室.1961
▲克莱因与艺术家好友合影.1960
值得一提的是克莱因曾在1959年与几位亲近的好友欲创造一所名为“感性与非物质化学校”,他们一同起草了学校的章程,预计有20位老师,100个学生,并确定了各教授的职位,丁格力(雕塑);鲁瑙(建筑);布斯索提和卡格尔(戏剧);克莱因、皮纳(绘画)。历史、政治、物理、等等由政府负责。
学校意欲形成一种不同于当时社会的价值系统,即以克莱因称之为“有品质”的社会来替代“量”的社会,人的成功不再是知识或财富的积累,而在于精神与其源出的物质直接的准确平衡。然而克莱因的这所“感性与非物质化学校”只停留在空想阶段,并没有实现,假设它实现了呢?
(编辑:乔治 / 转发请注明匠临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