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淄博某中学秦某某杀死同学马某某案件引来国人一片唏嘘。
请注意这几个数字:14岁,13刀,第1名,第2名。
网友的关注的焦点计有:凶手残忍、死者优秀、涉案双方年幼、两家痛失爱子、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凶手父母系双教师……(引自《张丽钧:那个凶手,病得那么重啊……》)
这一段里我想引用的关键词是:优秀、教师子女
作为教师,我们见过资质最好的孩子;我们见过习惯最好的孩子;我们身边许多同事的孩子都戴着光环;我们顶着怕人家说:“自己孩子都教不好,还教得好别人孩子?”的压力;我们在应试的重压下“唯利是图”;所以我们这群人当了家长难免有点“变态”,千方百计强迫孩子优秀,“变态”的家庭教育造就可能“优秀”实则“变态”的孩子,所以教师子女“优秀”而自杀、伤害他人的屡见不鲜。
或许我应该高兴,我的孩子在人群中不是优秀的那一个,她不给我太多压迫她的机会,甚至在进入小学前一年多,她已经给我释放强烈的信号,引导我不得不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如果你的孩子成绩特别不理想,你怎样从容面对?
孩子学画画两期,我特意不过分在意她的状况,只在每学期最后一次课和老师沟通一下,相比孩子才去时的状态,进步是一定有的,但是,从深层次来说,其实她进步并不明显,也就是说,她的底层操作系统其实并没有改进,最多学了点表面的东西。
老师反馈的问题关键词:“坐得住”、“有时飘飘然”、“有时放空”、“画得随意”。
我总结:没有深度思考。
老师回复:总结到位。
听着舒服吗?不舒服,显然不舒服,怎么可能舒服?昨晚,这明显影响了我对孩子态度,批评教育了。然而,批评教育如果有用的话,我们老师的孩子个个都是天才了,我们不是最擅长批评教育吗?
我们批评教育孩子,然后告诉她一个目标,目标其实是没什么用的,因为但凡一个有点点上进心的孩子他们的目标其实和家长是一样的,换句话说:你以为我不想弄好呀?关键的,他们还是总弄不好呀!
最考验家长的一道题来了:你有能力让孩子的问题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最好的老师吗?孩子没有深度思考的能力,问题出在哪?她可能没有强烈的目标感,也就是说她对自己想画的东西没有一个大局意识没有全盘布局。这样的孩子一般喜欢不经历思考就快速动手,可想而知,结果不会好到哪里去 。我们应该教孩子在行动前有个思考的过程,我想画什么?我想画的东西由什么构成?想画的东西可以是自己想出来的,也可以是生活中见过的。即便是自己想的也并非凭空捏造,而是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到底,这涉及到一个“出图”的能力。(我发现我家廖梓迪出图能力是非常强的)图从哪儿来?一定是基于已有的素材,所以平时读绘本要引导孩子观察、记忆不太熟悉的素材,免得需要时“无图可出”。按理说,孩子读过的绘本多,应该脑袋中图像储存够多,为什么无法出图?①听书时,不过听而已,没有伴随思考。②看过的图只经历了短时记忆,没有深度加工进入长时记忆。③提取失败,提取的次数不够多导致的提取失败。
可做的改变:①引导孩子画画前,不轻易动手,要先想好画什么?②布局好才慢慢动手。③读绘本时,引导孩子积累素材,看看书中的作者是怎样画的?④刻意练习:平时有意识引导孩子观察书中有的,而生活中不常见的图像,这为丰富他们的再造想象提供来源。⑤引导孩子有意识在脑袋里放电影。⑥跟踪观察、评价、积累成就感。
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我想基本解决了孩子学习上的大部分问题, 慢慢出细活,hold住!让孩子身上的问题成为他们最好的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