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泛心理学
23 关系中的角色,关系如何塑造自我

23 关系中的角色,关系如何塑造自我

作者: 爱写作的项目经理 | 来源:发表于2021-07-13 12:52 被阅读0次

    “角色这个词,最初来自戏剧,说的是演员扮演某种具有典型性格的剧中人物。

    但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角色,不只是正派反派这样的角色,也不是警察囚徒或者经理主管这样的社会角色,而是一种行为期待,是关系里的人共同达成的隐性契约。这种契约是很隐秘的,如果不留心,经常会看不到。

    在一段关系里,你随时随地都在面临着一些行为的期待,因此你随时随地都在扮演着某个角色。

    这个角色决定了你会怎么想、怎么感受、怎么说话、怎么行动。

    人生如戏,只不过有时候我们扮演一个角色的时间太长,入戏太深,就把这个角色当做了唯一的自我。”  ——陈海贤老师在文章中写到。



    关系是社会现象,人与人之间有关系,人与物之间也有关系。哪怕一个人,自己和自己也是一种关系。

    我们重点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有角色的。扮演好得体的角色,彼此就都舒服。

    角色中,还藏着一种契约,这种契约是一种隐性的行为期待。你在期待对方的行为满足自己的期待,对方也在期待你按他的期待行为。

    人与人交流,交往,都在扮演角色。

    如果我们领会到了角色,能和角色融入的比较好,人就感到舒服,在社会上,职场中发展得也好。否则,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麻烦。

    这里有几个关键点。对自己所处关系性质的觉察,对他人对自己期待的觉察,对自己可能要扮演角色的觉察,接受角色或者决绝角色。

    人们的语言里,常常能读出一点点期待。

    另外一个方面,人的行为,常常和语言里所表达的期待并不一致。

    有时候,我们所在的角色保护了自己,但是也可能困住了自己,让自己无法进一步发展。

    陈老师在文章中举了一些焦虑妈妈的例子。

    妈妈一边说:“老师,我的孩子太没有自主性了,我就希望他能主动做事。”另一边呢,又帮孩子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了。

    她没有意识到,在角色的期待里,她已经把孩子放到了一个“没有主动性”的位置,当然孩子也把她放到了一个“什么事都有我妈呢”这样的位置。

    这样,无论她在语言上怎么要求,孩子都很难发展出自主性。


    我体会到了这种语言背后的期待,通过语言的内容,表达的口气,传递的情绪等等,表达了一种隐含的位置感。

    这位母亲也许主观上是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主动做事情,但是她的潜意识,或者说无意识出卖了她的真实情感诉求,那就是,把孩子放在了一个“没有主动性”的位置上。从而,“胁迫”孩子配合自己,这样孩子真的成了没有主动性的孩子。

    如果我们知道了角色以及角色期待对人的负面影响,我们该怎么调整呢?

    陈老师给出了三个调整角色的方法。

    整角色的三个方法

    第一,在回应对方之前,你要先想想,他把你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和角色上,而你真的想接受这个位置和角色吗?

    第二,如果你和别人相处时,已经有一些不舒服了,那你就要思考,是不是我的位置或者角色有问题了?

    第三,如果你对一个人有期待,不要在语言上要求他,而要像你期待他的样子那样对他。当然前提是,你要真诚地相信他有你所期待的那一面。


    给我的思考是,在相亲,包括普通的交友场景中,如何运用这三点。

    1.不要着急和异性进入恋人关系。首先,你们是陌生人的关系,从陌生人到熟悉,有一个过程。你们成为熟人,成为朋友,之后可能很快成为恋人,也可能很慢,甚至很难成为恋人。 交往的行为和彼此之间的角色要一致,关系才容易健康发展。

    2.当自己感觉不舒服了,要反思,是不是自己对关系中的角色理解的有问题,是不是自己把自己放在了和现实不匹配的位置上,或者是不是自己把对方放在了一个不合适的位置上,让对方感到不舒服。

    3.真诚对待对方。如果希望把对方当真心朋友,就要像真心朋友那么对待对方。如果期待对方讲话有礼貌,大方待人接物,自己首先也要讲话有礼貌,大方待人接物,对待对方和陌生人。

    陈老师,还讲到一个重要的观点——期待的力量是很大的。

    “上节课,我们讲到的美国传奇教师——马尔瓦·科林斯( Marva Collins),通过相信孩子们能行,就把一些街头混混变成了好学生。

    前段时间我跟女儿去电影院看了一个动画片,叫《大坏狐狸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狐狸从鸡舍里偷了三个鸡蛋,本意是要等小鸡孵出来以后吃了它们,结果那三个小鸡一出生,就跑到狐狸跟前喊‘妈妈’。

    ‘妈妈’这种巨大的角色期待让狐狸根本没法吃它们。后来,狐狸就真的承担起来保护它们的角色,变成了它们的妈妈。这就是角色期待的神奇力量。”


    陈老师最后讲到,人有很多面,要发现未知的自己。这是什么意思呢?

    从关系的角度,你就能理解。因为你能在关系中扮演很多角色,所以你的自我就有了很多的可能性。

    什么是个性呢?其实就是我们在关系中习惯扮演的角色。角色既是限制,也是改变的方法。

    如果我们总是把自己固定在某个角色中,那么这个角色规定的言行举止就会变成你的个性。久而久之,我们就忘了自己还有的其他可能性。而我们的自我,也很难有进一步的改变和发展。

    而反过来,如果我们能尝试很多不同的角色,发现自我的更多面,自我就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进一步联想到很多观点。

    武志红老师课程中曾提到的,在关系中看自我。看任何一个关于人的问题,都试着把这个问题,放在关系的框架里去思考:这个人这样做,是在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人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要把自己放在社会中去看自己,从自己所处的各种社会关系中去认识自己。

    社会角色,可能也是一种刻板印象。当一个人过于在某种角色里呆的太久,于是给他人就形成了这种印象。

    心理学现象中的自证预言现象。自己不断给自己暗示某种观点,最后自己真的实现了观点里的人设。这个现象可能和角色很类似,当自己熟悉了某种角色,自然最后活成了这种角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3 关系中的角色,关系如何塑造自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aj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