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军校的时候,军校生与一名地方青年没什么不同。但入了军校就有不同,比如争心——教官最反感新生的地方就是没有争心。
入校集训开始了,教官让我们一百人的学员站成一排,他从头走到尾,一个一个问学员的名字。一般人面对教官都是礼貌而又平静的回答出自己的姓名,但是,教官听到这种礼貌平静的回答急眼了。
他说,我听不到;
你再回答,他再说,我听不到;
你大幅提高声音回答,他继续说,我听不到;
你只好声嘶力竭的狂喊,他才平静的告诉你,连自己的名字都叫的那么没有底气的人做不了军官。
一周以后,我们与当地的守备部队在同一个影院看电影,按老规矩有集会的地方就要有歌声,其实就是分队之间赛歌。守备部队各个分队唱完一首后,我们学员队唱歌。我们唱完别的分队就不敢唱了,他们就一个营合在一起唱,仍然被我们压下去,于是就一个团合唱,仍然被我们压下去;最终那个师在影院里的全部分队合唱,仍然被我们死死的压下去了。
电影未散场,那个师召开党委会,研究为什么一个师的部队唱不过一个百人学员队。
答案很简单,尽管是军校新生,在数天的训练中,我们起了争心。
长篇小说《亮剑》中的李云龙就曾说过,一支部队的作风往往与最初领导人的性格、领导风格有着密切的联系。那种打不垮、拖不烂的作风会永远伴着这支部队和队伍里的人成长壮大并成为这支部队的原生精神。
探寻原生文明的生命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如此。“在她由涓涓细流汇聚成澎湃江河的历史中,必然有一段沉淀、凝聚、升华、成熟的枢纽期。这个时代所形成的以民族生存方式为核心的文明形态,如同一个人的生命基因,将永远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或决定一个人的生命轨迹。各个民族对其原生文明的深刻反思,从来都是各个民族在各个时代发挥创造力的精神资源宝库。”(孙皓晖语)
战国争霸这一篇开始,我将努力试着把时间拉回到我们这个民族原生文明产生的时代——战国时代。
看看那个充满起伏跌宕、征伐血气的时代,看看那个时代的大争精神,看看那个时代是如何催生层叠林立的原典,如何造就接踵比肩的巨人,如何生发深刻壮阔的变法浪潮……
“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没什么理由,我个人认定的战国时期大致是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起始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统称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一段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以后,天下逐渐形成了七个实力强大的国家:韩、赵、魏、齐、楚、燕、秦。也就是当时盛传的战国七雄。
按当时各国所在地来看,秦国,约占今陕西关中、汉中,甘肃东南部,重庆、四川大部;魏国,约占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东部;赵国,约占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韩国,约占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齐国,约占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楚国,约占今湖北全省,河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的一部分;燕国,约占今河北北部,辽宁,吉林的一部分。
历史是被技术推着往前走的
很不情愿的说,技术创造历史,技术改变历史,尽管这个技术本身也是人类发明创造的产物。考古发掘上看,商代时已有铁制兵器。不过,这些铁器是利用天然陨铁制成的。我国最早利用矿石人工冶铁的时间是西周末年。春秋战国时,铁器已在生产领域广泛普及。
之所以非要提一下生产工具铁器,就是我们判断历史发展走势的一个必须具备的抓手。不能小看这一件事,正是因为铁器的广泛使用,人们的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伴随着的就是粮食产量、人口平均寿命及出生数量的同步增长。原来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国有的现实亟待改变,私田制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有谁最先完成这个方向的转换,谁就能在历史长河中占得先机。
新兴力量崛起伴随着私田制和铁器的广泛运用,社会新兴阶层崛起,战国时期的中国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上迎来变革的高峰。战国时期,土地国有制彻底瓦解,土地私有制也就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得到确立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各国的改革或变法运动促进了这一转变。土地自由买卖已经合法化,参与土地买卖的有贫民、官僚和贵族。秦国在商鞅变法后,魏国在李悝变法之后,都变得强大起来,各国见状,纷纷变法以图强。
由于郡县制度的加强,以获取土地、财富、人口的国家不断开展兼并战争,促使这个从春秋时期开始便战争不断的土地逐渐走向新的时代。战国承春秋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这是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与各国相继图强而展开的举国变法,名士的纵横捭阖,宿将的战场争锋,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典故。塑造了帝制中国的雏形。
所有这一切,都汇成了浩浩荡荡的历史大潮,直接推动秦帝国实现了统一中国文明的历史跨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