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思想性的文字,就是有深度的文字。
何为深度,是相对表面而言的。对于文字来说,何为表?这个我们有一个顾名思义的词汇:“表面文章”。
那么除了那些做表面文章的文字,就都是有深度的文字了。
有朋友就会说,不对啊,就算是我看重修辞,也同样要花心思遣词造句,排列组合,甚至发到平台之前还要加入图片,进行排版,我都要付出努力和心思,我也要进行思考。表面文章做得漂亮也是学问,会增添读者的阅读愉悦性,这难道不是思考行为吗?
这当然是思考,我们称之为好看的文章,与文字本身的内容,要反映的东西无关。自然就没有深度。
这种行为咱们也有词汇,叫做“舍本逐末”、“买椟还珠”。
你的其他工作做得再漂亮,你的标题取得再有诱惑力,内容空洞无物,人家在看过一次后发现你的文章实际上毫无意义,你猜他下次看见你名字的文章还会不会踩进来?
在互联网注重时效热点的今天,只要你的标题即时、悚动,还是会吸引人进来的(自我打脸),然后又骂骂咧咧地出去了。
这是新时代的变化。要是搁在以前,一般人看过一个人的烂书之后,基本上就会与这个作者的所有内容绝缘——因为要付出购买成本,阅读成本,而在今天的网络上看文章不要钱,浪费的只是几秒钟点进后退的操作。
零成本,读者才愿意上当容错。
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标题党大行其道的原因。
如果内容充实,开卷有益,那么标题新奇有吸引力就会产生叠加作用。可现实中往往都是货不对板,这也是为什么各大平台都要开始整治标题党的原因。
所以,在这些表面工作上用再多的功夫,到最后还是会被其他真正有内容的文字淘汰。
内容充实,逻辑通畅的文章,我们能不能称之为有深度的文字呢?
不好意思,还是不行。
说明书内容都是干货吧?逻辑条理一条、二条,清清楚楚吧?有没有深度?没有。
没有内容,空洞贫乏,是不可能有深度的。而内容充实,语言练达只是有深度的必备条件。遣词造句、文笔优美是不是成为有深度的文字的下一步呢?
不是的,写得漂亮是第一步,还是表面工作。
那么既有了面子(形式),又有了里子(内容),为什么我们的文字还缺乏深度?
我们需要有自己的观点。
这个观点读者未必会认同。但是他如果从你的文章里面读到了观点,就是看到了你的思路,可以在这个思考的基础上继续展开,或者表示认可,点个赞,转发一下,或者表示反对,留下评论,痛骂一下。
这就是写作者的观点让读者产生了共鸣,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至少在情感上已经打动了读者。
在诗歌写作里面,我们称之为通感共情。
唯有书写共情,和读者达成通感的诗歌作品才有可能流传下去,成为经典。
写文章也一样。我们为什么写文章?无非就是要表达自己的情感,打动读者,赢得读者的认同,说服读者来分担自己的感受。
而深度则是作者的思路,你不仅仅是空洞文字,不仅仅是展示证据,你必须用心将这些内容链接起来,找到一个能够打动读者的点,形成自己的观点去让读者因为共情而起反应。
这个创作的过程,就是用思考打造文章深度的过程。
这个过程,也许在动手写文章之前,也许边写边形成,也许写完之后进行修改。
但是关键的一点就是必须形成自己的观点,至于其他的内容和写作技巧、结构安排,都是为了正确表达这个观点而服务。
就好像我这在这里写了很多关于形式、关于内容的东西,不过最终都是告诉大家,光有这些不足以传达创作者需要表达的东西,我们需要形成一种观点,以这种观点为中心思想,其他方面的东西都是围绕这个观点的输出。
——这就是我的观点,也是这篇文章最终要表达的东西。
在拿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还只是第一排回答的“有思想性的文字,就是有深度的文字。”那个泛泛之谈,并没有观点表达这个观点,是在对形式、内容的阐述之中慢慢形成的。
到底什么是有深度的文字?
表达通过思考、得出观点的文字,即有深度的文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