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个大都市,深受游人的喜爱,很多人去上海几乎都是去外滩、步行街、东方明珠、迪士尼等知名景点游览,却少有人知上海也有历史悠久的古镇,有着独一无二的小桥流水人家,有着令人向往的江南水乡。
朱家角古镇位于上海青浦区,它是上海四大历史文化古镇之一。宋、元时形成集市,名朱家村。明万历年间正式建镇,改名为珠街阁,又名珠里、珠溪,俗称角里。以布业著称江南,逐成大镇。明末清初,朱家角米业突起,再次带动百业兴旺。至民国时期,奠定了商贸重镇的经济基础。古镇繁华之规模,即使是在今天,也是上海商业最繁华、最热闹的古镇。
秋末冬初,走进朱家角,小河流淌在街坊之间,民宅鳞次栉比,粉墙灰瓦错落有致,小巧古朴的石桥跨越在流波之上,游人行走在老街古巷,一派小桥流水天然景。
漫步于古镇,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水乡风情,是温馨、沁人心脾的明清气息;她宁静而不消沉、厚重而不张扬的文化遗风让我肃然起敬。
朱家角的建筑也是很有特色的,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这些建筑造型各异,雕刻精细,充满了古代的文化气息。
西井街的课植园,坐西朝东,正墙门面对西井街,是朱家角镇上最大的园林建筑,园主姓马,名维骐,自号农圃。其园取以“耕读”之意,题名“课植”,俗称马家花园。始建于1912年。
古街、古桥、古迹,构成了这座古镇的三大特色。一条清幽的漕港河,将朱家角分成南北两半,清幽神秘的小弄,青石板砌的小路,桨声悠悠的小船,还有众多的明清古建和历史遗迹,组合成一幅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卷。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情深深雨蒙蒙》、《粉红女郎》、《天堂口》等许多当红影视剧中河港纵横、桥古街奇、巷深弄幽的外景,就是在朱家角古镇上拍摄的。
朱家角的桥多,大大小小的古代石桥就有三十六座之多,有名的有放生桥、永丰桥、福星桥、来凤桥、泰安桥等。这些桥历史悠久,造型各异,见证了古镇的繁荣和变迁。我一直走到西市梢的福星桥,记不清依次走过了多少座古桥,但走了那么多古桥,高低宽窄,拱平木石,形状各异,每一座桥都有每一座桥的特色,每一座桥都有每一座桥的故事,竟然没有走过两座相似、重样的桥。
沿着蜿蜒的西井街前行,跨过永安桥又到东井街,转过一个弯后,一条漕港河穿镇而过,横跨南北的石拱桥放生桥,横波静卧,古朴典雅,形如带,长如虹。江南古镇,小桥流水是给人固定的印象,桥多是玲珑小桥。如此高大的五孔石拱桥,在江南实为罕见,在江南古镇中也是首指一屈、遥遥领先。朱家角也因为放生桥,于纤细之中透露出几分豪气。
朱家角素以“水之美、桥之古、街之奇、园之精”的特色闻名遐迩,展现出水乡文化气息。2016年,《中国古镇》系列之二的特种邮票首发,朱家角古镇的放生桥成为纪念邮票的主角。
从南到北走上放生桥上,放眼远眺,漕港河蜿蜒远来,河上帆影绰绰,屋檐下大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轻摇曳,静静的河水倒映着两岸风光。朱家角古镇尽收眼底,粉墙黛瓦,好一幅朦胧美丽的江南古镇图。
霭霭水雾,河水并不如想象中那么清澈,虽没有“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壮阔,但是却有水乡古镇的闲情逸致。难怪宋代诗人杨万里情不自禁地写下了“古镇朱家角,小桥流水人家。绿杨芳草长,春风落日斜”赞美诗,明代诗人徐渭留下了“江南水乡千般好,最美朱家角”的千古名句。
视线中漕港河边矗立在黄墙中的圆津禅院异常醒目,代表朱家角古镇古刹的魅力,寺院、拱桥、流水,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穿过放生桥,光亮的石板路,加上粉墙黛瓦古民,时间的流逝,岁月的磨练,历史的沧桑都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很难想像如此充满江南水乡风情的朱家角,就位在上海,这不是我眼中的上海。
朱家角水系发达,横有淀浦河,纵有拦路港、西大盈港、朱泖河,直通黄浦江,并与太湖水系相通,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古镇九条老街依水旁河,千余栋民宅临河而建,大大小小的古弄串联其中。有名的有北大街、东井街、南大街等,当然,朱家角最著名的古街就是“一线街”了。这条街的真名叫北大街,素有“长街三里,店铺千家”的美誉,是上海市郊保存得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第一街,东起放生桥、西至美周弄的三百多米,是最富有代表性的明清建筑精华所在。
这里旧式民宅鳞次栉比,粉墙灰瓦错落有致,窄窄街道曲径通幽,石板条路逶迤不断,老店名店两旁林立,一串串大红灯笼高高悬挂在店门前,展现了一幅古意盎然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
北大街很窄,建筑的布局形式也颇有特色,亦店亦宅。它们是临街、临河而建的二层建筑,底层面街多为整间的店板门,随时可以打开。街两边挤满了粽店、酒肆和茶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北大街的头顶只剩下一线蓝天了,所以这里才有了“一线街”的名号。这些店铺卖的,大多是小食品或手工艺品。他们风格各异却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不显突兀,只余温馨。
朱家角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满满的沪上烟火气,小街小巷满是各种店铺,最具有代表性的小吃,就是肉粽、扎肉和熏豆。一线街的空气,好像跟别的地方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其中飘荡着中草药、棕叶香的独特味道,有温暖的家的味道,有人间烟火的亲切。
漫步街道中,小街幽巷,石桥楼阁,枕河人家,斑驳的白墙黛瓦,时光在不经意间穿过古镇的青石板路,水渠潺潺,驻足静享便是最惬意的时刻。
沿着蜿蜒的北大街前行,就能看到泰安桥,俗称何家桥。这座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单孔拱形石桥,高且陡,是全镇最陡的一座石拱桥。
桥对面的寺庙就是朱家角古镇鼎鼎大名的圆津禅寺。这座建于元代的著名古刹,又称“娘娘庙”,以典藏名家书画而成为清代名刹。
朱家角最飘逸秀丽的是廊桥,是镇上唯一的木结构小桥,青瓦披项作棚,桥面踏级木板,扶手为木栅,显得古色古香,典雅剔透。我站在桥边,以河边栏杆上的一盆三角梅为前景,构成一幅江南水乡古色古香的画面。
一条条游船,在港汊中穿行,艄公俯仰着身子摇摆着船桨,碧绿的河水荡起微波,船儿从艄公一般高的石桥拱洞中钻出徐徐而来,又逶迤向下一个桥洞而去。
如果在这历史悠久的古镇上住上几天,看看小桥流水,听听摇橹浆声,尝尝江南河鲜,过过笃悠悠的慢生活,不失为一种古镇悠闲的生活体验。
过城隍庙,穿过漕河街,来到西湖街,当然不可不去朱家角大清邮局了。这是当时上海十三家主要邮站之一,也是华东地区保留下来的唯一大清邮局旧址。里面可以邮寄大清邮局纪念明信片,寄出的明信片加盖大清邮政印章,不失为一份值得回忆的珍贵体验。
站在大清邮局门前,红墙黑门,雕砖木窗,典型的上海石库门房屋建筑西洋花卉图案,格外引人注目。门前树立着一个邮筒,我仿佛看到了清朝时期繁忙的水路邮运的景象,也看到了我们当今纷繁复杂的信息网络时代、邮政快递时代的前身与雏形。
时光消逝的很快,几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细细想来,这朱家角古镇的半日游,虽说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观光,但不同的古镇水乡风情美景依然牢牢地印在了心底。
也许去了上海的朱家角古镇,我才真正认识了大上海,我才真正认识了大上海是古老的,更是现代的,她的历史和人文是需要大视野去仰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