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的清单
1、我们无时无刻不活在关系中,我们都渴望得到关系对方的认可,渴望能与对方分享彼此。如果没有这一点,我们就会感觉,生如同死。
2、为什么“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这是因为,我们太爱自己的意志。
如果意志得不到实现,我们便会执着在这个意志上,于是,那些“得不到”的,便成了我们无比重视的事物了。
3、如果想让一个人对你好,便请他帮你一个忙。
这是因为,多数时候,我们看似是在爱别人,其实首先是在爱自己在这个人身上的付出。
如果对一个人付出越多,那么我们就会越在乎他,其实在乎的不过是自己的意志而已。
4、成为自己。我们生命的根本动力是成为自己。
5、罗杰斯认为,所谓自己,就是一个人过去所有生命体验的总和。
假若,这些生命体验我们是被动参与的,或者说是别人的意志的结果,那么我们会感觉,我们没有在做自己。
相反,假若这些生命体验我们是主动参与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那么不管生命体验是快乐或忧伤,我们都会感觉是在做自己。
6、存在与选择的关系就是,你选择,你才存在过。如果你总是被选择,那么你就不曾活过。
7、关系胜于一切。父母与孩子童年时的关系模式无比重要。衡量这个关系模式的质量有两点:爱和自由。
8、在孩子开始进行自我探索的时候,既不要常替他完成,更不要经常限制他。
9、只有无条件地接受,才能令一个孩子感受到被爱。
10、爱就是自爱和爱别人。
按照客体关系的理论,会爱的人,得有一个平衡的内在关系模式。
“内在的父母”爱“内在的小孩”,于是这个人就懂得了自爱。
“内在的小孩”爱“内在的父母”,于是这个人就懂得了爱别人。
11、没有自由,一个孩子就会成为抚养者意志的延伸,他会觉得自己好像不是自己。
12、真正的好的关系模式是,父母自爱,同时爱孩子,于是也教给孩子自爱并爱别人。
13、要有丰沛的感觉和体验,就要勇于投入生活的洪流,就要自己为自己的人生作选择。
这样,你才能有丰沛的感觉和体验,你才能体会到自己的存在。
14、一个人怎样对你,反映着他的内心。你怎样对一个人,反映着你的内心。这叫投射。
15、一个人怎样对你,可能是被你教会的。你怎样对一个人,可能是被他教会的。这叫认同。
16、一个人的外部人际关系其实就是他的内在关系向外的展现。
17、假若你遇到一个貌似强大的人,但你和他相处非常不舒服,他总是有意无意地用尽一切办法,显示他的坚强并令你感觉自己很渺小,那么,你可以推断,他正将他的“内在的弱小的小孩”投射到你的身上。
18、幸与不幸,是你主动实现的。这就是所谓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如果你预见到了幸福和快乐,你就会把事情向幸福和快乐的方向推动。
如果你预见到了不幸和悲哀,你就会把事情向不幸和悲哀的方向推动。
19、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在他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我们不能剥夺另一个人从痛苦中受益的权利。”
20、一个人势必会从受挫中成长,如果他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他的个人能力就能得以发展。
由此,假若我们替这个人背负他的痛苦,帮他化解一切难题,那么,这个人就无法成长。
21、我们的一生,就是不断与别人进行投射与认同的游戏的一生。
你把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给别人,别人也不断地将他们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给你。
谁的内在预言更坚定,谁就更可能成功地将自己的东西投射给对方,并让对方认同自己。
22、不要改变别人,改变自己。
23、可以归因于童年,归因于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上,但不要怪罪父母。
因为,怪罪是一种逃避,是将已成年的自己的成长责任放到了父母身上。
自己不愿意承担自我成长的责任,而只是一味地怪罪父母或其他亲人,这就是一种沉溺性的情绪发泄,没有益处。
24、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
25、德国哲学家尼采也说过一句著名的话:“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几乎能克服一切‘怎么办’的问题。
26、感觉的确是最重要的,只是,感觉其实只是一个信息,如果你仔细聆听这个感觉,你会发现藏在这个感觉背后的真相。那个真相才是最重要的。
但我们经常抵触这个会令自己难过的真相,我们更愿意放纵自己的感觉。
那么,你的生命就是没有意义的,你不过是其他人生命的一个自动反应结果而已,你看似活过,但你其实不曾存在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