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520亲子成长迹成长感悟忘忧社
别看热闹,如果父母不注意自己的态度,很可能把孩子养成苏大强

别看热闹,如果父母不注意自己的态度,很可能把孩子养成苏大强

作者: 晨光微晓 | 来源:发表于2019-04-15 16:40 被阅读14次

    相信开始看《都挺好》的时候,很多人看到苏大强,都有一种想砸屏的冲动。

    苏大强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毁屏气场呢?

    说起来,最大的原因无怪乎是他藏在庞大、苍老身躯里的那个叛逆小孩在作怪。

    赵美兰活着的时候,苏大强面对赵美兰的强势表现出的是没有话语权,总是欲言又止;没有担当,每次遇到明玉向他求助,总是躲起来;没有经济权,偷藏点私房钱被发现了还会被打耳光罚跪。让明玉受够了亲妈的委屈,也对爸爸的无力保护满是愤怒。

    赵美兰去世后,苏大强被压迫后触底反弹,开始各种花样作,一会儿要出国,一会儿要各种昂贵的好衣服。明明有大房子却不想住,逼着孩子给买三室的大房子,还要只写自己的名;老房子里即使新买的家具也坚持一件不留,全套换新;最作的是,竟然爱上了贪财的小保姆,还要把儿子花钱买的房子,写上小保姆的名。

    想到什么就要让孩子们满足什么;不辨是非黑白;躲避,出了问题之后,由孩子来给他善后。

    这样一个没有边界感、没有责任和担当、不体谅别人感受的人,如果不看他的年龄和岁数,如果不看他虎背熊腰的身躯,分明就是一个刚上小学7岁8岁狗都嫌的男孩。

    他的身体里藏了一个七八岁的叛逆小孩

    苏明成说起苏大强,说的最多的就是“自从妈死后,他简直就是变了一个人。”

    但这种变化并不是因为失去相依为伴的亲人的忧伤,而是终于不再遭遇压迫的无法无天。

    有人觉得奇怪,为什么苏大强会这么作?

    其实细究起来,原因应该是很可悲的。因为苏大强被压抑得太久了。

    赵美兰活着的时候,苏大强不敢说一句话,哪怕是存点私房钱,被赵美兰发现,都要被打耳光罚跪。

    这样的日常生活持续几十年,突然有一天压在身上的大山突然不见了,苏大强放飞自我也在情理之中。

    蒙氏幼儿园中国担纲人孙瑞雪老师的团队里也曾有过这样一位老师,她讲自己的经历时说,她在童年受到过成长的创伤,好在找的丈夫爱她包容她,她用了10年,差点把家掘了个底儿朝天,才终于修复了自己,慢慢开始了更好的成长——具体这十年,她是如何掘的,当事人没有说,但这个“掘”字里,想来也承担了不少我们看不到的东西。

    有人说,都是成年人,白吃了这么多年的盐,难不成孩子时候受点委屈就非要作下天来才能修复吗?

    这么说更多的是因为我们对自己内在并不完全了解。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也是一种能量,小时候受过的委屈没有办法发泄出来,就像能量一样隐藏在了身体里面,不仅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消失,而且会因为长时间的有意压制而产生更大的破坏性。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一个球漂浮在水面上看似轻飘飘的并没有多大力气,但如果我们用力将它压到水面之下,我们用的力气越大,球所给出的反作用力也越大。

    我们被压抑的情绪同样如此。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苏大强会迷之太作了。

    在我们养育孩子的时候,同样适用于这一情况。

    被压制了三十年的“妈妈,不”!

    阿武是我父母成长班的同学,30几岁的人像个大男孩,平时上课他总是躲在角落里,不善言语,就连笑容都会透露着隐忍。

    人看起来谦和,却总是给人一种封闭的感觉,似乎想要融入同学中,却又不知所措。

    他是因为亲子关系不好才求助于老师的。

    经历了一次情绪疏导的课程,他像个孩子一样躺在活动室地垫上由开始的抽泣流泪,到最后大声哭喊“妈妈,不!我不!我就不!”那种场景触动人心。

    治疗之后,再见到阿武时,他的笑容里明显卸下了许多的重负,似乎有了阳光的明亮。

    而再之后,他慢慢敞开自己,给人的感觉也不再是一个躲在角落里的男孩了。

    后来听说他的亲子关系问题也逐渐破冰,和孩子的亲情联结也越来越好了。

    这只是心理疏导的一个最为普通的案例,由此可见,童年压抑了的情感对于我们今后的成长会有多大的影响。

    孩子的内心在哪个阶段最容易被父母伤害?

    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是个怎么看都完美的小孩。

    不过长着长着就开始不顺遂了。变得不那么“完美”了。为什么呢?

    是因为孩子在对世界认知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想要试探着成为独立的自己了。

    孩子在3岁、7-9岁和青春期时是对自我想法自我肯定和实践比较突出的几个时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叛逆期”。

    其实从“叛逆期”三个字的定义来看,就能看到很多家长对待孩子的误区。

    明明是孩子开始试炼独立的过程,却偏偏被家长当成了对自己权威的叛逆。

    东魏孝静帝在位时,因不满朝政被高欢之子高澄把控,试图逃出皇宫找机会杀回来赢得自己的政权,但逃离皇城时被高澄围住,高澄问孝静帝,陛下为什么谋反?难道不满我们父子对江山社稷的功劳吗?

    这席话说得实在是好笑,君王谋反。

    但是放到“叛逆期”的孩子身上,有异曲同工之意。孩子试练着,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家长却说孩子“叛逆”。

    正因为对这一时期如此的理解,所以家长更容易在这段时期压制孩子,也更容易给孩子带来内心的伤害。

    苏大强的叛逆看似针对自己的妻子赵美兰,但是象苏大强这样的性格,又怎么不可能是来自原生家庭的压制呢?

    如何避免把孩子养成另一个“苏大强”

    《都挺好》中的苏大强看着让人痛恨,也把电视剧情节一次次推向制高点。

    作为叛逆期孩子的家长,如果不希望孩子将来被压抑成为另一个苏大强,就应该注意调整亲子教育的方式。

    首先要学会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孩子。

    说到动态,让我想到了柳树和树荫的故事。一个愚人夏天抱怨大树的树荫不能给自己遮挡太阳,说只有那么一个多小时能给自己提供树荫。智者笑着说,你自己坐在一个地方等着树荫绕过来,你为什么不动一动去追树荫呢?

    孩子是不断成长的,我们的教育方式也要不断的跟随孩子的成长而不断调整。如果不调整就如同抱怨树荫的愚人,没有看到变化,却用自己的不变试图束缚住孩子成长的步伐。

    其次,要容忍错误。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成长这种需要主观去把握客观的事情,更是需要不断调整,所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饭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但也正是在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里,孩子才能更好地调整自己,更好地把握做事的规则和方法。

    如果不能容忍孩子的错误,也就等于剥夺了孩子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

    第三,学会使用合适的协助方式。

    在孩子做一件事情之前,可能家长已经预测到了不乐观的结果,如果没有太大的危害,不妨让孩子去尝试一下,尝试过后,孩子有了第一手感受,此时家长再分享自己的经验教训,孩子可能更愿意接受,也能更好地接受。

    在给孩子自由的同时,不忘平等的分享,这样才是家长协助孩子更好成长的正确打开方式。

    孩子终归是要成为他自己,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作为家长,要学会适时地放手,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平等的、大写的人。

    ——————————

    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点赞转发,谢谢!

    我是晨光微晓,俩娃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喜欢阅读,在育儿和写作中不断成长。投身儿童早期阅读近10年,期待和你共同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看热闹,如果父母不注意自己的态度,很可能把孩子养成苏大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oxp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