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的烦恼都是努力得不够,却又要求太多造成的。
昨天,我喜爱的公众号大V连岳的原创文章更新了第1000篇,粉丝们纷纷留言恭喜他破千,甚至比他本人还早意识到这个喜人的成绩。
1000篇就是近3年啊,每日不间断的更新,而且固定在早上8点左右,那么意味着每天都要在5点多起床,开始选题、写文、修改、配图,然后发布。这样的自律实在是了不起!
老实说我连早起这个单纯的动作都没做到,更不用说日更了。有了这么一个榜样在,得好好向他学习。就像他说的,先不要管有没有粉丝、有没有阅读量,你能先坚持更新个500篇看看吗?如果连这个都没有坚持下来凭什么成功?
当然如果能够坚持更新一年以上,粉丝数、阅读量等各方面指标还没有进步,那也许真的是没有写作才能了,可以视为这条路走不通,应该考虑放弃。
谢谢连叔的鞭策,以你为榜样,像学英语一样先坚持个365天试试,不也一样从听不懂TED到现在能听懂一多半内容了吗?
加油!加油!
第五章 学习
“学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任何知识的获取,都是不可逆的。在知道他的那一瞬间,他就已经改变了一切,生活因它而变,却无法还原。我们再也不可能对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置之不理,它瞬间就能根深蒂固,无法铲除。
“学习”的重要起点是:起码学会一种技能。
自评:
学会某样技能就像当初在大学时候学滑旱冰一样,学会以后大概已经有三五年不曾玩过了。恰好在前年,公司组织年会的场地有一个旱冰场,穿上旱冰鞋以后虽然最开始很踉跄很不稳当,但是熟悉几圈以后就找回了当年的感觉,很快进入了状态。
这一时刻大概就是书中说的“不可逆”。人的身体在学习过程中已经产生了记忆,不用的时候暂时存储在某个角落。一旦重新触发以后立马能够调动相关记忆,加以练习后原景重现。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以前偷懒没有学会的技能,总有一天需要付出成倍的努力来弥补,早早学会一项或几项技能很重要。最近就是在“还债”,还之前欠下的“学习债”。
所有人获取知识最基础的手段就是“体验”。比“体验”再高级一点的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试错”。
但是,试错往往需要勇气。比试错更聪明一点的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观察”。最后,能够对“体验”“试错”“观察”进行补充的手段是“阅读”。
自评:
试错真的挺重要的,就像那句俗语所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经过实践、试错,获得的就不是一手资料,就是道听途说,也不会有深刻的体会。
中国家长最喜欢说的就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恨不得把所有的人生经验都告诉后辈们。如果后辈没有照着他的所谓“方法”去做,就会恼羞成怒。
其实我觉得他们就是剥夺了后辈们试错的权利,剥夺了他们去实践那些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人生经验的权利。他们是想让后辈们直接跨过去那个大坑往前走,可是后辈们连坑里有什么都不知道,说不定他们还以为里面是金银财宝呢,反而勾起了好奇心,偏要走到坑里去瞧瞧才甘心。
但是“婚姻”是不适合试错的,这个成本太高了。所以婚姻应该尽量避免试错,最好在这之前想清楚,否则稀里糊涂进去了,出来可就要伤筋动骨了。
阅读是别人人生智慧的浓缩的结晶,通过大量阅读可以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理论,但终究还是要经过实践才知道适不适合个人和时代。阅读很重要,但是也不适合尽信!
“正确地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只是的主要手段。
不仅存在无法通过个体或者群体经验获得的知识,还存在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
日常生活中主要的“沟通障碍”本质上几乎都是由于沟通双方无法让对方理解与他们的经验相悖的知识或信息造成的。
自评:
“沟通障碍”最明显存在于父母和子女之间,因为两代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所受的教育、所经历的人生故事等巨大的差异,要想让彼此理解双方所总结出来的经验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家这几个月,和父母的摩擦不断,小到要不要多铺一个床单、一天要扫几次地,大到结婚生子的意义等问题,简直没有不吵架的时候,谁也不服谁,其实就是经验偏差导致的。
所以这个任务既然不可能完成,就放弃了。索性像邓爷爷学习: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吧!
自学能力的基础是阅读理解能力;检索能力建立在相对熟练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之上;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重要位置;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
自评:
最近好像人人都在说决定未来的是学习能力,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写作能力和演讲能力,这是打造个人品牌最重要的两个手段。对此还是非常认同的。
确实经过一段时间的写作输出,已经不那么抗拒写作这件事了,算是迈出了第一步。第二步慢慢走,走踏实稳当。当然肯定不容易,但是世界上又有什么事情是容易的呢?
演讲确实是亟待提高的,实在是欠缺的太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