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定义,均有偏见,
形容词越多,越是狭隘;
标签,既能成事,亦能败事。
我眼中的北京,也是这样……
北京
我眼中的北京
小时候,北京对我来说不过是一个带有“首都”标签的地名,完全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好像另一个世界一样。
那时候,我的眼界狭隘如鼠目一般,成了输在起跑线的人,幸好成长顺利,三观尚可。
大学,我想要跳脱这如同井底之蛙一样的生活,毅然来到陌生的北京打工。然而,却因为这次深陷骗局的打工经历,让我真正认识了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
被骗出逃,流落街头,三次报警,逃票回家,从此之后,我便一直都对北京怀有深深的厌恶。那时候,我认定了北京是一座冷冰且排外的城市。
再后来,毕业了,北京开始吸引着很多人去逐利造梦,而我依然对它怯怯懦懦,最终诀别故人,各安京内京外。
于是,那时候,北京对我来说更像是一颗拔不出来的刺,我开始喜欢听汪峰的《北京北京》,感慨造化弄人。虽然“北漂”一词开始流行,而我的心里却越来越拒绝这里,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
如今,我兜兜转转之后,明白了一些事实与偏见的差距,想开了一些感情上的固执,于是又回到了这里。
只是,此时我不再喜欢听汪峰的《北京北京》了;因为北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来来去去不过都是顺应时代变迁和人生阶段,不必刻意渲染悲情。
忽然的觉察
自从上大学至今,我一直没有更换过手机号。前两天我在北京,因为有事需要拨打10086人工客服电话。
电话接通之后,那头的北京客服第一句话就是:“你好,这里是北京移动客服中心,无法为异地手机号码办理业务……”
我急忙解释到:“我只是咨询一个事情。”
然而,他大概因为接待了一个不在他服务范围内的顾客,于是开始不耐其烦地撇清关系,似乎想要尽早结束通话。
而我在几个话语来回之后,我感觉到自己的情绪不再受控制,胸中一股热血冲向大脑,脸颊发热,便气急败坏地挂了电话。当然,问题也没有解决。
开始我以为,我只是不满意他的服务态度。后来反思自己的情绪的时候,才发觉到,实际上一个人愤怒的背后大多数指向自己,而指向我的这个矛头则是——我在北京受到了地域歧视,而我内心深处始终因为社会地位对自己不满,为自己的无能感到愤怒,甚至是深深的自卑。
其实,哪怕我多次暗示自己“人人平等”。我打心眼儿里也从未曾承认,这个世界存在像乌托邦一样无阶级的地方。
故事开始于一个冬日
于是,我发现我和北京之间,仍然没有完全和解,于是想写写这些回忆——那次被骗的打工经历,是我第一次来北京。
那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天空很清澈,光线显得特别耀眼,我坐在进京的火车车厢里,看到窗外虽然是一片肃杀和萧瑟,但还是让人感觉到一切都是那么温暖、祥和。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