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雅颂文学教室随笔诗社
读罢一篇享苦难,最难忘记蒋坤元

读罢一篇享苦难,最难忘记蒋坤元

作者: Mr_稻香老农 | 来源:发表于2019-12-04 06:42 被阅读0次

    ——读著名作家蒋坤元老师的优美文章《享受苦难吧》

    雪中送炭五百元,

    感动作家谱佳篇。

    平生最喜读好书,

    唯有真情铭心田。

    作家文中无华语,

    救母借钱惹人怜。

    佳作留于智者读,

    莫让愚痴亵渎言。

    读罢一篇享苦难,

    最难忘记蒋坤元。

    在作家的优美文章《半个身子》里有诗一首:

    闻知噩耗太突然,

    文瑜老师驾游天。

    作家深情来悼唁,

    找出旧时佳作篇。

    当年参加友书展,

    从不自卑半照片。

    荣耀当然归文瑜,

    作家豪购付画钱。

    在作家的长篇佳作《长篇小说|圣堂寺传说29》里有诗一首:

    天晴西边出太阳,

    穷人心里暖洋洋。

    小吴财主多慷慨,

    穷人移居他家房。

    凝聚民心很重要,

    抵御强寇力量强。

    善恶到头终有报,

    保家护村众帮忙。

    附注:我在读著名作家蒋坤元老师的优美文章《享受苦难吧》时,我想起我曾在他的另一篇文章后边评论了一下,那不是一首诗,而是一段评论,是这样写的:

    每当打开蒋坤元老师的主页,看他的文章,如果蒙住他的名字,如果我是一个刚入简书的小白,我就仿佛觉得我在看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全是口语化,从不堆砌华丽的辞藻,文笔流畅,笔端饱蘸真情,文章质朴清新,读他的文章,像品啜香茗,又像品尝佳酿,是一种美的享受。朱自清的名作,如《背影》《荷塘月色》《春》《扬州的夏日》《白马湖》等,无不具备了这些写作特征。今天读蒋坤元老师的文章,也有这种感觉。当然,我不是说蒋老师的文章就是朱先生的文章,我是说他们的文章有相似之处,就是崇尚口语,这正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而现在,我的这种看法变了,觉得作家坤元君的文章,他的语言不仅仅是口语化,而是他的文章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却跳动着他的一颗火热的心,充满了真情实感,这位故乡的作家杀伤力太强了,让边陲稻香读了他的文章后都被他感动得不要不要的。因此,我含泪吟哦道:

    “作家文中无华语,救母借钱惹人怜。佳作留于智者读,莫让愚痴亵渎言。读罢一篇享苦难,最难忘记蒋坤元。”

    其中的“作家文中无华语”,意思是作家在文章中从来不拽那些华丽的辞藻。那句“救母借钱惹人怜”,这个“怜”字,不是可怜的意思,作家从小就刚强,他毋须别人的怜悯,这个惹人怜,是惹人怜爱的意思,不要把意思弄混了。

    在作家的《半个身子》里,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作家对朋友真挚纯朴的感情,作家的文章同样是那样简洁朴素,同样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难怪作家简洁朴素的文章被众人追捧,因为他的文章就是真情的代名词。这使我想起一支歌坛神童唱的一支歌《天亮了》,歌词同样很朴素无华,但歌声里蕴藏着的强烈的感情却震撼人心,催人泪下,特别是听到“就是在那个秋天再看不到爸爸的脸”时,全场人都沸腾了,唏嘘一片,泪水哗哗地流啊,泪水哗哗地流。

    作家的《长篇小说|圣堂寺传说29》,写的是小吴让穷人住到他家闲置的青砖青瓦房里,让王阿六的老娘认为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她还让儿子找人来证实这是不是真的白让她家住。文章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画面感极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罢一篇享苦难,最难忘记蒋坤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pkk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