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处不《围城》

作者: 素西朵朵 | 来源:发表于2019-08-25 20:21 被阅读0次

            初三时读了《围城》,读后仅仅看出了城外的人进不来,城里的人出不去。如今再读《围城》,抓住20岁的尾巴,感慨,人生何处不《围城》。

    关于选择

            方鸿渐从一开始的选择,就注定了他的结局。在国内大学里从土木工程转到社会学,再转到哲学系,后转入中国文学系。又走了“狗屎运”得到前丈人的恩惠,被资助到国外“深造”,四年中再换三所大学,各处蹭课,毕业再即,再混张假文凭糊弄丈人、老父……自己仿佛一个跳梁小丑,自编自演。从一开始,他选择放弃主动权,选择成为命运的奴隶,便注定他的一生也如戏一般,演了一出好戏,自己都疲惫了,以为戏终于有完美的收场,到头来却发现仅仅是现实场景的开始,戏未开始,自己已退场。

    外求,为自己依赖找到理由

            如果选择是一个决定,那么习惯外求,习惯依赖的他则在他的意识里根深蒂固。除了追求唐晓芙时,看上去比较酣畅淋漓外,其他时候,他都在依赖中喘息。回国后依赖丈人在点金银行寻觅个差事,靠赵辛楣推荐到三閭大学谋得个由被答应的教授降级的副教授,即便如此,还是寄希望高松年许诺明年提拔的教授。在三閭大学被解聘后继续依赖赵辛楣为自己在上海在报社谋个小职位……方鸿渐的一生,没有真正依赖自己完成的,他处处外求,还想为自己找到依赖的理由。仿佛连憋屈、懦弱都要找到人依赖后方可奏效。

    寻寻觅觅,丢掉了当下的自我

            一手好牌,何故打得稀里哗啦?自始自终,其实他一直没有脚踏实地做点份内的事儿。寻寻觅觅,每一个当下都被无情忽视。如果说爱情不能将就,对苏文纨不能妥协,但至少可以更早拒绝,说不定也免了唐晓芙对自己的偏见。再说方鸿渐和孙柔嘉的婚姻,是谁让婚姻变成了坟墓,自从在一起,两个人就没有因为各类琐事停止过争吵。有谁,不是在寻寻觅觅中丢掉了可以不错的自我。

            看了《围城》,试想,方鸿渐可能代表了一类人,又或许代表了一个人一生中某个阶段的自己。关于选择,可能因为自己某时的“省事”心理,做出了舒适圈内的选择。当遇到苦难时,习惯抱怨外界环境带来的霉运,却不知社会一直时无能力无条件谈条件的。明明自己的当下可能时别人期待的明天,非要去寻找另一片天空,忘记了当下带给自己的美好。寻寻觅觅一大圈,丢了自己,只剩彷徨、无奈、妥协。

           人生何时不《围城》,人生何处不《围城》,婚姻如此,生活如此,工作如此,社交如此……也许《围城》告诉我们城外的人进不去,城里的人出不来,可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判断,选择何时进城,选择如何在城里游刃有余。当然,时光从未老,我们仅仅是在时光隧道里穿梭,时间到了,我们必须上车,可是我们可以决定如何在隧道里过的有点意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何处不《围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puk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