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几程,故人何在

作者: Millyamin | 来源:发表于2015-11-17 23:37 被阅读1810次

          

           遇到失而复得的东西,要抱着更大的感激去相迎。所以对一个期待很久,关注很久的电影,在因为种种问题错过上映而懊恼的时候,遇到影院重新排片复映就马上去看了。比这种失而复得的喜悦更令人开心的是,感觉到号召认真尊重一个人的坚持这种声音终于更加响亮了,一个人的坚持很孤单,但是这样的坚持得到尊重、认真地对待的话,就会不再孤单了吧。

           看电影之后看了一些有内容的影评,觉得很有意思,每个人眼里的哈姆雷特会组合成一个有趣的立体的哈姆雷特,甚至可能与导演心中的哈姆雷特并不一样,但这也是电影本身蕴藏的力量,它让所有观影者成为一个媒介,经由他们创造着感动这个世界的故事或感情。我对电影的理解并不专业,但我不介意这些文字、这些处于本能的感受成为我个人的意淫,当然我不希望像过去做语文阅读一样,把它们变成对一个情义电影的无奈勉强地肢解和过渡解读。所以我想说说我眼里的“山河故人”,也只是描绘一个我眼里的哈姆雷特,或者说说感动我的地方,希望没有解构这个故事,而是让它在我的理解里丰富地活着。

           对于饱含深情的东西给予蔑视或沉默就是一种对一个人执着坚持的讥诮,可是无所谓的从众也是。我不知道打哪里来的期待感,让我做作的想着要为这片子写点什么,后来想想,大概是一种对“贾樟柯导演的坚持”略带陌生的敬意。《山河故人》里涛儿有句台词大致是说:岁月不会改变一切。有种对归属的信任,或对未来的悲观,好像她相信着,即使,岁月改变的了车尘马足,也一样无法改变你对“故”的如同命运一般的依恋。

           我是山西人,但不大会说山西话,不过可能有时候也会蹦出两个乡音。我对故乡的依赖主要来源于人、情和景,而历史或者说所谓根的部分,是生命里确实存在但隐匿着的。我时常感到它在跳动,但我不敢说我很了解它,这是悲哀,也是我应该去弥补的。

           片子里所有人物都悲伤着。晋生、涛儿、梁子三个人从开始紧密的爱情纠葛到分崩离析但依然潜藏联系,感觉故事镜头在不断放大,涛儿父亲对女儿前途的担忧和最终离去时候的无依,涛儿与晋生的儿子失去归属感的迷茫,梁子一家迫于生计的困苦,一心致富甚至略带崇洋的晋升最后远走却让心中对故乡的记挂更浓重,涛儿的坚强和孤独,镜头不断放大包容着更加复杂的情节脉络,他们身边是拥簇的人群,后来是车流,然后是空旷,如海洋,一些关系逐渐离散。他们站在不倒的文峰塔前,奔涌浑浊的黄河旁,狭小而仿佛奋力显示着崭新的阳明堡火车站,无知无畏就变了时代的机场里等等,他们的背景常是广袤的,是变化的社会,变化的时代,变化的世间,然而这些可能在历史里看起来比个人变化更有力更瞩目的变化,却比起人的变化慢得多。看上去所有情节出现仿佛又不是为故事发展而刻意攒的,只是导演在讲故事,一个带着唏嘘的现实故事。从所有人物眼前的爱情、故乡、未来开始,仅仅站在角色自身情感这么一个很小很小的出发点,来开始的故事,却因为平凡感情的饱满和丰沛而一个个组成了有血肉的时代,成为时代缩影和记号,这是电影,也是现实。

           如火车驶过,扬起黄色的尘土,过去和未来大概就在这浮沉起落间达成某种和解,让一切无论是否遂人愿的改变会以一个叹息的形式在无奈或豁然的状态下接受,人多渺小啊,最终,渺小如我们却会赋予世间的一切以感情,以作为“故人”的力量,这是我们最珍贵的留存。没有开出去的拉煤车,和那时候人们对未来或者对基本生存的的憧憬,都是过去, 那样踏实、丰沛、热烈过,然后也会枯竭、荒芜、黯然。

           至于放在当今爱情故事里也依然成立的纠结,比如晋生在街上对涛儿喊“你欺负我!”仗着在乎和喜欢就蔑视或任性,从很多文学经典、立意电影到玛丽苏偶像剧其实都可以看到,哪个年代都一样,爱情真的从没变过。而片中用了白日焰火和炸药等等更疯狂的方式诉说他们之间喷薄的年轻的情感,是艺术化夸张化的凸显,但不觉得花俏,而觉得直接并且深刻。

           略过梁子重病重返故乡的情节,这种悲哀的现实,用真和简单表现就已经充满力量。我更难过的是涛儿父亲在去祝贺老友寿辰的时候在火车站打盹的时候孤独去世的情节,触动的最直接原因有三点,一是年迈,二是孤独,三是旁边的法师超度的时候,感觉生命离开得那么轻易,在嘈嚷的旅人中,在穿徉过血肉人群却始终冰冷的钢铁火车的往来中,世界不知道,一个对一些人来说很重要很重要的生命离开了,急促的却因为是在睡梦中而好像很和缓的。后来法师来超度,是不是也算这个世界对这个灵魂最后的温暖陪伴。后来看到微博上有一条这样的真实的故事,心情很复杂。后来父亲葬礼和涛儿朋友婚礼上的司仪是同一个,同一张嘴,诉说生的欣喜和亡的伤怀,有些你刻在生命深处、时时纪念的事,于不相识的人也不过故事而已。也是因为,涛儿在父亲葬礼上对儿子在传统礼节上不退让的刻板的严厉,想要传递给一个太难理解这种失去的意义的孩子,也让很多年后长大的道乐对母亲的印象是粗鲁,不知道他会不会知道,这种粗鲁里面有多少心痛和多少无奈。

           涛儿曾经告诉道乐“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都是要分开的”,这句话大概是涛儿也对自己说过,丈夫带着儿子离开,父亲去世,曾经的好友重病,他们的确都陪她走了一段路,一段一段积攒成人生,他们离去的时候,生命好像层层被剥落。所以后来Mia出现在道乐生活里的时候,我就猜想他们会有一段联系,但大概也不会有结果,只是Mia出现,提醒或者教会了道乐一些东西。但我有些感觉如果是用这段极端的“爱情”的存在来彰显道乐生命中的母亲或者归属感的缺失有点刻意,但用“爱情”来解释“非爱情”,却也可能让这段悲伤更坦然更露骨也更深重吧。但涛儿在慢车上送道乐回上海的时候还说过“车慢一点,妈妈陪你的时间就长一些”所以我愿意相信,这是对一个残酷真相的温柔安抚。

           经过这一切,涛儿带着儿子,送他去一个----像当初她选择晋生一样----她认为会有好的发展的人生路上去。两人在卧铺上带着同一个耳机听着叶倩文的歌曲,一个已知结局敬畏又无奈的母亲和一个懵懂单纯充满憧憬的孩子。

    突然地沉默了的空气停在途上令人又再回望你

    沾湿双眼渐红

    难藏依恋及痛悲

    多年情不知怎说起

    在何地仍然是关心你

    无尽长夜为陪伴我怀念你

    它方天气渐凉

    前途或有白雪飞

    假如能不想别离你

    不肯不可不忍不舍失去你

    盼望世事总可有转机

    牵手握手分手挥手讲再见

    纵在两地一生也等你

    听说,这也是首关于母爱的歌。

           片子里几次出现涛儿拿出钥匙的画面,一次是她收起了失意的背井离乡的梁子生气扔掉的钥匙,很多年后,梁子重新回到家乡,涛儿归还给他。一次是她给道乐家门的钥匙,告诉他那里永远是他的家。我喜欢这两次钥匙情节的设计,可能因为我喜欢女孩子在感情里可以果断清晰不暧昧,而故事开头,涛儿和梁子还有晋生的爱恨纠葛里,涛儿一直在尽力维持三个人的和平,这和她说话做事风格一点不搭,但可能那就是爱情的力量。钥匙情节可以凭添很多联想,但至少是涛儿对“故”的用情和依恋,这也让我开始理解她起初在爱情里的徘徊。

           扛刀的少年长大了,天真的脸庞和熙攘的人群都没有了,但关公的大刀依然抗在肩头,很踏实的在。这是整个电影里最安稳的流传。

           2025年的这段故事,有些像是故事具有讽刺意味的提醒的部分,比如在澳大利亚一群华裔孩子在学习中文,比如晋生和道乐已经存在不仅是语言更是思想上的代沟,道乐有出于年轻人那种对于自由的追求,而这种追求与自己无“故”无“根”的归属感的缺失交织起来,成了他的迷茫。晋生在跟他交流的时候用枪的例子厉声告诫他这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自由,(张译在这里的表演也真的赞!)也充满了对自己失去但想念的故乡的发泄,我不知道会不会是一代人想要的发泄,明明按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对或错地现实地拼搏,但最终失去了生命中很重要的踏实感。

           结尾,道乐在他乡看海,波涛涌动却不诉浮沉的广袤深邃的海,他的犹豫不决似乎已经给岁月是否能改变一切以一个断定。涛儿在大雪纷飞的文峰塔下跳起舞,年轻时候和梁子、晋升一起跳过的舞蹈。她一直是个选择接受的女人,她接受生活的好坏,接受时代发展带给人的改变,但她在雪中舞蹈的时候,我看到她脸上有种倔强坚强的笑,是依然坚信岁月改变不了一切的笑,这种态度已经是一种信仰,是“小人物在大时代里即使飘摇也有所坚持”的信仰。

           从生活到信仰,其实很近,但我们常常要走很久,走到岁月斑驳,走到物是人非。

           看电影的那天,家乡下了2015冬天的第一场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湘子:从生活到信仰,其实很近,但我们常常要走很久,走到岁月斑驳,走到物是人非。因为人生就是一场修炼!
        Millyamin:@湘子 :blush: 是的,我们应该信任信仰,并且勇敢努力地接近它,我们是车尘马足,但我们也是亘古的星辰。努力修炼中!
      • 湘子:非常棒!!
        Millyamin:@湘子 谢谢喜欢 :blush:
      • 98ebd9f44ad0:写的真好 真的 真好!
        Millyamin:@98ebd9f44ad0 谢谢喜欢~ :blush:

      本文标题:山水几程,故人何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fl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