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宗法师之胸怀
卢惠能接法之后,按照五祖的指引,一路向南。过了大庾岭,转道曹溪,却一直被人追杀。不得已,只好来到广东四会一带,混迹在猎人队伍当中避难。在近乎与世隔绝的深山老林当中,悄然度过了十五年的时光。
猎人让卢惠能帮着守网,趁此机会,卢惠能尽量偷偷地放生。每到吃饭时,卢惠能不吃肉,只把采摘的野菜寄煮在猎人炖肉的锅里,以此充饥。每当有人问起,他便回答说:“我不喜欢吃肉,只吃肉边菜就可以了。”
一天,卢惠能忽然起念:“是时候了,应当去弘扬正法了,不可以这样一直隐居下去。”于是,他便走出山林,去寻找适合弘法的寺院。当时,他已经三十九岁。
问:那他不怕再有人追杀吗?
答:经过十五年的口耳相传,天下人已经知道传佛心印的第六代祖师是一个不识字的行者,而且,也知道他跑到南方藏起来了。此时,再追杀他已经没有意义,因为,祖师的位子抢不过来了。
问:好像后来还是有人要暗杀六祖吧?
答:对,那只是想要“暗杀”或“刺杀”,而不敢公然追杀了。相对来说,情况不那么严重了。再说,卢行者经过十五年的勤苦修行,道行也不得了啦。
自己道力已然充足,可以大张旗鼓地去弘扬佛法了。
唐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正月初八,三十九岁的卢行者来到广州法性寺,即如今的光孝寺,正赶上印宗法师在讲《大般涅槃经》,于是,他便随大众听讲。
法会尚未开始,忽然风起,吹动了经幡。一位僧人脱口说道:“看似幡动,实则风动。”
另一位僧人则说:“风本无形,乃是幡动。”
二人于是争论不休。这时,卢行者开口了:“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么轻轻一句话,让法会大众惊骇不已。
问:为什么?
答:能够来听《大般涅槃经》的,都是有智慧的人,都懂得一些“万法唯心”的道理。但对于卢行者来说,这可不仅仅是道理,而是真相。谁知风动?谁知幡动?仁者之心也。知则知也,为此争论不休,岂非心动?
注意,只有到达了心性如如不动的人,才能够当下了知这些心绪妄动。在觉悟者的清净心来观察,众生的心绪妄动一目了然。
印宗法师于是请卢行者来到前面,询问了一些深奥法义。只见卢行者语言简练,却能够处处契合法理,完全不受文字名相的约束。印宗法师于是说:“行者您绝不是一般人。我早就听说五祖的衣法传人是一位行者,且隐居到了岭南,莫非就是您吗?”
卢行者回答:“不敢当,正是惠能。”
印宗法师于是起身问讯行礼,请卢行者取出如来衣钵当众展示。大众纷纷向如来衣钵行礼,赞叹不已。
印宗法师于是请问:“五祖大师到底给您传授了什么呢?”
卢行者回答:“大师无所传授,如此心法,只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印宗法师问:“为何不论禅定、解脱呢?”
卢行者回答:“因为禅定与解脱是两边之法,所以还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印宗法师问:“如何才是佛法的不二之法呢?”
卢行者回答:“法师您讲《涅槃经》,能够因之明见佛性,此佛性乃是佛法的不二之法。”
当年,卢行者去黄梅途中,曾经遇到一位高士刘志略,二人结交为友。刘志略的姑姑无尽藏比丘尼常读《大般涅槃经》,卢行者仔细听过,对这部经比较熟悉。因此,卢行者引用其中的经文,继续对印宗法师说:
“如经中高贵德王菩萨问佛:如果有人犯比丘戒之四重罪,或者造下五逆罪,以及那些诽谤佛法的一阐提等人,他们会断灭成佛的善根吗?会断灭其佛性吗?”
“佛陀回答:善根有两面,一面是恒常,一面是无常;但佛性既不是恒常,也不是无常,因此它不会断灭,也叫做不二。善根还有两面,一面是善,一面是不善;但佛性既不是善,也不是不善,所以说它不会断灭,而是不二。乃至于五蕴与十八界等等,凡夫看来它们是两个;有智慧的人则明了洞达,知道它们本性无二。这不二之性,就是佛性。”
印宗法师听卢行者这样一解说,当即法喜充满,便合掌说道:“印宗讲经说法,简直如同瓦砾一般;行者您论述法义,就如同真金一般呀。”
接着,印宗法师询问卢行者愿以何种身份弘法,卢行者回答理应依止诸大德出家为僧,以比丘身弘扬正法。印宗法师于是召集当地高僧大德,于正月十五日为卢惠能正式剃发出家。二月初八日,以法性寺智光律师等为授戒师,诸大德律师共同为惠能传授满分比丘戒。
印宗法师在为惠能剃度、受戒以后,反而依止六祖惠能为师习禅。在那个时代,能够开大座讲《大般涅槃经》的,都是德高望重的大法师。论资格,印宗法师可以算惠能的剃度师,同时也是将六祖惠能隆重推出的首席大力推手。
这样的一位前辈大法师,竟然心甘情愿依止刚刚出家的惠能为师,其胸怀之宽广,着实令人景仰。对此,明代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当中专门写有《印宗法师》一文,赞叹法师已经忘却了我慢之情,放下了胜负之心,堪称得入圣贤之流也。
心量有多大,智慧就有多宽广。修行人当如此修心。
据记载,六祖惠能受戒后的第二天,韶州刺史韦璩便率领众官员入山请法。于是,惠能大师便在过去真谛三藏亲手栽种的菩提树之下,开演五祖大师亲传的东山法门,也就是传佛心印的正法眼藏。
六祖大师从此可谓龙天推出,一生说法三十七载,度人无数,开启了中国禅宗全面兴盛的一个新时代。
后来,在六祖惠能住持曹溪宝林寺期间,韦刺史恭请祖师出山到城中的大梵寺讲堂,为大众升座说法。一时间千人聚集,欣闻祖师宣说传佛心印之无上妙法。
正是这段时期的开示,韦刺史命六祖的弟子法海禅师记录下来,才有了记载六祖禅法的一部经典,六祖大师亲自将其命名为《法宝坛经》。
从四处避难逃亡的卢行者,到誉满天下的六祖惠能大师,这是大师与众生福德因缘的成熟,是龙天等护法神的隆重推出。同时,也彰显了印宗法师,这位前辈大法师的宽广胸怀。
莲池大师曾感慨地说:“人知六祖之为龙天推出,未知印宗之不可及也。”诚哉斯言。
2015.11.1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