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时分,外出散步,经常看到一对夫妻到附近的小公园散步,一路上说说笑笑、窃窃私语,女人娇羞,男人一直是宠溺的眼神看着女人。
当时我在想:都这把年纪的老夫老妻了还有这种眼神?这也太让人羡慕了吧?
后来听经常遛弯的大妈们讲:“人家这一对是才结婚时间不长的半路夫妻,男的老王是我们土管局的退休干部,女的是对门小学的张老师。”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01
张老师曾经也有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老公是一名货车司机,生活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可是在儿子6岁的是时候,老公在行驶途中疲劳驾驶,货车跌入路基下,当时车毁人亡,而且还是全责。
当时的情景,对于张老师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女儿刚刚八岁,儿子只有六岁,孤儿寡母以后的日子该怎么办?
无论如何悲伤,日子还要一天天往前过不是?
曾经也有热心人给张老师介绍对象,条件都还不错,其中一个局级干部年轻有为,有房有地位,妻子病逝,女儿已经读高中,给出的条件:“可以带女儿过来,但儿子不行。”
张老师当即就回绝了:“不可能自己往前走一步,儿子没了爹,再没有娘。”
毕竟张老师才三十岁出头,公婆就直接和她商量:“你还年轻,要是不往前走一步,我们帮助你把两个孩子养大;你要是往前走,把儿子给我们留下。”
又是儿子?张老师心里明镜似的,大伯哥家也有儿子,要是把儿子留下,公婆能护儿子周全?自己也不能安心。还有大伯哥一家早就眼红他们一家四口和公婆在一起,公爹的那点退休工资能花在自己儿子身上?
痛定思痛,张老师通过老同学帮忙调到另外一个县下的小镇上工作,和婆家断绝了一切往来,自己带着两个孩子安静地生活。
02
学校给张老师分了一间宿舍,母子三人总算有了落脚的地方。
这个镇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强大,在这里要站稳脚跟只能拿成绩说话。幸亏张老师业务能力强,第一年带毕业班数学统考成绩出彩,除了不菲的奖金,地位也算稳定下来了。
毕竟一个人养两个孩子压力大,张老师业余时间当起了家庭老师,本校的学生放学后到家里补习,有的学生周末家长送过来查漏补缺。
靠着这份辛苦张老师养大了两个孩子,都受到了高等教育。
学校后来也给张老师分配了一套一室一厅的宿舍,前提条件在本校任教才有居住权。无论如何孩子们回家,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两个孩子毕业后都留在了市区工作,工作稳定后,孩子们的婚事也提上了日程。
女儿懂事,不要任何陪嫁,让妈妈把钱留着给弟弟购买婚房。
所有的存款拿出来也只够婚房的首付,儿子自己装修的,可是办婚礼的时候,儿媳妇陪嫁了一辆车,张老师还是借了一笔钱,而且书目不菲。
办完婚事,张老师也到了退休年龄,儿子儿媳邀请她一起居住,张老师婉拒了。
理由很简单:“退休工资缩水很多,借款怎么还?和孩子们住在一起,那点退休金所剩无几,自己名下还要买个养老房呢!。”
于是张老师选择延迟退休,而且她的条件符合——副高职称就可以。
03
暑假里,当地遇到暴雨连天的天气,偌大的校园只有张老师一个人居住,而且因为暴雨导致短暂时间段停水停电,张老师凭着两大桶纯净水和家里的库存,苦苦支撑了5天。
孤独无奈时张老师就想:“要是有个老公,说什么也会把自己救出去的。”
洪水退去,一切正常后,再有同事、朋友给介绍对象,张老师没有可以回绝,前半生一直在为别人而活,后半生就要考虑自己了。
后来老校长给张老师介绍了自己的老朋友老王,老王的老婆去年患病去世,儿子和女儿都已经成家立业,而且老王也刚刚在县政府部门退休。
带着试一试的心态,张老师和老王开始了交往,刚开始不过是线上交流。
都这个岁数的人,也很实际。老王想找一个年轻点、相貌不差、和自己说得来的女人陪伴自己的后半生;张老师想找一个起码有点品位、物资条件不差的男人。
老王年轻的时候,和别人共同投资过实体经济,有一栋楼房,其中两套给女儿当了陪嫁,女儿自己打理,其余的几套交给了儿子儿媳出租收租,不过房本都在老王名下,子女对他自然尊重有加。
平时老王独自居住在一套二层自建小楼里,早晨自己去买点早点,中午和晚上儿媳妇过来帮助做饭。老王也不管那么多事,自己吃好就行,家里的东西儿媳妇和儿子拿什么很随意。
找老伴,儿子儿媳自然不敢多说什么,第一次接张老师上门还是儿媳妇亲力亲为的,自然对张老师也相当尊重。
交往一段时间,老王和张老师都比较满意,决定走在一起。假期里老王通过以前的老关系把张老师调到了城里工作,上下班不到20分钟的路程。
工作稳定下来,老王拿出几万元让张老师购买首饰,并且领了结婚证。
领证当天,儿子儿媳在家里摆桌子庆贺,可能因为开心的缘故,老王多喝了几杯就到书房休息一会。这个时候儿子借着酒劲开始宣誓主权:“以后王家我说了算……”儿媳妇只是看看自己的老公,没有阻拦,这让张老师很不爽。
晚上回到自己家里,老王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当晚就把儿子儿媳、女儿女婿招到家里说了自己的想法:“我把任务完成了,扶持你们成家立业,以后我也想过几天舒心日子,你们都不要给我们添堵就好。”
老爹都这样说了,儿子、儿媳面面相觑,终究再没有说什么。
安静日子没有过多久,儿媳妇又开始来争夺女主人的位置了。
趁着张老师上班的时候,儿媳妇来到家里,把家里的摆设又大移位,并声明:“大姨摆放的不合理。”
这让张老师恼火不已,立马到同事家小住了,而且住了好几天。
中间老王去接了几次,张老师都没有跟随老王回来。
一个周末,张老师回来取衣服进门声音很小,儿媳妇和老王都没有觉察,只听儿媳妇给老王洗脑:“老爸,要不然这种日子不过了,让大姨走,我还像以前那样过来给你做饭……”
原来儿媳妇是这个心思!
张老师立即迎了上去:“你说了不算,让你爹说,他要是不愿意过我们立马办离婚。”态度相当强势,没有回旋的余地。
老王看看儿媳妇,再看看张老师,丝毫没有犹豫:“后半生我就和你大姨过,你们高兴就来,不高兴少来,我也想过几天开心日子……”
儿媳妇没有料到老王是这个态度,悻悻地走了!
没几天,老王亲自到儿子家里,拿回了现在居住的小二楼的房产证交给张老师保管:“其他的房产证就放在儿子那里,毕竟那些房子出租都是他们在管理。”
张老师也见好就收,和老王安心过起他们的小日子。儿子儿媳很少来,倒是女儿女婿每周都过来看看。
04
日子安慰后,每天早晨老王和张老师吃完早饭,张老师出去上班,老王去老干部俱乐部下象棋;中午张老师下班时,老王早就洗好菜;下午老王和老朋友一起喝茶、聊天;晚饭后在附近的公园散步。
周末的时候,他们偶尔回农村老家的弟弟家看看,去的时候带点肉、奶之类的,回来的时候自然是时令蔬菜。
老王索性把工资卡交给张老师打理,每月拿1000元买烟,或者和老朋友喝茶,每天悠闲自得。
张老师职称到顶,在学校做好分内的工作,自然和同事们也没有厉害关系。
其实,张老师还有一个想法,等自己60岁真正退休后,取出公积金也到市里购买一套住房,和老王住到市里养老,毕竟市里各方面条件都要优越一点。
老王也很支持张老师的想法,县城虽然条件不错,可是大多数老朋友陆续搬到市里居住,有的到外地子女身边了。
自己的子女都事业有成,而且家产颇丰,也就没有太多牵挂,和老伴过好后半生才是最值得追求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