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7,朱子晚年定论序(戊寅)

17,朱子晚年定论序(戊寅)

作者: 王嵘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3-10-20 08:10 被阅读0次

《王阳明全集》第七卷-----《文录四》第17篇《朱子晚年定论序 》(戊寅)

阳明子序曰:

洙、泗  之传,至  孟氏 而息;

千 五百 余年,濂溪、明道  始复  追寻 其绪;

自后 辨析 日详,然亦 日就 支离决裂,旋复fù 湮yān晦。

吾尝 深求 其故,大抵 皆 世儒之 多言 有以 乱之。

守仁 早岁 业举,溺志 词章之习,既乃 稍知 从事   正学,

而 苦于 众说之 纷挠náo 疲痫xián,(“痫”字各个版本各不相同”)茫无 可人,

因  求诸  老释,欣然 有会 于心,以为 圣人之学 在此 矣!

然于 孔子之教 间相 出入,而 措之 日用,往往 缺漏 无归,

依违 往返,且信 且疑。

其后 谪官 龙场,居夷 处困,动心 忍性 之余,恍若 有悟,体念 探求,

再更 寒暑,证诸  《六经》四子,沛然若   决江河  而  放诸 海也。

然后 叹  圣人之道  坦如  大路,而  世之儒者  妄开窦dòu径,

蹈  荆棘,堕duò 坑堑qiàn,究其  为说,反出  二氏  之下。

宜乎  世之  高明之士  厌此  而  趋彼也!此岂  二氏  之罪  哉!

间尝以此(有版本此处无“此”字)语同志,而闻者竞相非议,目以为 立异 好奇。

虽每  痛反 深抑,务自 搜剔斑瑕,而愈益  精明的确,洞然 无复 可疑。

独于 朱子之说 有相 抵牾,恒疚jiù于心,

切疑 朱子 之贤,而 岂其 于此 尚有 未察?

及官 留都,复取 朱子 之书 而 检求 之,

然后 知其 晚岁 固已 大悟 旧说 之非,

痛悔 极艾,至以为 自诳 诳人 之罪,不可 胜赎shú 。

世之 所传“集注”“或问”之类,

乃其 中年 未定之说,自咎jiù 以为 旧本之误,思 改正 而未及,

而其 诸“语类”之属,又其  门人 挟xié 胜心  以附 己见,

固于 朱子 平日之说 犹有 大相 缪戾者,

而 世之 学者 局于 见闻,不过 持循  讲习  于此。

其于 悟后 之论,概乎 其 未有闻,则亦 何怪乎 予言之 不信、

而 朱子 之心 无以 自暴pù于 后世 也乎?

予既 自幸 其说之 不缪于 朱子,又喜 朱子之 先得 我心 之同然,

且慨kǎi  夫 世之 学者 徒守  朱子 中年 未定之说,

而 不复知  求其  晚岁  既悟 之论,竞相 呶呶,以乱 正学,

不自知  其已   入于 异端,辄zhé采录 而 裒póu集之,

私以 示夫 同志,庶几 无疑于 吾说 而 圣学 之明 可冀矣!

正德 乙亥冬 十一月朔(1515年),后学 余姚 王守仁 序。

附注(摘取网络)

《定论》首刻于南、赣。朱子患眼疾,长久静坐,忽然悟到圣学的根源,于是大悔以前的著述误己误人,把这些广泛的告知朋友。

老师阅读后,欣喜于自己所学和朱子相同,便用手抄录了一卷,门人将其刊刻流通。

自然是和朱子论异同的人太少了。老师说:“这是无意中得到的帮助!”

隆庆壬申(隆庆六年1572阳明逝世后第44年),

虬峰谢廷杰刊刻老师的《全书》,命令刻《定论》附于《语录》之后,

看到老师的学问和朱子的思想没有相悖谬的地方,可见千古正学同出一源。

一并附上老师的首次叙述和袁庆麟 跋 若干条,洪僭引其说。

《朱子晚年定论》译文学习笔记:

阳明先生作序说:“洙泗之学传到孟子以后,就逐渐衰微了。

孔子逝世后,其后学在相互切磋、争鸣中发展了孔子他学说,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子夏在孔子殁后,适应着战国时期争霸战争的新格局,居于魏之西河,做了魏文候的先生(《史记·魏世家》)。在魏国他把孔子学说发扬光大,成为一个“与现实政治直结的子夏学派”。

曾参则居于鲁国诛、泗之间,以孔子“吾道一以贯之”(《里仁》)为使命,“吾日三省吾身”(《学而》),发展了孔子注重内省体察的思想,形成为“极度重视个人修养的曾子学派”。

后者又被宋代的二程、朱熹等发扬光大,形成了”程朱理学“。此即谓”洙泗之学。“

(洙泗之学心为宗”出自宋代王炎的《题徐秘校达轩》

一千五百多年后,濂溪(周敦颐)先生和明道先生(程颢)才重新寻究儒学的精髓。自此以后,学者对儒学道辨析得越来越详细,然而也越来越支离破碎,割裂分立,而复晦涩难懂精髓归于淹没。

我曾深入研究其中的原因,大约是由于世上的儒生一味空谈,

纷纷立言,从而颠覆了真正的儒学。

我早年开妈致力学业,曾沉溺于学习辞章,

后来才逐渐明白并开始正统儒学的研究学习,

只是却苦于从家学说纷纭使人疲困,茫茫然不知何为真正的门径可入,

因此向道佛两家追寻。让人欣喜的是,于心也有所领会,

误以为圣人的学问就在这道佛之中了。

然而,这些思想与孔子的学说常有出入,并且在日常运用中,往往缺漏没有着落。有时遵循信奉有时违背,来回反复中将信将疑。

后来因贬官我到了龙场,居住于边境贫困处,在历经困苦磨炼后,恍然好像有所醒悟。通过两年的体会、验证、探索、寻求,求证于四书五经,真正的儒家思想喷薄而出,有如决堤的江河流向大海一样盛大充沛。

这之后才感叹圣人之道有如平坦的大路,而世上的儒生却妄开偏僻狭径,

以致脚踏荆棘,身陷沟壕。细究他们的言论,反而不及佛道两家。

难怪许多高明人士因厌恶这些伪儒者的行径而纷纷投身佛道两教。

这难道是佛道两家的罪过吗?这期间我曾与许多同志谈论此事,

但听过我言论的人都争相非议,我也反思自已是不是在标新立异,追求奇特,但每次反省自察,极力寻求自已认识的缺漏,

却是确认了我的认识更加的清楚、精炼、明确,没有什么可疑的。

但唯独与朱子的学说仍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对此,好长时间觉得心中歉疚,心里疑惑以朱子的贤能,对此怎么会没有觉察呢?

等到后来我到京为官,又重新仔细探求朱子的著作,才知道朱子晚年其实已经明白了自己过去学说中的错误,并极度痛悔,以至于认为自己犯下了自欺欺人的罪过,赎也赎不清。

世间流传的集注、语录问答之类的著作,

乃是朱子中年思想未成熟定型时的学说。

他对这些旧本中的错误观点,想改正却没来得及。

其他的语录部答之类,以是他的弟子怀着争强好胜之心,把自已的见解牵强附会上去,根本与朱子平常的学说思想主旨大相径庭。

然而世上的学者因受限于自己的见闻知识,不过是依着这些有错误的讲解研习而已。他们对于朱子晚年悔悟后的言论,几乎没有听说过,

这就难怪我的这些观点不被人相信,而朱子真正的想法不被后人知晓了。

我既庆幸自己的学说和朱子的思想不矛盾,又为朱子在我之前就领悟到了与我相同的思想而高兴,然而令人感慨的是,世上的学者竟徒劳地守着朱子中年思想未定的学说不放,而不知道去探求朱子晚年省悟后的思想,

竞相喋喋不休,扰乱了真正的儒学,却不知道自己陷入异端了。

于是,我把朱子晚年的言论收录编辑成册,私下给志同道合有朋友观阅,

希望他们不再怀疑我的观点,从而圣人之学的复兴就有希望了。

(正德乙亥年冬,十一月初一后学生余姚王守仁序。

乙亥:正德十年1515年,阳明先生44岁  

正德九年1514年,阳明先生43岁,春季在滁州,后在南京。

作《答王天宇》,阐明【诚意】为《大学》的根本工夫。

四月,升任南京鸿胪寺卿(正四品)。临行前,给弟子孟源留言,反思【静坐悟入】 徐爱、薛侃、陆澄等数十人聚于阳明门下问学。 南京讲学期间,尤为重视立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7,朱子晚年定论序(戊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uhq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