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时常有一种感觉,我在把15岁、25岁、35岁混着过。
圣诞节一个人去看《摆渡人》,旁座跟我年纪相仿的女生,在对话框里不断输入文字,又逐字逐句删除,哭得肝肠寸断。
当电影里陈末揽住小玉指着天上一轮明月感叹:“你看,好大一轮备胎啊。”我听到周遭平均年龄不超过25岁却代入感极强的观众断断续续的啜泣。
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很多情节,很多桥段,很多戳中泪点的对白,我都逐渐丧失了最初的敏感,我越来越少的在人前落泪,也越来越少的开怀大笑。
电影散场闺蜜在电话里跟我有一搭没一搭的聊骚,两只单身狗互相伤害着,顺便质问了命运:怎么连恋爱都是按劳分配而不是按需分配?为什么别人找男朋友就像买菜一样容易,而我们就像抢银行一样艰难?
最后发现我们都是活得太理智的人。因为知道异地恋肯定要分,所以排除了偏远地区的独生子;因为觉得姐弟恋不靠谱,所以拒绝了学弟的表白;因为家里反复强调“门当户对”,所以不敢考虑打飞的去看NBA的富二代。
我把35岁以后才有的慨叹强行移植到自己脑袋里面,并且让那些陈词滥调的“经验之谈”在心里长得枝繁叶茂。
像我这样的人,大概永远做不了经历曲折却收获巨大的女主角。
-02-
和室友重聚校园,目光漫不经心地扫过整个食堂,阳光一点点将答案照得透亮,才发现我们跟一个人纠缠不清的岁月结束了,命运再也不会给我们优柔寡断的机会,也早已没有了似是而非的权利。
林夕说:我们真正爱了,真正难过了,也就只有那几年。
真的是好年月,旧时光。
初中时因为家长管得太严而错过了痞帅痞帅的不良少年,高中的早恋对象都品学兼优得像是相亲市场的抢手货,眼看大学过了一半,还是踢踢踏踏地跟着大家一同前行,哪怕偶尔心不在焉,边赶路边打哈欠。
我猜你也一样,是裹在洪流里的那颗沙砾,只能跟另一颗沙砾擦身而过。我们的青春不够放肆,没有像青春剧女主角那样经历虐恋、打胎、不死不休,后座男生只会拿圆珠笔戳你却不会替你讲解习题,甚至连经历的那点残酷都和社会的残酷别无二致——弱肉强食,阶层清晰。
当年一群人跋涉青春的泥沼,一齐摔倒后再以拉扯的方式将对方扶起,而此刻我们脚下的,早已经是坚实却也坚硬的土地。
-03-
我们这一代,其实都是默认了“预设方案”的人。
我们都还没有见过大海,就知道该在沙滩上用手指写下姓名圈个爱心;还没有见过高山,就知道要在登顶时高高跳起抓拍矫健身影;还没有尝试初恋,就知道它必定夭折只留下日记里语焉不详的怀念;还没有坚持初心,就知道现实嶙峋得一塌糊涂,理想主义者必定粉身碎骨。
我们都太迷信别人的经验,靠观察和听说规避未来难度系数过高的风险。我们拿着旅游攻略摸索到了那条小巷子,点点头说和别人的描述差异不大,然后比起V字合影留念,好了,到过了,接下来就该返回故地继续寻常人生。
我迷恋那些女主角个性中的张扬和不服输,那些表演欲和控制欲,那些拆穿和成全、伟大和委屈。但我乐得在安全领域内做个平凡无奇的女二号。
因为不是那个聚光灯下万众瞩目的女主角,所以不需要华丽跌倒微笑爬起含泪说不痛,可以坐在地上号啕一会儿。
也不需要说走就走头发甩甩潇洒说拜拜,可以在门口徘徊一会儿等着谁拉住你的手。
更不需要活成一部电视剧,让旁人眼含热泪点头赞好,从你的逆境中获得满足感,从你的拼搏中提取正能量。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