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日下午,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官方向媒体证实,涉嫌在2018年12月31日晚锤杀父母并逃逸的罗林(化名),已被警方在云南大理抓获。
一大早看到这则新闻,坐在温暖空调房的我,顿感颈后一阵发凉。
究竟是什么,让13岁少年对含辛茹苦养育他的亲生父母下此毒手?
无独有偶,一个月前,湖南省沅江市泗湖山镇12岁吴某康,因抽烟被母亲发现,母亲用皮带抽打他后,他亲手用菜刀向母亲砍去20多刀。
猛然发现,父母竟一跃跻身被迫害高危人群之榜首。
父母和孩子原本该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缘何一夜之间从亲人变成仇人?
01
教育不当,就是把自己送上不归路。
2018年12月31日,刚上初一13岁的罗林向母亲要钱上网,没要到钱,他和爸妈争吵无果,于当晚7点,用自家铁锤打死父母。
仅仅因为上网钱没要到,就凶狠锤杀父母,实在太让人难以理解。
当看到罗林的成长轨迹一点点被拨开,这团迷雾终于解开。
罗林的妈妈和姐姐患有先天性智障,罗林的父亲罗华军,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因为有木工手艺在身,每天能挣四五百元。他省吃俭用,把农村的房子加盖到二楼,还在镇上给儿子置办下一套房。
罗林父母对这个健康的小儿子极其宠爱,有求必应。罗林迷恋上网络,罗华军管不住,又担心他学坏,每次都会放下工地的活,骑摩托带他去,还专门备着牛奶、饮料等食物,以防他饿肚子。
因母亲是智障,罗林从小非常自卑,提起母亲时会表现出烦躁。
据罗林的老师说,他在作文里虚构他的家庭,为母亲编造体面的身份,还称自己生活十分幸福。
近两年,罗林开始动手打母亲、偷家里的钱请客吃饭和上网。罗华军对儿子的所作所为心知肚明,但他只是蜻蜓点水口头教育。
有网友评论:未成年人怎么去的网吧呀,不去网吧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
即便当天罗林没有因上网问母亲要钱,或者母亲将钱拿给他,这场惨剧也无法避免。
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人的心理问题滞后反映。
罗林的心理问题不是13岁才出现,只是直到13岁才彻底爆发。
问题孩子背后,一定站着起推波助澜作用的问题父母。
罗林父母是怎样将自己送上绝命之路?
问题父母到底错过哪些必修课?
02
必修一:让孩子知道生活不易
以前曾有人说,现在是全民富二代,深以为然。
如果在学生上下学时间,你在学校门口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不论家中有钱没钱,孩子从穿衣、书包、学习用品等外在情况看,绝无差别。
一方面是现在普遍生活条件比过去优越,另一方面,家长在对子女的投入上更舍得花钱,不愿孩子落于人后。
著名心理学家李玫瑾说过,对孩子给予得太容易,孩子就会失控。
文章开头的案件就是最好的例证。
罗华军要承担起一家四口的全部生活费,即使是在偏远的衡南县,难度也不小。
可是,他辛苦赚钱盖二层,孩子知道吗?
可是,他省吃俭用买房子,孩子知道吗?
可是,他一人撑起一个家多么不易,孩子体会到了吗?
孩子只感受到岁月静好,却没有感受到是父亲在负重前行。
父亲以为扛下所有的累与痛,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其实那是在悄悄为孩子不懂珍惜和体谅埋下隐患。
只有明白生活的来之不易,才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03
必修二:别让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孩子出生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对孩子视若珍宝,考虑一切事情的原则,是把孩子放在首位,不知不觉中孩子变成整个大家庭的中心。
如果孩子是整个家庭的中心,孩子就会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全家人处处都让着孩子,孩子就是家里的小太阳。可离开家庭进入学校、社会,谁都不会让着孩子,因为孩子只是你们家的中心。
你顺着我的意思,相安无事,一旦出现不合心意,可能就是灾难的开始,小到撒泼打滚、吵闹不休,更严重可能像13岁少年那样磨刀霍霍向家人。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他是重要的家庭成员,但他并不是所有人的中心,每个家庭成员都担负着不同的家庭角色,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
帮孩子建立正确的认知,接受自己不是所有人的中心,才能更好适应家庭之外的环境,才不至于走向极端。
04
必修三: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说“不”
曾看到这样一幕:小男孩看上商场的某汽车模型,妈妈告诉他那是非卖品,没有办法带回家。
孩子一听得不到,马上张嘴大哭,哭声越来越大,后来干脆在地上撒泼打滚,把商场的货架差点踹翻。
一时间许多人围观,这时孩子爸爸心疼起来:“宝宝,你先起来,咱们想想办法。”
孩子妈妈想拦住,却不想被一把推开。“孩子都哭成这样了,能不管吗?看能不能给你买个一模一样的,或者跟人家商量商量,卖给咱?”
听到这,孩子停止哭闹,立刻爬起来,至此,这场闹剧暂时得以平息。
可是谁知道还有没有第二次、第三次呢?
试想,如果孩子要的是火箭坦克大炮,家长也能通过买买买来解决吗?
每个撒泼的熊孩子背后,准有一个溺爱纵容的家长。
《爸爸去哪儿3》节目中,刘烨和诺一圈粉无数。
有一次,诺一拿着勺子当当当敲桌子,刘烨告诉他不要敲,结果诺一把勺子扔向他。
刘烨没有训斥诺一,也没有打骂他,只是默默看着他,刘烨用眼神告诉诺一这是不允许的。
在孩子的不合理要求面前,父母要敢于说“不”。要给孩子立规矩,让他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孩子才会逐渐找到做事的分寸和界限感。
05
必修四:心理抚养比物质富足更重要
1954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心理学家进行了“感觉被剥夺实验”。
被试者是自愿报名的大学生,每天报酬20美元,报名者众多。
实验室提供足够的物质保证,吃喝不愁,志愿者需要每天24小时躺在有光的小屋的床上。
志愿者必须带上半透明护目镜,能透进散射光,但无图形视觉;
戴上手臂纸板做的套袖和棉手套,限制触觉;
用一种空气的机器发出单调的嗡嗡声,限制听觉。
最初几小时,志愿者正常吃喝睡,一天后开始胡思乱想,再后来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不能进行清晰的思考。
实验结果是,志愿者要求结束实验的时间平均为76小时,也就是三天。即使实验结束后,这种不良影响还在继续。
实验说明,感觉剥夺影响到复杂的思维过程或认识过程。
当孩子分享愉快情绪的体验被剥夺,而体验到生气、害怕、猜忌等不良情绪,孩子就是在情感剥夺的环境下成长,得不到爱,也得不到助长情感和爱的亲密的社会关系。
物质的富足能满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要,心理抚养的缺失是什么感觉呢?就如同“感觉被剥夺实验”的志愿者一般,给再多钱也要从实验室逃出来。
像罗林这样的特殊家庭,父亲常忙于挣钱养家,疏于和孩子沟通,而母亲和姐姐又无法与他进行正常交流,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感受不到父母的爱,缺失了父母的引导与关注。
所以他才会走出家庭向其他地方去寻求关爱和心灵寄托,虚拟世界可以满足他的一切想像,可以暂时逃离那个让他羞于提起的家庭,可以忘记那个使他自卑的智障母亲,虚幻的东西反而令他满足。
孩子成长有三个关键期:0-6岁是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11-12岁意志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13-18岁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
父母在关键期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孩子将会成为一个人格、心理和品质上健全的人。如果错过这些关键期,后患无穷。
若能让时间倒回到十年前,如果父亲多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多去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对孩子的自卑情绪加以正确引导,帮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孩子也许不会偏离正常轨道。
0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这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灿烂的、独特的、不可重现的一种生活。所以,今天的幼儿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如何度过童年,童年时代由谁携手领路,周围世界中哪些东西进人了他的头脑和心灵。
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的软件关系到一个家庭未来的走向。
父母的失职,不只会影响一代人,或许会影响两代到三代。
有人说,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
我想说,投资父母,就是投资教育。
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孕育什么样的孩子。
想要什么样的孩子,就给他什么样的教育。
教育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在这样漫长的路途中,让我们用爱、用心去播洒教育的种子,待多年以后,便可显现播种的力量。
注:本文已投稿首发于公众号“有堂亲子课”
【无戒90天写作训练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