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没有民族英雄的武林

作者: 甘球 | 来源:发表于2015-12-15 20:13 被阅读466次

    一个人在影院看完徐浩峰的《师父》,起初有些诧异,总是觉得哪里不对劲,又说不上来。后来找到徐浩峰的三本书《刀与星辰》、《逝去的武林》、《刀背藏身》,在出差上海的路上翻了个大概,才明白这位武侠小说家出身的导演为何要这样设计一部电影。仔细回味电影里的情节,越发觉得那个武林有味。

    之所以觉得哪里不对劲,是因为过往的近代武侠片都包含同一种元素:民族情结。在我们的印象里,无论是以黄飞鸿、霍元甲、陈真,亦或是近年来非常火热的叶问为主要角色的电影,当中都少不了民族矛盾。这些武术高手或是在舞狮斗争中,或者擂台上,都会打败一些洋鬼子或者日本人,最终成为民族英雄。

    这样的安排似乎成为一种标配,以至于我们看到《一代宗师》和《师父》这样的电影时,竟然觉得有些诧异。事实上,后两部电影中的场景,才是民国期间真正的武林,它与民族大义没有太多联系,反而更多的是门派之间为了生存而产生的摩擦与矛盾。

    徐浩峰是研究近代武林的权威人士,其整理的作品《逝去的武林》由形意拳大师唐维碌、尚云祥和薛颠门三人的共同弟子李仲轩口述,它被人称为有关近代史上最真实动人的武林故事。

    在真实的历史中,霍元甲是病死的,但电影里的霍元甲死在了毒药上,而且是在与日本人比武的时候死去的。在平江不肖生的文字里,霍元甲是一个国际友人,保护了洋人和教民,杀了义和团首领。

    陈真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不过他在电影里的形象,被树立成一个与日本女人相恋,最后因为民族大义而与之分手,并杀死日本军人的角色。叶问更是从来没有打过日本人和白种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过比武记录,他的一生纯粹在为个人生存。徐浩峰说,这些人物被设计成民族英雄而深受观众的喜欢,可见我们这个民族有多缺英雄。

    可能是为了把这种民族情结的梦打碎,也可能是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武林,徐浩峰选择了用镜头来呈现那段逝去的岁月,所以才有了《倭寇的踪迹》、《一代宗师》和《师父》这样的硬派武侠电影。我们在观看的同时,或许会有故事情节不完整的感觉,但却接触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武林。

    就拿《师父》来做例子。如果你仅仅是从故事本身来看,会对廖凡扮演的师父有些厌恶,因为这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竟然牺牲了他的徒弟,更加令人气愤的是,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当他幡然醒悟的时候,那个习武的少年已然不在,徒留租书的摊位在街头。

    《卧虎藏龙》里有一句对白,玉娇龙问李慕白,“你不怕我学会了,杀了你。”李慕白说,“既为师徒,当以性命相见。”这句对白用在《师父》当中,可谓恰当,不过师徒之间的位置在这里发生了变化。当年电影中的师父陈识告诉他,他是一个门派的所有未来。是为了这句话,也是为了身上的责任,他选择了牺牲一个少年,来成就自家门派的扬名立足。

    这样的做法在常人看来太过残忍,但是对于当时的武林人士来说,却又显得被逼无奈。天津作为全国武术最发达的地区,武馆19家,外地人要在此立足,必须踢馆超过8家,而且得由徒弟出手。最后,剩下的武馆会联名请出一位德高望重的高手打败这个徒弟,并将他逐出天津。但为了保全师父的声誉,比武的成绩依旧算数,天津武术界允许师父开馆收徒,算是立足扎根了。

    徒弟耿良辰本是天津人,当初陈识收他为徒的时候,或许早就知道师父的目的,但最后他还是拜入后者门下,义无反顾。他是为了看一眼师娘才陷入这个“圈套”的,不过对于一个街头脚行的人物,最终能够踢爆8家武馆,在武林中赢得一席地位,对他来说也是比较好的一种经历。只不过,辉煌的经历总是需要惨痛的结果作为代价,有时候甚至是自己的性命。

    在这样一个真实的武林中,军阀与武术界的斗争就已经很精彩,不同阶层的人争权夺利,还不需要外国人的介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陈识是一个输家,尽管他得到允许在天津开馆,还是最繁华的地段,但他已经输掉了自己最得意的弟子和他的人生。

    电影的结尾与小说略有不同。在小说中,陈识杀掉了林副官,然后匆忙赶往火车站;而在电影里,徐浩峰安排了一场长巷大战,陈识单枪匹马挑破天津各大武林门派,这是他内心悔恨与醒悟的大爆发。不过有一点相同,他最终都没能和那个在俄国餐馆认识的女人一起离开,身边陪着他的,只有那条路边买来的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师父:没有民族英雄的武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iu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