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教牧神學起源於宗教改革家的慈運理(Ulrich Zwingli), 迄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然而它的真正發展卻只有兩個世紀。 雖然教牧神學發展的時間不長,但它的影響力確實巨大,歷史的經驗表明好的教會牧養會促進教會的發展,而壞的教會牧養會導致教會的衰退,甚至覆亡。教會的發展和復興是由很多元素所決定的,在眾多的緣由中,牧者起到了主要作用,就像一個軍隊打仗能贏,主帥起到的作用,是非同一般的。同樣,一間教會能復興,牧者也是功不可沒的。從某種角度而言,領袖的質量決定了教會的質量,因而領袖需要在各個方面增強自己。
本文主要討論的是教會領袖自我的管理。筆者不想把這個議題放在虛構的語境裡來討論,而是希望將這個概念放入一個比較安全和傳統的背景下去討論。因而在開篇前筆者會對幾個神學概念進行梳理,然後進入牧者管理的層面。對於牧者管理,本文主要以個人管理和團隊管理兩個方面來介入,最終以簡單的評估作總結。
2、梳理幾個神學概念
討論教會牧者管理,我們必須要面對幾個重要的神學詞彙:教會、牧者和教會管理。我們先要對這幾個詞彙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往下走。下面我們簡單地分析下。
2.1教會是什麼?
傳統認為教會是聖徒集合的團契(ekklesia tou theou), 是一群被神呼召出來, 信仰耶穌的人。加爾文在教會的定義上,給教會加了兩個界線。第一,教會是信徒在基督裡的團契,或者叫作“基督徒團契”。基督徒團契不是一個靜態的名詞,而是指一個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動詞,它表示信徒彼此之間在基督裡的關係,這個關係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隨著我們信仰經歷基督的程度而不斷豐富的。第二,他強調教會有兩大標記:純正的聖道和純淨的聖禮。 這兩條線一方面宣告:上帝愛人,神可以供應我們在基督裡的一切需要;另一個方面給我們提醒:人需回應上帝的呼召,遵行上帝的旨意,榮耀神(Soli Deo Gloria)。 這是耶穌設立教會的目的之一。
為了完成這個目的,上帝賦予了教會非常大的權柄:“你們在地上綑綁的,我在天上也要綑綁;你們在地上釋放的,我在天上也要釋放”。 深入解讀這句話,我們不難發現,這句話是耶穌對彼得說的,主語是耶穌,因而教會所有的權柄來自基督:他自己選立使徒、傳承洗禮、設立聖餐以及教導聖經; 另外,這句話的賓語是彼得,彼得是基督徒團契的代表,說明基督的權柄在地上需要一個代理,那就是彼得所代表的教會牧者。
2.2牧者是什麼?
那麼牧者究竟是什麼身份?事實上,牧者本身非常難以定義。有人言曰教會的牧者是領袖,所謂領袖就是要有權柄去處理教會的人、事和物。另外有人卻說,教會的牧者是僕人,所謂僕人就意味著牧者要犧牲,要付出,要捨己,要服事人,並且毫無怨言。這似乎是兩種相左的概念,然而這兩者恰恰是教會牧者身份最好的詮釋,作為教會的牧者他就是要肩負僕人和領導雙重的身分。筆者認為牧者的身分決定了教會的定位,如果我們將這兩個概念完全隔離開來,只強調牧者是領袖,那麼教會就會成為權利和慾望的焦點,爭權奪利;若只強調牧者僅僅是僕人,那麼大家便是一盤散沙,毫無用武之地。因而耶穌一方面賦予教會的權柄,另一方面要門徒作領袖的先作眾人的僕人。
2.3教會需要管理?
討論完,教會的定義和領袖的概念,下面我們討論教會管理。所謂管理,就是在適當的時候,用適合的人作適合的事情,簡而言之,管理就是運用得當的策略, 成就互贏的結果(win-win)。 教會內部對於教會是否要運用策略存在很大的分歧,有人贊同,有人反對。反對的理由是教會的牧養只需靠神大能的運行,而不是靠著人的聰明才智,他們搬出撒迦利亞的成名句“不是依靠勢力,不是依靠才能,乃是倚靠耶和華的靈方能成事”作為支持。然而,教會的管理古來有之,整本聖經似乎並不反對智慧及策略, 反而是對那些自我封閉且不學無術的自以為是有些責備。經過近兩千年發展,教會的牧者隊伍不斷擴大,隨著教會的分工,教會管理被人關注。教會的制度也在不斷地完善之中。事實證明很多教會主張不要策略管理,最終導致教會在瞬息變化的時代中沒落。教會忽略領導學的研究,必定難以培育適切教會場景的領袖, 也無法開展其有效的事工。領袖的本質是領導和管理,管理是針對事情,領導是針對人。 好的管理可以發揮天時、地利、人和的共同效力,對教會的發展起到決勝千里的作用。吃完了“開胃菜”,了解了幾個概念,接下來我們可以上“正餐”,進入牧者的自我管理。
3、牧者自我管理
牧者的自身管理是教會管理的一個分支,主要論述牧者對自我的一種管理,牧者對他人的管理以及牧者對團隊的管理。
3.1牧者的自身管理
3.1.1牧者要管理自己和神的關係
牧者自我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認識自己,處理好自己和神的關係。牧者需要對自己的生命狀態,屬靈光景,情感方面,領導方式,核心價值觀, 做一個全面的檢測,而這一切都源於神的呼召。牧者的靈性持續力在於與神保持關係。 這關係具體表現為:他具有活潑的靈命,敏感神的聲音,期待神的旨意,在日常的管理中讓神居首位。 一個和上帝失去關係的牧者,他無法真正地服侍。遠離神,成為很多牧者內在的“癌症”,只有神才知道,甚至連牧者自己都不知道, 因而牧者要定期檢查自己的事奉是否忠於神的呼召,生命是否與神有聯繫。牧者遠離神有個特徵:就是以我為中心,不再以基督為中心,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他們靈性枯竭、靈修成為艱苦的任務;上帝不再成為他們的神,只成為他們達到目的的工具;牧養教會不再以基督為中心,而是為了滿足個人膨脹的慾望;牧者不再成為教會發展的祝福,而是成為教會發展的絆腳石。因而萊特認為傳福音最大的障礙是來自教會自己的牧者。 筆者十分認同這種觀念,正如當年的以色列先知,祭司和君王,他們本應統一戰線,一起事奉神,結果他們自絕於神,導致他們無法真正成為上帝的牧者。因而上帝說,我不再用他們來牧養我以色列民。作為新以色列民的教會牧者,我們應該警鐘長鳴,切勿惰懶,時刻保持和神的關係,這是我們牧養的第一步。
牧者自我管理的第二步要有清楚的異象,所謂的異象(vision)就是對教會方向的願景,這個異象必須從主領受,它不受時間,空間和教會事務的變動而變動。如果一個牧者沒有異象,他的生命必將消耗在無意義的事工當中。就如占士•候士頓(Dr. Jame Houston)说:“牧者不能只關心信徒的出勤率、教堂的建築和教會的經濟”。 作為教會的牧者,我們不能僅考慮地上的事,也要考慮國度的事情;不僅考慮自己的事,也要考慮基督的事情;不僅考慮近處的恩典,也要考慮遠處的祝福。
教會的異象是什麼?筆者認為教會的異象就是按照神的旨意建立基督國度性的身體,作為牧者千萬要記住一點,教會不是我們的,而是神的, 異象不是從我們而出,而是從上帝而來。而今教會宗派林立,彼此間老死不相往來,這樣當然可以保持宗派間彼此的“純正”,但這往往忽略基督國度性建造。還有一些小教會,他們由於太小,自顧不暇,他們根本沒有時間考慮國度性的事情,只能各自為政,偏安於一隅。當然筆者也不是建議所有的宗派把自己優良的傳統全部拆平,搞一個大同教會,筆者只是希望各大的宗派的牧者把自己高牆拆掉一些,讓彼此間既有特色,又有合作。小教會的牧者自己若沒有事奉的異象,筆者建議可以把自己的教會納入一個大體系下面,從中獲取異象藍圖,共同建造基督的身體。
牧者管理的第三步就是學習管理的知識。牧者在地上有基督賦予的使命,那就是做好管理。趙錦德認為,教會有三種重要的職事:領導的職事、牧養的職事和治理的職事。 牧養是有關靈命的塑造的,治理是有關教會的組織和事工,領導的職事就是著眼於教會的未來,關乎群體的目標和方向。 首先,牧者需要不断的学习,当今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天道酬勤,上帝不會幫助懶人,牧者切莫把神所賜的智慧之道視如草芥。其次,牧者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切勿囫圇吞棗,不求甚解。如果牧者仅仅抱着在神学院裡所學的一点知识,就认为自己所向披靡,那就有些狂傲和不自量力了。牧者不可紙上談兵,更需要在實際操練中經歷神的恩典。因而有人說,牧者即是神學家也是實幹家,無論是神學知識、牧養技巧、管理手段和領導方法都要學。
筆者認為關係、異象和管理是教會牧者事奉的三大元素,如三角形的三個邊缺一不可。沒有關係就沒有異象;沒有異象,管理就沒有方向;沒有管理,關係就會亂套,異象也就成為了空談,因而我們不能厚此薄彼。
3.1.2牧養他人
牧者除了管理好自己,還要管理好其他人。牧者的任務就是引導人進到教會,讓他的生命得到醫治、支援、引導和複和, 這就是牧者要通過自身的生命轉化,影響其他人的生命轉化。總而言之,牧者的核心事工就是要讓人生命發生轉化。 只有完成生命的轉化,我們的牧養才能真正到位。慾要轉化別人的生命,談何容易,正所謂攻城易,攻心難,好的領袖,必定以合理且適切的方法來領導會眾。 首先,牧者要讓會友明白救贖是上帝的旨意,讓他們明白救恩的偉大,從而改變他們的價值觀:凡是以基督為中心,以真理為行事準則,以生命為服侍方向,切莫率性而為,人云亦云。其次,牧者的教導要以提升信徒的生命為目標,而不是單單地灌輸知識, 我們要以陪伴者的身份,慢慢地將真理導入他們的生活。信仰不僅僅是一個開始信耶穌的決定,而是長期經歷耶穌的過程,因而牧者需要陪信徒走一段生命的旅程,讓他們的生活信仰更堅定,正如當年的耶穌陪著門徒走三年多一樣。切記千萬別擅作聰明,尋求捷徑,認為信仰有什麼速成法,捷徑可能會害死人,猶如抗生素,表面上是幫助我們治病,本質上對我們的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
最後,牧者要以品格影响肢体。品格不是性格,而是一個人內在素養的總稱,它是領導的基礎(foundation)。 品格的力量很大: 品格不是物質,但它比物質更重要;品格不是恩賜,它比恩賜更有用;品格不是倫理,但它卻比倫理更能約束人。因而領袖的品格不是幾節領袖的課程就可以搞定的, 而是需要生命不斷浸潤在基督裡才能做到,換句話說,基督是我們所有品格的標準。領袖的屬靈品格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a領袖忠實地回應神的呼召;b領袖對神有極大的屬靈熱忱,他願意主動地親近神;c領袖支取從神而來的愛和恩典;d領袖用委身地態度服侍教會;e領袖讓教會的會友通過服侍得到屬天的力量。 正所謂言傳不如身教,當我們不作,說再多也是無用;當我們作了,品格會發揮它那無形的力量。
传递圣言、陪伴成长和品格訓練对于转化會友生命有很重要的作用,但這還不夠,牧者不僅是神恩典和祝福的搬運工,我們還是神家工人的訓練導師。我們除了要讓弟兄姐妹知道基督的恩典,還要讓他們有能力去分享在基督裡的祝福,這种能力,我们称为就是賦能(empower)。 當然這並非朝夕可以完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是需要一個訓練的過程,這個過程概述为:第一步,我作,你看,評估結果,讓你看見恩典;第二步,你作,我看,評估你的錯誤之所在,幫助你經歷恩典;第三步,你自己做,然後評估其結果;第四步,你去訓練別人,行成一種循環。這種模式的依據就是耶穌在地上帶門徒的方法,在耶穌升天後門徒再次印證了這個方法是有效的,正如保羅所總結的:你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听见我所教训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 只有牧養的對象可以牧養到別人,我們的牧養方能算為成功。
3.2牧者對教會的團隊管理
3.2.1團隊的建立
團隊領導的優點是有聖經和教會基礎的。亞伯拉罕乘敗追擊戰勝四王,有团队的结盟;摩西在曠野縱橫捭闔,有團隊的领导;約書亞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背後有團隊的協助。而士師時代正因為沒有好的團隊,才導致民眾放肆,任意而為。耶穌时代培養了十二個門徒讓他們成為初期教會的領袖,在耶路撒冷興旺福音;國教時期,大部分的教會矛盾是通過教會領袖的會議決定的。因而我們說,團隊管理是上帝启示給教會最為恰當的管理模式,隨著社會的細化分工,也越來越證實這個模式的效力,個人英雄主義漸漸地退出歷史的舞台,越來越沒有市場,這樣無形之中就強調了團隊建設的重要性。笔者认为一個人幹不過一個團隊,一個團隊幹不過一個系統,一個系統幹不過一個趨勢,一個趨勢幹不過神的旨意。因而領袖不僅要自己強,團隊強,系統強,還要遵循神在這一個時代中的旨意,從而可以站立得住,帶領教會穩行在高處,榮耀神。
然而團隊建造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有些教會的牧者甚至認為團隊建造比牧養教會本身更加困難。主要是教會領袖的領導力出現了問題,主要體現在:面對事工,獨立難支;面對同工,難以溝通;面對困難,力有不逮。 此外,無人接班、教會分裂拆夥、同工固步自封, 已經成為很多教會目前的難題。這些問題的根源是大家對團隊和團隊的分工認識不清所導致的。團隊不是分工之後的集合體, 而是一個互相連結的命運共同體,要想解決以上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必須釜底抽薪,重視團隊和團隊的建設。團隊建設需要有套統一且核心的價值觀,從而建立統一的領導哲學,這就意味著不是教會裡有什麼人就用什麼人;不是你有什麼意見就採用你的意見,大家拼湊而成的教會牧養。而是根據教會的統一目標去制定教會的計畫和教會的實際需要去培養一批人。當然要達到默契的團隊建設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磨合。就如當年的巴拿巴根據當時教會的需要訓練保羅,幫助保羅在教會中的成長,最終成為宣教史上最成功的僕人。長江後浪推前浪,我們是團隊建設的尋路者、提燈者、鼓勵者、幫助者也是訓練者,最終引導大家一起建立基督的國度。
3.2.2團隊的危機處理
任何團隊都有衝突和爆發衝突的可能,如何處理團隊的衝突,是考驗領袖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解決衝突先要找到衝突的原因,之後再找到解決事情的方法 。衝突的成因有人為和非人為的,二者也有可變和不可變的區別。 不管怎麼樣,我們相信,解決問題的方法永遠比問題多。面對危機,作為領袖不可以氣餒,危機處理的好,往往可以幫助一個領袖更好的成長。筆者認為處理危機的關鍵還是在於關係,每個人都活在與自己,與他人和與神的關係中。 我們無法選擇不要關係,但可以選擇如何要發展的關係。如上文所述我們先要檢查我們和神的關係,這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排除了這個原因,我們再來處理我們和人的關係,處理好我們與神和人的關係,教會的危機已經解決了一大半。 維繫關係,最大的作用是愛,正如聖經所言,愛能遮掩很多的罪,撫平很多的傷害。建立很好的關係,因而我們可以說“愛是一切危機處理最大的武器”。當然愛也不是沒有原則的,我們愛是為了教會共同的目標和方向,只有在這樣的總原則下,愛才能發揮更準確的作用,團隊的危機處理才能更好。
3.3領袖的管理需要評估
关于评估,有人會問,什么是评估,為何要評估,评估什么内容,由谁来评估?笔者就對以上问题作一点点的解释。评估是事工的负责人或参与者对以往所作的事情或所参与的人进行的检查與總結,看看哪些地方是好的,哪些地方是不足的,可以提升的空间在哪里,简而言之,评估就是檢查與反思。評估不是對牧者判死刑,而是帮助牧者下次有更好的服侍。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论到完美,它不是一个状态,而是一个过程。作為一個牧者,需要对我们的事工进行反复的推敲和深思,对我们过往的经验做一个很好的总结和提升,从而达到荣耀神,帮助人的目的。
作为一个牧者,他的呼召是否清楚,品格是否健全,團隊是否健康,對教會事工的策略是否得當,他的牧養是否有持續力,牧養是否可以傳遞出基督的使命, 這都是我們要評估的內容。当然这不是牧者一个人说了算,否則會造成一言堂。笔者认同一个观点,評估要做到全方位,360度無死角。 首先要自我評估,然後牧者的上司、下屬、同工、家庭成員、朋友和服侍對象都要對牧者及他的事工作客觀的評估,爭取做到教內外都要好名聲,無可指摘。只有通過多方位的評估,牧者的事奉才能平衡,教會的事工才能健康。
4、結論
牧者管理是教會管理的一個分支,它們都屬於實踐神學的範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也許是一個很好的總結,但是對於教會牧者而言似乎有點不準確。真理是絕對的,祂不容改變,牧者管理的唯一標準应该是真理本身,因而筆者認為,真理是檢驗實踐的唯一標準。不過說實話,教會牧者的自我管理不是三言兩語可以搞定的,它需要知識的積累,需要實踐的操練,更需要團隊的協作,因而牧者需要在無數次的實踐中思考教會的方向。但求神給我們一顆誓死中心的心,就如保羅所說我活著就是基督,死了就有益處。當然一個牧者的好與不好,不僅僅是看他做了什麼,還要看他的生命有沒有被真理所轉化,是否踐行從天上來的真理,另外他有没有影响他人,训练他人成为改变别人的人,最终達到榮耀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