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装”可谓贬义印象,比如装腔作势,装模作样,伪装,假装,装酷,装逼,装似乎就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反之,人人都想表现真诚,与实在和诚实的人打交道,虚圈套的人,则人人讨厌,“装”与“真”恰似截然相反的一对。
事实上,这两种说法都没错,属于认知范畴的正常现象,只是不要对立起来,而应该统一到“诚实生活”这个认知和行为之下。
真诚当然是美好的品质,据心理学家研究,真诚排在各种品质首位,人们最喜欢,这是人的重要心理特征。我们知道心理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人格又分作气质和性格,我们可以简单理解真诚就是人格的特征之一,表现出较强稳定性。
而装则是指心理过程,外在则是心理过程之上的行为表现。这是不同于心理特征的另一个心理现象。就好比吃山珍海味是显摆享受,同时并不能否认身体营养吸收的蠕动过程与粗茶淡化并无二致。
我们说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说明作为高贵品质体现的贵族风范,是在普通人普通行为基础上不断发展觉醒提高的结果,这就是装和真诚的对立统一。
换一个角度理解,我们之所以欣赏真诚同时鄙视装,除了说明做不到真诚,不自觉的无知的在装着,还有就是混淆了道德评价和心理现实的区别。
我们自诩为万物之灵,就自己赋予了很多优秀品质特征,可这些要么是假象杜撰的,如伟大、正义;要么是人为定义的,如勇敢、智慧;还有是以偏概全的,如因为牛顿爱因斯坦就觉得作为人类一员的自己也真牛。总之,作为真诚这样的品质结论,实际上不过是人为道德评价的结果。
道德的本质就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社会化的自觉要求,可是现在沦落为拿着道德大棒呵斥别人,却对自己的卑鄙下流视而不见,忘了别人不过自己的外在投射而已。
而装更多是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现象,无关乎道德评价,在意的是有益于自己提升,更好的社会化,进而有益于这个社会,最后达到道德自我要求。
要记住,道德评价是指向自己的,而非别人。即便生活中不缺少评价别人情况,也要觉察这是自己的调侃以及投射罢了。别天真的认为世人皆浊我独醒,真的出污泥而不染,智人的后代没有那么清白高尚一尘不染,被逐出伊甸园就意味着反省的开始。
装其实就是社会心理学上的社会角色代名词,原本很普通常见。比如上班时候衣冠楚楚,总不会邋遢不成样子,这不就是实实在在装嘛,再如参加活动、宴会、仪式等等,都会调整自己适合特定场合需要。好比一个大学生,突然被通知要作为某个考试的监考人员,你会发现这个学生立即装模作样,严格监考,比真正的监考老师还认真,想到自己考试时候的那些歪门邪道想法,估计监考时候更是装的正气凌然。当然,你要是参加过很多会议,看看发言者,就知道更清楚。
因此,装本身没有问题,也是生活真实表现,如果不能接受装的心理学含义,说明你装的机会太少了,比如:
参加家长会没有机会发言,
参加宴会没有机会致辞,
参加会议没有机会报告,
参加活动没有机会主持,
否则你一定明白无论工作还是生活,装不仅是必须,更是必需。
因此,认真读读心理学教材这段话,“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此舞台上扮演一定的角色。人们在社会互动中表现自己,整饰自我形象,达到一定的目的。”
当然,李克富老师的话更加形象,““装”不但没有贬义,而且是人生之必须。自此,我也就对那些在社会生活中不会装的人越来越讨厌,对那些因自己不会装而讨厌别人装的人越来越同情,当然,我本人也越来越善于伪装了——无论受多大的苦遭多大的罪,我都会装出无所谓的样子,有时候把被打掉的牙和着血往肚子里吞时也能够装出一副笑容。”
(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明白四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