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接下来孟子讲完了孔子的困境以后,孟子讲到自己这儿了,说咱们现在圣王迟迟不出现。“诸侯放恣”,咱们周围这些诸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么多的诸侯,肆意妄为,无所顾忌,叫放恣。“处士横议”,处士就是那些在家里边也没有什么官位的士人,“横议”,随便议论,乱发议论。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为什么我们说没有孟子就没有后来的儒家呢?就是在孟子那个时期,最兴盛的言论已经不是儒家的言论,而是杨朱墨翟的言论。墨翟走的是公益的路线,杨朱走的是经济的路线,这两个人占据着两个极端言论的两头,“盈天下”,就是天下盈盈,全是这些言论,“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天下所有这些年轻人学的东西,不是学杨朱,就是学墨翟。
接下来这句是我最常引用的话,孟子大骂:“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杨氏为我”,他整天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任何其他的人,你怎么忠君,怎么为你的君上做事?你没有任何奉献精神,你怎么可能去做一个大臣。“墨氏兼爱,是无父也”,就是你对谁都一样,毫无等差,没有薄厚。难道你对待你的爸爸,跟对待别人家的孩子是一样的方法吗?肯定不行。所以这两个人“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周公、孔子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这一套“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秩序,也就是我们在《乡土中国》里面讲的那个差序格局。中国人就是讲究这个差序格局,每个人的人际关系是像涟漪一样荡开的、由近及远的关系,这个是礼。如果没有这个东西,你说社会上人怎么打交道,怎么做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所以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这句话是当年孟子曾经跟梁惠王说的话,说这是率兽而食人。实际上,孟子引用的是公明仪的话。公明仪说,你的厨房里边有肥肉,马厩里边有肥马,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有饿死在道路上的尸首,这就是率兽而食人,这等于是你领着那些畜生在吃人。
“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杨朱和墨翟这套言论,它的确能够哗众取宠,能够让很多人追随他们。就好像我们今天,很多人讲那种纯粹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毫无管束的这种市场经济,或者有人讲一切都是奉献,不要有私有财产,我们不要尊重私有财产,全部拿出来奉献给社会,这些言论都容易走极端,容易吸引到年轻人。这些不被打击下去,孔子的中庸之道不得到发扬和彰显,著是彰显的意思。“是邪说诬民”这就等于是用邪说来欺骗老百姓,“充塞仁义”,阻塞仁义的施行。
“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如果仁义得不到发扬光大,仁义这条路被堵住了的话,那么不但“率兽食人,人将相食”,人跟人之间都会易子而食,甚至出现人吃人的这种状况。“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孟子担心的是杨朱墨翟的邪说到处泛滥。“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闲是捍卫的意思,我来捍卫先圣之道,批驳杨朱的观点。“距杨墨”,放是驱逐排斥。“淫辞”就是荒诞的说法,把那些荒诞的说法放逐出去。“邪说者,不得作”,前面可以加一个使动词“使”,使邪说者不得作,就是让这些淫辞邪说不能够兴盛。
为什么呢?“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这话真是气魄大。如果这些邪说一旦兴起,“作于其心,害于其事”,就是你要小心你的想法,因为你的想法会影响到你做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如果这些邪说影响了你做事的方法,那么就会妨害你的行政手段,最后一国的政治都会受到影响。“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就算孔子今天坐起来,就算孔子今天出现,他也不会改变我所说的话,他一定会同意我。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前面讲了这三段故事——大禹治水,周公讨伐五十国,孔子作《春秋》,这三件事情层层递进,都是因为老百姓需要,历史的潮流需要。所以他说当年禹抑制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并了夷狄,驱猛兽,百姓得到了安宁,孔子作了《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诗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 《诗经》上说“戎狄”,戎狄就是那些野蛮民族,膺是打击的意思,打击了野蛮民族,惩罚了荆舒这样不听话的国家。“则莫我敢承”,承是抵御,那么我就天下无敌了,就没有人敢抵御我们的王道了。“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周公要打击的对象是什么呢?就是那些无父无君之人。“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诐是偏颇的意思,“距诐行”,就是纠正那些偏颇的行为。
我今天要做的事,就是“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我是为了继承前面的禹、周公和孔子这三圣,“岂好辩哉”,难道我是为了跟别人辩论吗?辩论有那么好玩吗?“予不得已也”,历史的潮流把我推到了这个风口浪尖上,我必须得承担这样的责任,来做这样的事情,我没办法,这事是我必须做的。
“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这是孟子自道,“圣人之徒”就是他说他自己。他说今天能够抵御杨墨的言论的人,这个人只要能够站出来,他就应该是圣人之徒。这人是谁呢?就是我。所以孟子在这儿,跟他的学生讲明白了自己,叫作“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的初衷。实际上,中国古代儒家的传承是有一个秩序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基本上这是毫无疑义的。然后再往下传呢,有人说后边接续的应该是董仲舒,然后再后边是韩愈、朱熹、王阳明,这样一路传下来。
所以这就是我们说的中国古代儒家的传承的谱系,在孟子这儿他讲明白了,他传承的是禹、周公和孔子,因为他们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不站出来的话,老百姓没法获得美好的生活。所以儒家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有力的这么一个学派,就算很难,但他也一定要做。所以在这儿,孟子有很多的名言。

网友评论